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战争形态演变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进步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是变革 [8] 。技术、装备与战争形态演变的关系如图1-1所示,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共经历了6种形态,分别为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核战争、信息化战争和智能化战争 [9-10]

图1-1 技术、装备与战争形态演变的关系

冷兵器是指不带有火药或其他燃烧爆炸物质的武器。冷兵器战争时代主要指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11世纪这一漫长历史阶段 [11]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冷兵器由最初的渔猎工具、木石工具演化到青铜器兵器、铁制兵器等 [12] 。锋利的刀剑和强劲的弓弩,大大增加了人类在自身体能之外的战场杀伤力。这一时代的战争主要以双方大规模军阵的近战杀伤、攻守城池、排兵布阵战术的运用等为主要特征。

热兵器时代大约从11世纪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宋朝时期,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火器在军事行动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在传到欧洲以后,经历了大力的推广和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相比于冷兵器,火枪和火炮具有杀伤力巨大、攻击距离远等优点。由此,人类战争摆脱了冷兵器战争时代的近战杀伤,过渡到脱离身体接触、借助火器在较远距离上利用枪炮对敌进行杀伤的战争样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将这期间发展起来的机械动力学、电气学、自动化理论、电磁波理论、空气动力学理论等应用到军事作战中,发明了坦克、军舰、飞机等机械化作战力量,将战争由陆域迅速扩展为陆、海、空等多个域,这些机械化作战装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大量实践应用和快速更新换代。这一时代的主要作战运用特征为快速机动和火力攻防。

知识链接
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反物质弹

氢弹是利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引发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质量较轻的原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热核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

原子弹是利用核裂变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核武器。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当量小型氢弹。

三相弹也称氢铀弹,是以天然铀为外壳、放能过程为裂变-聚变-裂变的氢弹。

反物质弹是一种能量、推进剂或爆炸物,拥有最强大力量的武器,作为假想武器存在。

通俗地讲,原子弹穿上件热核材料做的“马甲”就成了氢弹,后来又在外面套上件贫铀材料做的防弹“马甲”就成为三相弹。

20世纪中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随着原子核物理理论趋于成熟,美国先于德国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紧接着,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从此,开启了以核武器为毁伤手段的核战争时代。核武器是指包括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反物质弹等在内的与核反应有关的巨大杀伤性武器 [13] 。核武器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类的战争形态,核战争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区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会使整个人类面临放射性微尘、基因变异和核冬天的严重危害,最终毁灭整个世界 [14] 。在意识到核战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后,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坚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因此,核武器在当前更多地作为一种威慑力量存在。

20世纪后期,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从海湾战争开始,人类战争进入了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交战双方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在陆、海、空、天、电等全域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15]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军事领域催生了以智能导弹、智能鱼雷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武器,以及以无人飞行器、无人战车、作战机器人、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等为代表的多种无人作战平台 [16] ,从而使智能化战争成为继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核战争、信息化战争之后的第六种战争形态。这预示着战争即将进入无人系统自主对抗、察打行动秒杀立决的阶段,战场上“无人、无形、无声”的特征日益凸显 [17] 。与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系统仅作为人类的辅助手段不同,智能化战争中自主、智能的无人系统终将代替人类参加战争,包括环境感知、任务规划、行动实施、毁伤评估等在内的整个作战流程都将由智能系统完成。 BasehmT6Au8aCeInEy4JRyo/TxFS5OFrM56CMHOsD0U4bBtR5CJ4VSDOoQqrUn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