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主要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只有准确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成果,明确揭示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所谓思想路线,是指某一阶级或政党作为指导思想并用于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行动。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决定着政治路线。只有思想路线端正了,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引导革命和建设事业战胜各种困难走向胜利。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对它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思想路线的确立至关重要。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一根本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了党在思想路线上的与时俱进,推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走向新境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崭新局面。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危害。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的著名论断。尽管这篇文章还没有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明确表述,但尊重实际、勇于创造的主要之点已经包含其间了。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论新阶段》中明确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命题。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赋予“实事求是”以全新的内涵。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有术语,成为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
实事求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的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在中国哲学史上,它并不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毛泽东借助这一民族化语言,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的这一精辟论述,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它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自觉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的统一。
实事求是有三项基本内容。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和客观基础。它正确地解决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问题,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实事求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知和行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基础。
总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保证,还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精髓。也正是这条思想路线,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又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很长时间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现了许多失误和大的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和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科学精神,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是在邓小平的努力下,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虽然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界定,并使之成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关于党的思想路线在内容上并没有统一的概括表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历史经验教训和新的形势与任务,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完整系统的概括表述。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据此,党的十二大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从理论上对其做出了重要的阐述和发挥。
首先,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提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根本点、精髓的高度,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这对于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深刻地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邓小平在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阐述中,把实事求是放在核心的地位,同时又赋予实事求是新的内容。在他的论述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根本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把这三者联系起来,形成了对实事求是命题的整体认识。邓小平的这一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基本原则。
再次,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并提,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他说: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它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解放思想的前提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是以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以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叫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对象必须是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如果解放思想所要打破的不是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而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思想和做法,不能叫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目的必须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果解放思想只停留在空喊口号上,只在头脑中进行“革命”,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叫解放思想。所以,真正的解放思想,必须是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因此,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而这也就是实事求是。他认为,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事求是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解放思想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第一,不解放思想,人们就会成为陈规陋习的奴隶,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第二,不实事求是,就不能真正地解放思想,离开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只能是头脑发热的胡想、乱想和空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事求是又成为解放思想的基础。第三,解放思想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解决问题。第四,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第五,解放思想是无止境的,实事求是是永恒的。第六,之所以强调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是因为在一些人的思想中,对两者的关系存在着片面的理解,致使在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时出现了种种偏差。第七,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在内涵上各有侧重:解放思想重在破,即破旧思想,破落后于实际的或与实际不符的思想;实事求是重在立,即立新思想,立与实际一致、与客观规律一致的思想。
总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相互联系的。解放思想要求反对一切僵化的、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同样,实事求是要求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也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两者共同反映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本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它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思想路线,才能制定和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引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左”的错误严重破坏的情况下,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联系,引导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结合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提出“与时俱进”并将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列起来,赋予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从毛泽东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再到江泽民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所做出的丰富和发展。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才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理论创新才有了源头和活水。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概念。在2002年的“5.31”讲话中他又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再次重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阐释。“解放思想”就是要做到使我们的思想认识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就是力求在探索和实践中,打破陈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事物,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开拓创新,顺应时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鲜明特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时代变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情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今国际国内的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根本趋势,不断研究新问题。只有这样,党的全部理论和各项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否则,党的事业就不能前进,我们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根本在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与时代脉搏紧紧相扣,与时代发展息息相通,完整地体现了党走在时代前列的要求,是时代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第二,以科学的态度,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样,与时俱进的核心是要做到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把握规律性,就是要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避免误入歧途。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集中起来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第三,研究新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实现与时俱进,就必须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富于创造性,就是要坚持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必须建立创新机制,包括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真正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必须在实践中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群众创造性的实践,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 。
第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如果思想僵化,人的认识就必然脱离客观实际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历史和逻辑都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方向,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或右的错误,使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就做不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质是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探求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新属性、新联系、新规律,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离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方向,换句话说,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成果。
第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探索永无止境。从理论上讲,客观物质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人们的实践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在广度上有所扩展,在深度上有所深化。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永无止境的事情。我们突破前人,后人也要突破我们,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有一个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我们的结论是: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颠扑不破,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邓小平曾经多次强调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丢了老祖宗,就丢了根本。1992年初,他在“南方谈话”中充满信心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
第二,一定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为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必须随着实践一道向前发展,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和胡锦涛,我们党在长期探索、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倾听实践的呼声,反映实践的要求,并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精神实质。因此,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也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和最本质的内容,当然也就从根本上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其核心就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就必须不断前进,不断根据新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这也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就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因此,我们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将在实践中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胡锦涛同志强调: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立足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按照辩证法办事,切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党一贯倡导求真务实。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全党: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告诫全党同志要老老实实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江泽民同志再三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大祸害,必须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真话、务实事、求实效;胡锦涛同志则强调指出: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和紧迫。因此,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为此,我们必须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坚持以求真务实精神去抓落实,并在抓落实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又保证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实证明,不树立正确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劳民伤财、贻害子孙当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实践中,必须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作为考察干部“德”的重要内容,把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作为考察干部“才”的重要标准,把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作为考察干部“绩”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