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产业集群是一个由各种要素构成、与外界环境互动联系的复杂动态开放的系统,其创新发展与低碳升级涉及多个层面。本书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及低碳经济理论,遵循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在具体研究方法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目前,学界对于协同创新规律还缺乏较为权威的理论研究,多数研究将协同创新混同于创新或科技创新,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因而对现实经济系统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指导作用。本书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协同创新网络构成要素、协同主体关系、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角度对协同创新网络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界定,并借鉴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构建起低碳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和低碳转型发展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系统研究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基础、内涵、构成要素、结构模型和运行机制,以及产业集群由传统发展为低碳集群的形成机理、低碳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本书既注重理论研究,同时也关注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将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二)跨学科、多角度系统分析的方法

研究内容的复杂性要求多学科理论的支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等为本书提供了理论依据。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低碳经济理论等为本书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研究中普遍适用的理论工具。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方式相互联系,达成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看作具有一定要素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本书在研究协同创新体系框架时,将协同创新看作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协同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相互关系和运行机理。

(三)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低碳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协同创新机理,一方面必须研究集群微观主体(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机构、政府等)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模式,还要把低碳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子系统放在区域经济、国家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视野下,研究外部环境变化对低碳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影响。

(四)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方法

协同创新体系框架的构建对低碳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和绿色竞争力提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时,不同经济系统处于具体的创新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创新要素和创新主体,有着各异的创新机制,又表现出创新系统特殊的运行特点。本书力求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首先阐释协同创新系统构成和作用机理,之后将其应用于低碳产业集群,研究具体的作用方式和特点。

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视角上的创新

当前,学界在低碳产业集群转型发展和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上缺少系统性,对现实和实践的解释和指导性不强。同时,全球各地产业集群低碳升级和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实践、新探索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和有益的启发,也对理论创新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为本书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留下了发挥的空间。本书主要的创新之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研究视角上,本书从低碳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和运行机制的角度出发进行协同创新体系和规律的研究,并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深化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性认识,从而将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竞争力两个研究领域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核心机制,协同创新的深刻内涵、一般要素构成和运行规律,不仅拓展了集群低碳发展的研究领域、丰富了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贯通了协同创新与产业集群色竞争力的内在联系。

研究中综合运用了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等学科的有关成果,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并进行了有效整合和集成创新,构建了以协同创新系统构成和作用机理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从而形成了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二)理论建构上的创新

本书力求从协同创新角度深化对区域绿色竞争力的研究,就必须建构起协同创新的一般体系框架,系统的研究协同创新的内在规律。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阐释了协同创新的内涵,为深刻理解协同创新内在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将其看作一种经济过程,从系统论角度将其看作一个具有要素结构和关联作用的创新功能系统,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将其看作一种新型资源配置方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将其看作一种内生性经济发展模式,从指导实践角度将其看作一种战略。

在理论框架的建构上,本书以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和集群创新系统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起适用于一般经济系统的协同创新框架模型,分析要素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的作用机理,在理论上设置了一个动态、开放、发展的系统模式。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系统构成要素的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通过创新主体的互动协同、创新资源要素的组合配置、创新机制联合驱动、创新环境的保障激励,实现了经济系统的各项创新功能和整体创新效能。由此可以将协同创新体系界定为一个多主体协同、多要素整合、多机制联动的开放式体系,通过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多个创新功能有效叠加,提升系统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理论框架为研究一般经济系统的协同创新模式和规律,指导制定协同创新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研究成果的创新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以要素边际收益差异为标准,将要素区分为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并对两类要素的构成和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协同创新就是创新要素对传统要素进行改造提升并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协同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书不仅阐述了协同创新体系的一般理论(内涵、基本框架和作用机理),而且解析了各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协同创新实现的创新功能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而且包括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金融创新等非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创新,将协同创新与单纯的技术创新区别开来,丰富完善了现有创新研究的理论成果。通过将协同创新体系理论框架具体应用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弥补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理研究的缺陷,对低碳集群协同创新的内在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将集群协同创新机理发展为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下的内外结合路径,即由要素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为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加强集群网络治理并嵌入全球价值链,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该理论不仅能够对协同创新战略和协同创新政策进行科学系统地解释,还可以发现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竞争力间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提出更为系统、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措施等,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另外在创新机制研究中,不仅突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且引入“第三种力量”网络治理理论,并界定了各种机制的作用边界领域和相互协作。在创新环境研究中,从区域创新环境、国家创新系统和全球价值链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既体现环境因素的丰富性,又强调了环境因素的层次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E2PaLtYJu3wIVpComGuJ0B2Pq2tEDZ41UfdtbBUqa8ni5FCkASgHjHYbDI6tCj4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