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宣扬文集总序

当我个人“生命之树”创建第七十环年轮的时候,我幸运地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员,使我的学术生命有可能获得新生,我的生命也由此获得新的可能性,上演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命乐曲。

我在交大《学者笔谈》上发表题名为《新鲜的交大人》的感言:“历史总是把我们带领到远离故乡的世界尽头,但有时又突然地把我们带回故居和出发点。历史使我们学会了感恩。”其实,生命永远是在自我给予和接受给予的交互往来中延伸,所以,感恩始终伴随着生命自身,构成了生命交响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生命的价值及尊严奠定本体论和伦理基础。

感恩、追念、乡愁、思源,在本质上,就是哲学的内在动力和真正起源。一切哲学,面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时候,都要在沉思中追根索源,寻求万事万物的最初和最终根源,因此,哲学就是这样在感恩、追念、乡愁和思源中诞生;哲学就是对一切事物和一切存在的起源的追溯和追问。没有回归源头的深厚感情,没有追溯起源的热情和诚意,就不会有哲学思想。感恩确确实实成了一切存在的基础力量,因为一切存在归根结底都脱离不开“根本”。所谓“根本”,就是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的根基和本原。感恩表现了一切存在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

学哲学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认识生命之源。具体地说,就是学会理解生命的本源,并以真诚的感情理解生命从何而来。这就意味着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一切生活在你周围的人。对我来说,我首先要感恩我的师长。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就没有我对哲学的一切知识,也没有我对哲学的深厚感情。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说过:“对人们的一切,除了非正义、忘恩负义和反人道,我都可以宽容谅解。”(Je puis tout pardonner aux hommes,excepté l'injustice,l'ingratitude et l'inhumanité.)狄德罗早在启蒙时代,就把感恩看作做人的重要原则。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任何一个人,如果试图成为真正的哲学家,就必须感恩过去,感恩以往一切先人创造的成果及其传统,也就是成为历史传统的真正继承者。生命就是在继承中接受过去的传统,并重新分析、批判和加工这个传统。哲学家,“作为‘继承者’(l'hétitier),始终面临着肯定和批判以往传统以及选择这个传统的矛盾”。

生命是一部无人指挥的交响乐,自创自演,并在不同的社会遭遇和生活历程中一再地自我协调,演奏出一曲又一曲美丽动听的自然乐曲,弹奏出每个人在社会、文化、历史的不同命运,演播成充满悲喜的无数千变万化的生命故事。

我的书实际上就是我个人生命历程的自我展现。每一本书从不同角度讲述着不同阶段的生命故事。生命的故事千差万别,归根结底,无非就是生命对自身生长发展的自我关注,都是由生命内在创造力量与周在世界各种因素相遭遇而交错形成的。生命在自我关注的过程中,总是以顽强的意志和万种风情,一方面激励自身在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间的悖论困境中创造更新,另一方面严肃正视环绕生命的外在客观力量,自然地要对自身的命运进行各种发问,提出质疑,力图寻求生存的最理想的状态,从而有可能逐步演变成哲学性的探索,转化为生命的无止境的形而上学的“惊奇”,对生命自身、对世界万物、对历史及自身的未来前景,进行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的反思。

从学习哲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牢记希腊圣贤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就是一种好奇”的教诲。从1957年以来,六十多年的精神陶冶的结果,却使我意识到:“好奇”不只是哲学的出发点,而且也是一切生命的生存原初动力。因此,对我来说,生命的哲学和哲学的生命,就是血肉相融地构成的生命流程本身。

我个人生命的反思,虽然表现了生命成长的曲折复杂历程,隐含着生命自身既丰富又细腻的切身感受,但绝不会封闭在个人狭小的世界中,也不应该只限于文本结构之中,而是应该置于人类文化创造的宏伟曲折的生命运动中,同时又把它当成个人生命本身的一个内在构成部分,从生命的内与外、前与后,既从环绕生存的各种外在环境条件的广阔视角,又从生命自身内在深处的微观复杂的精神状态出发,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试图记录一个“流浪的哲学家”在四分之三世纪内接受思想文化洗礼的历程,同时也展现对我教诲不倦的国内外师长们的衷心感恩之情。

最后,我还要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表示感谢,他们对本文集的出版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高宣扬
写于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2016年4月8日
2023年冬修订 MdkLYU0K+2m/sAEb/wNLGslRUBC0zw+7VzL+naeG3Mgmm9VgXyTwdWfP/BT7qJ4+



自序

哲学和艺术是人类生命生成的一对孪生兄妹,他们同生命生成的另一对孪生兄妹,科学和宗教,相辅相成,促使生命有可能在“现实”与“潜在”、“有限”与“无限”之间,来回穿梭,反复进行向内和向外的双重超越,为“必死之人”开拓出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一方面丰富了生命的内容和意义,另一方面也为生命增添烦恼和忧虑,既有快乐和荣耀,也有风险和牺牲,使生命在蜿蜒崎岖的道途中悄然提升到富有艺术魅力的崇高审美境界。

对我来说,幸运的是,在1957年命运把我领入北京大学哲学之门,使我的生命,从此有机会,在知识领域,迂回穿梭于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受教于中西无数名师贤哲,经历学习的陶冶,生活的磨炼,尝试人生孤独、忧愁、挫折、煎熬、痛苦,甚至临近死亡边缘却又从艰难中获得重生,让我体验到生命之瞬息万变,丰富多彩,既有艰难和死亡,也有希望和创造,充分展现了生命之美。

研究哲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领域,甚至涉足艺术和宗教的神秘王国,在尼采所说的那种“永恒回归”的思路和生命游动中,经受思想和文化的多重淬炼,反复鉴赏人类历史和现实相互交错及多学科相互渗透所迸发出来的智慧火花,体验到生命创造活动在多重领域中创新不止的多样经验。

尼采指出:哲学实质上就是艺术;唯有艺术,才直接触发灵魂深处的生命激情,像燃烧的烈火一样,向生命的创造运动提供强大无比的能量;因此也只有通过艺术及其创新经验,方能更深刻地把握哲学的意义。艺术和哲学本来是亲兄妹:在艺术的创作中潜伏着生命智慧的基因,而在哲学思维过程中又隐含艺术的灵巧机智的抱诚守真的生命激情,它们的双向互动,使生命不断提升到更高境界。

在法国求学和研究中,我所遇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在其哲学探询中,往往又同时钟情于艺术,并以近乎狂热的激情,试图在美的创造过程中,探索哲学创造的真正性质。

宗白华说:“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时的波动。” 艺术创作与鉴赏,是人类心灵深处最活跃和最敏感的精神创造力量,是人类不断提升生命境界的精神追求的见证。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当代艺术的创新潜力及前景》的书稿,是我八十多年的一部分生命经验的简单总结,它的发表,无非是为了同广大读者一起,面对人类新时代的到来,通过对当代艺术的研究,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时代意义,共同创建由“天地人”之间情境互渗相通与和谐交融的美好新世界。


2023年夏于上海嘉定 MdkLYU0K+2m/sAEb/wNLGslRUBC0zw+7VzL+naeG3Mgmm9VgXyTwdWfP/BT7qJ4+

注释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