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信用活动的内容和特征

一、主要部门的信用活动

(一)公共部门的信用活动

公共部门的信用活动即政府部门的信用、国家信用,也可以称之为财政信用,它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进行的授信与受信的信用交易活动。

公共部门的受信信用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社会筹集资金,用于国防、教育、交通、社会保障等经费支出。其活动方式主要分三种:一是政府部门向社会发行政府债券,主要是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和国际债券;二是政府财政通过金融部门从社会各界以有偿方式吸收存款,主要包括邮政储蓄和社会保险基金;三是政府借款,主要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借款、各级政府之间的借款和外国借款。

公共部门的授信活动是政府以债权人的身份向社会提供财政有偿性支出,主要有三种:一是财政周转资金;二是各项财政有偿投资或贷款;三是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在金融部门的贷款。

公共部门信用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财政部门,其实质是国家财政部门通过信用活动进行社会资金的再分配,以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为转移,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其宗旨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节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金融活动与物价的稳定,为社会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府的信用活动是采取授信活动还是受信活动,取决于政府财政的收支状况。在大多数国家中,政府在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中一般是以负债的方式吸收信用而成为受信机构的。

(二)金融部门的信用活动

金融部门的信用机构分为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两个层次。

1.银行的信用活动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银行承担着中介职能和创造职能,银行的授信活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银行的中介职能是指银行作为社会信用活动的纽带,既扮演受信的角色,又扮演授信的角色。银行的受信活动主要是银行以债务人的身份与社会各界进行信用交易,在交易中形成银行的负债。银行的授信活动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需要,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给予客户资金的支持,在交易中形成银行的资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银行是作为授信机构的。银行的创造职能是指银行在吸收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的活动。银行的大部分存款与贷款都是通过这一职能创造出来的。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还可以在存款不变的情况下创造存款、发放贷款,支持社会经济活动。

商业银行创造和收缩信用的功能,减少了在经济往来中货币与信用工具的发行与使用,节约了社会资本的流通费用,缩短了流通程序,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商业银行对信用的创造与收缩活动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人类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交易主体包括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各类基金、证券公司等,交易双方可以是一切自然人与法人,也可以是政府。交易工具包括保险单、信托协议与契约、可买卖的基金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是交易双方直接进行信用交易活动,是非中介的信用交易,必须在公开的金融市场完成。因此,非中介的信用交易的基本要求是要有一个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三)企业的受信活动

企业受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签发商业票据,从而形成企业的负债。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是作为受信机构的。

企业授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对客户授予信任并采取赊销、分期付款等信用方式进行商品销售的信用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信用销售。信用销售是指商品销售方通过向购买者提供信用来销售产品。常见的信用销售形式有银行支持的信用销售和生产厂商直接赊销。信用销售的实质是销售企业或支持企业的银行对产品买主直接或间接提供信贷的一种销售方式。信用销售是市场销售发展的最高形式。信用销售是现代企业信用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信用活动发达的标志。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技术和服务,还要善于运用信用销售与资本运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二、信用活动的特征

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使现代信用活动有了新的内容。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多门类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在经济结构、组织、体制和运行上带有新特点的经济,它成为现代信用活动新特征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

现代信用活动的四个特征表现为:经济活动与运行日益信用化、信用活动与运行日益非中介化、宏观信用活动发生变化和信用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一)经济活动与运行日益信用化

经济信用化主要是指信用活动日益增加,经济交易中可以用来衡量的部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经济信用化程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信用总规模迅速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信用在经济活动中迅速普及;经济主体都更普遍地采用信用方式与手段进行融资和支付结算;各种主要信用工具都与GDP有极强的相关性;信用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不断扩大。

经济信用化可以用经济信用化率表示。经济信用化率即信用总规模同经济规模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一国信用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一般来说,经济信用化率越高,表明经济信用化程度越高,信用活动越活跃。

经济信用化程度的提高与新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在新经济的条件下,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更公开透明,传播得更快,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从而增强了信用交易双方的信心,信用交易量大幅度增加。并且,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交易方式的多样化,信用活动广泛存在于经济活动中,经济的信用化程度日益提高。

(二)信用活动与运行日益非中介化

新经济条件下的网络系统为经济主体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进出的巨大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使买卖双方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理想的交易伙伴,提高交易的成功率,降低交易的成本。因此可以认为,新经济是信用非中介化的温床。

金融中介信用交易也称为间接信用交易,非金融中介信用交易称为直接信用交易。

信用中介率是指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在信用净额中所占的比重。这一比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信用净额在数量和内容上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信用中介率指标反映的是作为信用中介的金融部门在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信用中介率越高,说明整个社会的信用活动中通过金融部门中介的份额越大。

信用非中介率是指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减去金融部门信用规模的差在信用净额中所占的比重。这一比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信用非中介率=(非金融部门信用规模-金融部门信用规模)/信用净额

信用非中介率指标反映的是作为非中介的信用活动在整个社会信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信用非中介率越高,说明社会信用活动对于金融中介部门的依赖性越低。

在新经济条件下,信用非中介率越来越高,而且,从国外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信用非中介率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新经济下信用非中介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

(三)宏观信用活动发生变化

在新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金融体系及信用活动正在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新的金融体系的新信用活动方式正在逐渐形成。

1.金融体系结构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货币经济体系中,信用活动多以银行为中心进行,信用的分配职能主要是由银行来实现的。可以说,银行是社会信用活动的中介。

在新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体系与机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社会资金的分配渠道与新的流向,多层次与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信用活动的新平衡也正在形成。这个新的金融体系打破了传统的金融体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取代了传统的银行体系对金融的垄断。社会信用活动不是仅通过银行机构中介进行,而是越来越多地在金融市场,或者通过各种信用工具直接交易进行。在新经济条件下,信用的分配职能是通过银行机构与金融市场共同实现的。

2.信用机构与信用活动虚拟化和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广泛的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传统的金融发展为网络金融。

传统金融阶段是指从早期金融机构产生开始一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其主要的特点是,金融服务大多采用手工操作,金融管理一般凭借经验。

网络金融阶段是指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至今。其主要的特点是金融机构与服务均借助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而越来越虚拟化。网络金融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在网络金融的影响下,金融服务环境与手段都虚拟化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也更加模糊,传统金融下的专业分工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3.信用货币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货币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信用货币正在经历纸币、电子货币、网络货币三个阶段。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存储和处理存款,是一种电子资金。它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账清算不断进步的产物,标志着货币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货币未来发展的基础。

网络货币是指采用一系列经过加密的数字、通过因特网使用、能够实现传统货币职能的网上交易媒介。电子货币是网络货币的重要基础,网络货币是货币未来发展的具体形式。网络货币的出现与发展促使经济活动更加趋向于虚拟化,标志着货币已经发展到了数字化阶段,不再有商品的实物形态,而是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价值被完全抽象化了。

随着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和大量的金融工具的出现,传统的货币理论指导下的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货币政策面临着新的挑战。

4.信用衍生工具数目增加,交易规模增大

在新经济条件下,随着信用活动的不断深化,信用工具及其衍生工具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信用工具是信用活动与信用交易的载体。基本的信用工具包括信用协议、存单、商业票据、保单、债券、股票、投资基金等各种有价债券和契约。

信用衍生工具是指信用活动与信用交易的衍生载体,是在基本的、原生的信用工具基础上衍生而成的信用交易合约,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的有价证券交易合约、各种信用工具的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合约以及互换合约。信用衍生工具及其交易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投资,也可以为所从事的信用活动与信用工具进行保值,其投资获利或保值的来源是原生信用工具与衍生信用工具之间的短期价格波动带来的价格之差。因此,信用衍生工具及其交易是一种套利活动,带有很强的投机色彩,会使信用风险的概率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极为迅速。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在全球交易量最大的 10 种期货与期权合约中,前 9 位均为金融衍生品种。

(四)信用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在新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信用制度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了信用管理体系,确立了信用法律体系与基础,形成并发展了信用管理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与社会基础。 NQO0j/UbuxXSNrGdUQHrSQxEAgsmgQNoJrOY32Ll06KikjtEg/0TMyMLUrOzIth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