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实质
——产业活动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

县域是以县级(市)行政区划范围的区域。县域经济是多种经济活动交织而成的经济有机体,一般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房地产、金融、服务、信息、旅游以及科教文卫等部门,分属一、二、三产业。从空间结构看,县域经济以城镇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乡村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县域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等。

二、产业活动的内容

产业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学科会有不尽相同的含义,有时还会引起不同的理解。

我国过去主要用部门、行业来表达的产业内涵。例如,有的学者给产业的定义就是,“所谓产业,简单地说,即生产性企业、行业、部门的总称”。

例如,西方经济学的文献多用industry一词来表示“产业”,常与狭义的“工业”(在英文中也是industry)相混淆。因此,有必要说明“产业”的概念。

根据《现代产业经济辞典》的解释,“产业,通常指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这是从分工角度对产业进行的概括。即,在产业生成的最早阶段,农业从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分离出来,形成最初的产业。此后,相继发生了畜牧业从农业的分离、手工业从农业的分离、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的分离,构成了人类经济社会基本的产业结构框架。而随着人类走入工业社会,产业在一次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逐步细分化,无论是农业部门还是工业部门乃至服务业部门内部都出现了日益增多的“产业”。

如果从产业活动的实质来理解,产业指人类社会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全部经济活动,或者说产业就是创造财富的各行各业,是人类为存在和发展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载体。产业活动就是殖产兴业的活动,它们是国民经济的载体,是构成一国或一地区经济的主要内容。

县域产业的门类很多,如何划分县域产业的构成呢?根据产业的发展层次,县域产业可分为一、二、三产业;根据产业的功能,县域产业可分为基础性产业(交通、通信等)、主导或支柱产业(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辅助产业(直接为支柱产业服务的产业)。

不言而喻,县域产业活动包括了上述县域经济的所有产业内容,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搞好县域现有的产业,安排好它们的空间位置,并且要顺应生产力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不断创造出新的产业和新的需求,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县域经济的实质就是产业活动。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优化产业活动

县域经济发展是指一个什么样的经济状态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发展就是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谈到经济增长的概念,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互联系但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它仅仅是量的增长,通常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区域伴随着经济增长所出现的经济结构演进,以及政治、文化、法律,社会观念、习俗、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良好变革,是经济数量与质量都出现提升的状态。从本质上说,经济发展就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获得增长的基础上——这种增长从长远来看应是可持续的,人类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朝着公平、合理、和谐方向演进的过程,它的目标就是建立和谐的社会、和谐的自然。

可见,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更符合人类共同的需要以及自然规律的要求,它是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县域经济发展内在地要求要优化产业活动。即县域的产业活动既要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也要使经济的增长是可持续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我国经济百强县有一个成功经验,这就是成功的县域都非常注重培育产业,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经济,把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很多地方的领导班子到东部沿海地区学习考察,但只是学到了人家的皮毛,他们只看到对方街道很宽,楼很高,绿地面积很大,回来之后,照搬照抄,却不去研究背后的产业经济。例如 20 世纪 90 年代的萧山和全国各地一样,并不拔尖,但现在“萧山的万向集团”在国外有了非常大的知名度,这和萧山注重培育产业是分不开的。 ewz5fDD0B1edoMUATxDbmOYh1GEzc8BISHHKnvcPz8JiK2Uj9uttVT9R157gbaN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