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要求,致力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课题,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旗帜,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我们必须高举这一党的伟大的思想旗帜,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一、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理论,即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在科学分析中国基本国情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道路。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推翻了内外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们与毛泽东领导下建立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些制度是好的,应当在实践中坚持并加以完善。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并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也是激励和形成中国革命精神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培育了几代中国人民,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毛泽东思想以其独创性的科学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全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孕育和启迪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使其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第五,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我们不但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整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立足点,它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必须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航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正如邓小平早就指出的:毛泽东思想,“从历史上证明了是好的。中国的革命,不是由别的思想引导到胜利的,而是由毛泽东思想引导到胜利的。革命胜利以后,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获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并且继续胜利地前进着”

但是,在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也是有教训的。当时,党内外主要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名义下,坚持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错误,企图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勋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全盘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对此,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坚定地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强调指出:“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要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教育我们的党,来引导我们前进” 。一方面,他坚决抵制和严厉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领导全党冲破“左”的思想禁锢;另一方面,邓小平强调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第一位的,他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丢不得,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观点,成为他主持起草的、并在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决议单列一章,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决议还进一步强调指出:“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的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变化,形成了比较系统地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

第二,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科学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还在于它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它的一切理论观点都以事实为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它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要求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民族振兴、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不仅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成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按照邓小平理论指引的方向、道路和发展战略走下去,一个统一、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就一定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不是一般的渐进式的不显著的增加,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的质的飞跃。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若干传统观点,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理论整体认识的巨大飞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突破性贡献。如前所述,这种突破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或历史阶段上;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及其本质上;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上;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上,等等。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在十五大报告的结束语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在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无论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能动摇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坚定信念,而只会使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去克服困难,战胜风险,胜利前进” 。总之,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把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邓小平理论为实现我们的伟大事业提供着理论的指南、精神的动力和智慧的启迪,提供着最为重要的思想保证。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还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与他所具有的革命风范和党性人格魅力有着极大的关系。邓小平一生经历过“三落三起”,而且身跨两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些使他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事情上,表现出了突出的革命风范和党性人格魅力。如,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复出时,面对当时非常复杂和艰险的局势,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抓整顿。他虽然再一次被打倒,但他表现出的革命风范与党性人格魅力却被后来的实践发展所证明。又如,粉碎“四人帮”以后再一次复出时,他说,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再如,在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同志的问题上,他同样表现出了巨大的政治勇气、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一方面,他敢于指出毛泽东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错误,而这在当时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他又敢于顶住因此而来的种种怀疑甚至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这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指出和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同时,他反复说明和强调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第一位的,而且指出这些错误也不能归之于毛泽东一个人,等等。对此,江泽民指出,邓小平的崇高品格和风范,体现在他全部革命实践活动中,体现在他“三落三起”的经历和他勇敢地开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进程中。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党中央为邓小平逝世告全国人民书引用了这句话:“他的光辉一生充分表明,他不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祖国人民也深情地爱戴他”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新的实践经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它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它既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同时又为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不断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胜利前进指明了现实途径。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它强调“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和“一个领导核心”,适应了我们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条件的发展变化,适应了我国人民利益要求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出了全面要求;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它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一是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二是它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三是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做出了科学判断;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只要我们始终认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就一定能够积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只要我们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就一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它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它们一脉相承,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都坚持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说它们与时俱进,是因为它们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从内在逻辑上看,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阶段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带领党和人民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系统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创立,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昭示我们,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因此,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切实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x0iXMchfw3Rz+9CVYL+ERJTSA2G2+Yw0GAV9/lqjr1Bt9QX+mz8bc7VP069WkF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