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劳的土尔扈特、和硕特、杜尔伯特人民在富饶、广阔的伊济勒河两岸,开拓建制,劳动生息,创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汗庭,经过和鄂尔勒克、书库尔岱青和朋楚克三代人的努力,土尔扈特汗国在伊济勒河流域发展壮大起来。关于土尔扈特汗国的情况苏联学者研究得比较多。据史料载,初和鄂尔勒克将牙帐设在伊济勒河下游的阿赫巴图河畔,1643 年(清崇德八年)迁移至阿斯特拉罕附近。与此同时,俄国也在向伊济勒河和顿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扩张势力。1645 年和鄂尔勒克率土尔扈特军队攻打阿斯特拉罕城时,不幸惨败,和鄂尔勒克和他的几个儿子也阵亡。
后来,其子书库尔岱青继位。书库尔岱青 1646 年去西藏,得到了藏传佛教黄教神权达赖喇嘛对他汗位的认可。但为了对付俄国人,他从战略上考虑暂不称汗,17 世纪 60 年代,书库尔岱青建立了一个以土尔扈特蒙古部为中心的汗国,史称“土尔扈特汗国”。西方著作中则把它称之为“卡尔梅克汗国”。
据苏联学者鲍戈亚夫连斯基研究,其汗国约有 8 万军队和 20 万居民。
1667 书库尔岱青去世,其子朋楚克即位,朋楚克执政时间较短,仅 3 年就去世了。其子阿玉奇即了汗位。
他执政后,在抵制俄国控制的同时,还解决了汗国内部的矛盾,使土尔扈特进入了兴盛时期。
西迁的土尔扈特部没有忘记自己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特别是在强大的沙俄扩张势力面前,加强与卫拉特各部的联系是很必要的。首领和鄂尔勒克经常返回故地,参加“丘尔干”会议,共商四卫拉特的大事。1640 年东、西蒙古各部首领共聚一堂,制定了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它是两部蒙古族的根本大法,“和鄂尔勒克亲来参加这次完成喜人大业的盛会,并把制定的法典带回家乡,以此统治属下。”
他还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亲上加亲”,将女嫁给他为妻,为孙子朋楚克娶巴图尔珲台吉的小女儿为妻,将儿子阿玉奇寄养在巴图尔珲台吉家,从而改善了准噶尔和土尔扈特之间的关系。据史载,阿玉奇从未忘记准噶尔的同胞,并与他们联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策妄阿喇布坦。将妹妹(有的史料认为是姐姐)多尔济拉布坦嫁给了和硕特部的著名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1678 年,鄂齐尔图车臣汗被噶尔丹击败后,其妻多尔济拉布坦率一千臣民由准噶尔前来和阿玉奇会合,从而壮大了汗国的力量。1624 年杜尔伯特部的索诺木车凌台吉带领一千户臣民来到伊济勒河,成为阿玉奇的臣民。他又向东打败了哈萨克和土库曼两个民族,据为属下。所以,阿玉奇的名声传遍四方。
土尔扈特汗国的汗王经常遣使入贡清朝,特别在阿玉奇执政时期,汗国与清朝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703 年阿玉奇命其侄子阿拉布珠尔自西藏去北京谒见康熙帝,6 年后又派遣以萨穆坦为首的使团到清朝。1712 年 6月 23 日康熙皇帝也派遣特使太子侍读殷扎纳、理藩院郎中图理琛等 32 人组成的使团抵达伊济勒河,作为回访。1714 年 6 月 17 日使团到达阿玉奇汗住地,受到了阿玉奇汗的欢迎。殷扎纳向阿玉奇汗递交了康熙帝的敕书,阿玉奇汗很是兴奋,且双手跪接。阿玉奇向使团每一个人赠送了一匹马外,还给使团赠送了 148 匹马、600 张熏牛皮。
虽然使团的首脑是殷扎纳,后因图理琛出使回国后写了一部《异域录》,该书刊行后,广为流传,因此人们习惯于把这个使团称为“图理琛使团”。
1731 年(雍正九年)2 月雍正帝派出的以副都统满泰为首的使团出使土尔扈特汗国。使团由 5 名官员和 28 名随从组成,5 月 7 日,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游牧地,受到了土尔扈特汗车凌端多布的热情款待。当满泰将雍正帝给他的敕书呈现给他时,车凌端多布汗跪接。敕书中写道:“尔等土尔扈特部,虽远居边陲,然向行善事,人怀中心,以诚远来,笃请圣安,圣祖皇父业已明鉴。”
敕书的内容主要是追溯往事和礼仪辞令。满泰还向车凌端多布汗及其母赠送了绸缎、茶、烟等礼物。车凌端多布汗及其母亲等回赠使团时钟、枪、弓、衣物等物品,还有 500 匹马和 500 张貂皮,让使团作为返回的资费。当满泰等表示返回盘费俄国皇帝要供给,不需要这么多马匹和貂皮时,车凌端多布行执意他们收下,无奈他们只收了其中的十分之一。5 月 24 日,满泰使团启程返回时,车凌端多布汗派遣了 1 名台吉、2 名宰桑护送使团到伊济勒河岸,并赠送使团一行百只羊。
清朝使团的两次来访加强了土尔扈特与清朝的相互联系和了解。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清朝军事和外交的利益驱使。《卡尔梅克诸汗简史》写道:“……虽然图理琛陈述的来意是这样,但另外的目的是侦察俄罗斯地方,企图通过卡尔梅克人了解俄国的政治情况,如果可能,力图挑起阿玉奇汗和准噶尔的策妄阿拉布坦间的矛盾。”
同样满泰使团出使土尔扈特也是打着动员土尔扈特汗国配合对准噶尔汗国作战的目的。清朝使团返回后,理藩院在给俄罗斯的咨文中写道:“此次派我大臣来保等前往土尔扈特部,乃为议讨我叛部准噶尔之军务……为此请将此报闻贵女皇,并告知土尔扈特部落,若将其军旅整饬,用兵准噶尔,此时乃为良机。”
清政府虽未达到目的,但他们的出使同图理琛的回访一样,向土尔扈特表明了清朝的友善态度,增进了双方的友谊。
土尔扈特、和硕特西迁前就信奉黄教。书库尔·岱青及其孙阿玉奇都曾去西藏谒见达赖喇嘛,“熬茶礼佛”。1690 年达赖喇嘛赐给阿玉奇汗号,并给了汗的大印,“阿玉奇始(自)称汗。”
这标志着黄教最高领袖对他汗位的承认。当 1714 年图理琛使团访问土尔扈特汗国时,阿玉奇告知他们由于去西藏的道路被阻,所以他们去不了西藏,药物也不易得到,请清廷给予援助。
阿玉奇汗的孙子、沙克都尔扎布的儿子敦罗布喇什汗执政时期(1741 年7 月 31 日始)为了整顿内政,治理兀鲁斯,适应新的环境,颁布了新的法规,即著名的《敦罗布喇什补充法》。“顿多布达什(即敦罗布喇什)法律的制定,一部分是对 1640 年厄鲁特法规的修改,一部分是对该法规的补充……在卡尔梅克人的审判实践中一直沿用着。”
当时在民间传说,他之所以制定新法典,是由于土尔扈特远离卫拉特年长日久,风俗习惯变了,染上了种种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