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

汽车被誉为“制造业皇冠”,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衡量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新能源汽车作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占整车市场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表现最为突出,新能源汽车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实现大幅提升。

第一节 全球发展综述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渗透率继续攀升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持续、欧洲能源危机加剧、芯片短缺及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步伐仍然不断加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82.7万辆,同比增长63.4%,占整车市场比例达13.8%(见图4-1)。

图4-1 2020—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二、纯电动汽车仍是销量主力,在市场结构中占比超过七成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来看,2022年纯电动汽车销量为780.3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售量的72.07%,创下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新高;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合计销量为302.4万辆,市场份额合计达27.93%(见图4-2)。

图4-2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三、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场销量超过680万辆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名,总销量为688.7万辆,全球销量占比高达63.6%,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家;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二名,总销量为230.6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份额达21.3%;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位列全球第三名,总销量为107.9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份额达10.0%(见图4-3)。

图4-3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区域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四、动力电池发展方兴未艾,中韩动力电池装机量领跑全球

动力电池仍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中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之一,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出台多项动力电池相关产业政策,加快抢占新一代电池发展先机。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再提速,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的研发步伐明显加快。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11.4 GW·h,其中,中国、韩国两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比重分别达57.6%、24.0%(见图4-4)。

图4-4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全球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众集团、奔驰乘用车、宝马集团、比亚迪、东风等汽车企业相继发布燃油汽车停售计划、电动化转型日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一步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全力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排名前五的企业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3.7%,较2021年增加超10个百分点,其中,比亚迪以186.2万辆的销量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特斯拉全球销量达到131.0万辆,位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亚军。在排名前十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中国共占5席,除比亚迪以外,上汽集团(含上汽通用五菱)以销售105.9万辆排名第三,吉利控股集团以销售64.0万辆位列第六,东风以销售47.1万辆位列第七,广汽集团以销售31.1万辆位列第十(见表4-1)。

表4-1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企业TOP 10排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第二节 中国发展概况

一、政策支持助力新能源汽车全面发展

2022年,我国陆续从保障稳定运行、优化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发展。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点提出“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电桩(站)建设”。2022年9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进一步明确了购置税免征期限、免征要求等内容。2022年10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落实好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国家政策的调整将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政策的颁布时间、颁布主体及政策名称如表4-2所示。

表4-2 202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政策的颁布时间、颁布主体及政策名称

续表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23年2月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全年产量超700万辆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受到了政策退坡、新冠疫情持续、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全球能源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依然延续了2021年高速增长态势,产量为705.8万辆,同比增长99.1%,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26.1%(见图4-5)。

图4-5 202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与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三、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超9成,纯电动乘用车仍是发展主力

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仍是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具体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实现年产量668.7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高达94.7%;新能源商用车全年总产量为37.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5.3%(见图4-6)。

图4-6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与新能源商用车均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纯电动乘用车表现尤为亮眼。具体来看,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2022年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为510.6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72.3%;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为15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22.4%。在新能源商用车方面,纯电动商用车产量为36.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5.1%;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和燃料电池商用车合计产量为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0.1%。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产品结构,如表4-3所示。

表4-3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产品结构

续表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四、中南、华东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国占比均超过三成

2022年,华东地区、中南地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集聚度最高的两个地区,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总计为542.4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76.8%(见图4-7)。具体来看,在中南地区中,广东、广西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总计为187.0万辆,占中南地区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72.1%。在华东地区中,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总计为99.0万辆,占华东地区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比重达35.0%。

图4-7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区域结构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第三节 产业链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可以分为上游零部件环节、中游整车环节及下游服务和后市场环节。上游零部件环节主要由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核心配件构成;中游整车环节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分为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下游服务和后市场环节主要包括补能服务、出行服务及汽车后市场(见图4-8)。

图4-8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一、动力电池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装机量近300GWh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能量储存和转换的基础单元,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环节之一。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增长,正负极、电解液、薄膜等动力电池上游关键材料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在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保持了高速增长。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94.6GW·h,较2021年增长86.8%(见图4-9)。

图4-9 2020—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与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二、补能服务能力再次提升,充电桩保有量突破520万台

2022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为进一步保障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使用需求,补能服务也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目前,补能服务主要包括充电桩运营、换电服务和加氢站运营3个方面,其中,充电桩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用户使用最多的领域。2022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为521.0万台,较2021年新增259.3万台,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比例约为2.7:1,补能服务能力较2021年有所提升(见图4-10)。

图4-10 2020—2022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与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3年2月)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一、“缺芯”问题短期仍将掣肘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自2020年以来,车规级芯片紧缺问题始终影响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尽管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看,由于车规级芯片短缺而造成的减产问题有所缓解,但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将会给车规级芯片供应带来更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需要持续增强自身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更加充分地应对车规级芯片结构性紧缺成为常态的情况。

二、车规级AI芯片研发技术难度大,国内厂商较少涉足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传统分布式架构向域架构、中央计算架构方向转变,车规级芯片将不再提供单一功能的简单逻辑计算,而是需要提供更为强大的算力以支持多个系统同时运行,这对车规级AI芯片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由于汽车工作环境多变、安全性要求高等原因,相对于消费级芯片,车规级AI芯片需要经过严苛的研发、制造、封装、测试和认证流程。因为车规级AI芯片需要更高的要求、更大的难度和更多的研发成本,所以目前国内鲜有芯片企业涉足该领域。

三、长尾场景问题难以解决,阻碍新能源汽车在智能网联领域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

长尾场景是指种类繁多、发生概率较低或突发的特殊场景,如闯红灯的车辆、横穿马路的行人、红绿灯损坏的路口、路边违章停靠的车辆等。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在智能网联方面的决策控制算法只能使车辆完成之前被训练过的场景任务,若让车辆在任何场景下均可做出正确决策,则需提前找到并训练相关场景,但长尾场景种类繁多,难以通过纯理论或推算得到,无法彻底找全所有长尾场景,所以存在大量决策控制算法难以解决的长尾场景。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智能网联方面的事故率和故障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道路安全和生命安全,而且会因为各种突发的接管需求影响驾驶体验,进而阻碍其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

四、国民消费升级,对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22年中国GDP达121.0万亿元,人均GDP达8.6万元,同比均增长3.0%。中国经济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不断巩固和增强,常态化增长态势基本形成。近10年来,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消费能力也随之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发展空间巨大,因而对动力电池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五节 措施与建议

一、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促进产业升级和完善产业生态是持续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链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引导新能源汽车产能升级重组。加快出台促进产能合作、有效利用闲置产能等政策措施,统筹推动传统整车企业闲置产能出清,提升产能利用率、盘活闲置产能。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高水平科技创新,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健全汽车生产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完善补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补能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保护力度,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

二、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走出去”

扩大新能源汽车海外投资力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引导企业科学做好“出海”规划和准备。引导新能源车企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建议政府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实地考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并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提供相应培训指导。给予新能源车企政策技术性指导。引导企业优化海外布局,积极协调各部门为“走出去”企业项目洽谈、产业对接活动牵线搭桥,为车企在技术交流、海外参展等方面提供便利。做好企业“走出去”保障工作。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和地区,加快缔结或参加关税同盟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区域经济贸易协定,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海外知识产权重大事件快速响应机制。

三、提高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规范行业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投资”的方式,合理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投资力度。同时积极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有序竞争和规范发展,保证充电设施建设质量和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车网互动技术创新与试点示范。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的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高的城市开展车网互动技术的应用示范,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

四、强化动力电池市场监管,增强用户回收意识

强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利用电子溯源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国家级动力电池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并将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纳入回收监管体系,加强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双向发力规范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发展。制定非正规企业惩罚政策,严厉打击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对符合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鼓励更多优质企业坚持规范发展,不断提高竞争力,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增强消费者合理回收利用意识。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向新能源汽车用户普及动力电池回收必要性,引导其通过正规渠道处理废旧动力电池。 T99Lx0CENp8CXsCKwtR9XT09uUqo7TABZPYHfnbK0yTdCkQSxP0uT1y6n7KRAap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