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而言,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理论就是研究县域的产业布局,因为产业布局的两个内涵——产业形态和产业的空间组织涉及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亦即:
1.一个县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才能有效推动其经济的发展?这是产业形态理论所要回答的。如果从更广阔的区域来看,县域产业选择问题实际上也是产业的空间组织问题,换言之,县域产业选择就是产业应该在哪些县域布局的问题。
2.产业在县域内应该布局在哪些地方从而有效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产业的空间组织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产业形态和产业的空间组织是产业布局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一视角与传统产业布局研究有所不同——后者撇开了产业形态而把重心放在空间上面。面对经济全球化,传统产业布局研究显然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把产业发展研究与产业空间组织的探索统一起来,这也是加强经济学和地理学融合研究的一次尝试。
除了研究如何根据县域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产业布局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之外,本文还探讨了县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产业布局,其中的机制是什么?
产业布局有微观(企业)布局和宏观(代表民众利益的政府)布局两个主体,它们在产业布局中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微观主体显然代表个体利益,布局会有盲目性,但也有其高效性,政府从本质上是代表民众利益的,可以克服个体的盲目性,但我们又应看到,政府也是由人组成的,他们也具有个体自利之本质,由政府自利所产生的行为也会危及公众利益。以上分析表明,政府和个体之间及两者本身均包含相生相克的矛盾关系,要平衡矛盾,关键是制度建设和创新,这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鉴于制度方面的研究具有宏观层面的性质,因此本文研究的不是某一产业(例如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的布局问题,而是探讨县域的整个产业体系如何组织才能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建设依托于政府,更有赖于政府,但是政府所做的不是代表政府或者政府集团的利益,而是民众的利益,从这个角度而言,政府只是一个手段。
本文总体上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县域产业布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县域产业布局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证,并指出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前一部分用理论分析(当然,理论也是来自实践的总结),辅以一定的实例说明,后一部分以顺德区的专题研究加强对本文观点的说明。最后通过对潮南区和始兴县这两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提出战略性构想检验本文的研究成果。
顺德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客观描述其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等情况,本文主要使用已经正式出版的调查研究报告和相关文献资料。潮南和始兴的专题研究使用的是第一手材料,这是作者亲自参加的两个研究项目。
由于本文是从总体上而不是某一产业研究县域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因此在研究产业形态及其空间组织时进行一定的去繁就简,这是因为:
1.每一个县域的产业都纷繁复杂,对每一产业形态及其空间组织都去研究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从比较角度看,县域之间都有很多产业具有相同的特点,例如,各县都存在基本上只在本县域内循环的农业、基础行业、服务业等。例如,各县都有中、小学校、邮局、银行,本县人一般都在本县的这些地方消费,这是近距离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这些产业是在本县域内循环的,对县域竞争力影响不大。对县域竞争力影响很大的产业实际上是市场半径很大的外向型产业,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县域差距主要由这些产业决定,所以,分析这些产业至关重要。
2.关于产业的空间组织主要研究非农产业,农业的产业布局则主要研究产业形态。这是因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实际上分属不同的社区和农民所有,土地的流转条件不很成熟、机制不尽完善,因此,从宏观上对县域农业进行空间上的调整是不易的。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拥有不同区位土地的农民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该种植的作物种类而无须政府的干预。此外,农作物的布局不管如何变更一般不会对土地造成太大的伤害,因为,如果今年种错了,明年可以再换,耕地还是原来的。但是,工商业的载体一般是房屋,一经布局,就不易更改,对于土地的伤害是持久的。
主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以及西方其他有益的一些思维方式。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本文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过程,需要坚持实践的、辩证的和发展的观点。
西方一些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对本文的研究也有启发作用。例如,培根(1561 ~ 1624)的归纳主义,笛卡尔(1596 ~ 1650)的演绎思想,波普尔发展的科学观,托马斯.库恩( Thomas Kuhn)的范式科学观 ,拉瑞·劳丹( Larry Laudan)的科学方式思想: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是“一种解决问题和以问题为定向的活动”。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思想等。
此外,研究中还应用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成果和中国古代哲学例如周易等理论。
例如,本文除使用实证专题形式分析观点外,在理论分析部分还较广泛地使用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典型例子,以便能在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层面上进行归纳,根据归纳的理论进行应用研究(潮南、始兴专题),则是演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