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大庆石油会战与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一)从松基一井到松基三井

1958年3月,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石油工业必须实行战略东移,即把勘探、开发的重点由西部偏远地区转移到沿海和重工业集中的东部地区。石油工业部把松辽盆地作为石油勘探东移的主战场之一。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地区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盆地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松花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在距今70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这里曾是一个大型的内陆湖盆地,湖中和四周繁衍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动植物。进入新生代以后,大量的沉积物堆积下来,湖盆逐渐上升、萎缩,形成了现今广袤无际、沼泽纵横、泡泊遍布的大平原。

按照重力勘探资料,1958年7月,松辽石油勘探局的钻井队首先在盆地东北斜坡地区,钻了第一口基准井——松基一井。同年8月,又在盆地东南部的隆起区打了松基二井。9月,石油部和地质部参加松辽勘探的技术人员联合召开会议,进行深入地讨论。经过分析利弊,达成共识,同意将松基三井井位定在大同镇高台子电法隆起上。因为这里与松基一井、二井相距90公里以上,略成等边三角形,符合基准井井位分布原则。而且这里交通较为方便,靠近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的铁路,具备较好的经济地理条件。

松基三井的钻井施工任务由松基一井完钻的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负责。在缺少吊车和大型运输车辆的情况下,工人们把钻机拆成几大件,化大为小,用倒车坑、倒链、滚杠、撬杠等土办法,靠人拉肩扛装卸,依靠仅有的5台解放牌汽车,硬是把几十吨重的钻机设备运到了松基三井井位。接着,又冒严寒打好基础,安装井架设备、挖泥浆池。1959年4月11日,松基三井正式开钻。7月份,钻至1050米时开始连续取心。取出的油砂呈棕黄色,含油饱满,气味浓烈。并两次从泥浆中返出原油和气泡。现场技术人员将这些气泡收集起来,可以点燃,火焰呈蓝色,证明是石油气。中途电测资料解释,也说明井下有较好的油层。

松基三井是松辽盆地的第一口喷油井,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如余秋里在他的回忆录中所说:“松基三井的喷油,松辽油田的发现,不是偶然的碰运气,而是依据陆相生油理论,贯彻了正确的方针,采取了正确的方法,进行了大量艰苦工作的结果。”

1959年9月26日,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日子,松基三井终于喷出了棕褐色的原油!喜讯迅速传遍松辽盆地,传到长春、哈尔滨、北京。为了庆贺国庆十周年前夕发现油田,时任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把松基三井所在的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因而大同长垣也改称为大庆长垣,这个长垣构造带上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二)大庆石油会战

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对于长期以来被油制约、为油发愁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多么让人振奋的喜讯!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十周年庆典来说,是一份多么丰厚的献礼!大庆油田横空出世,验证了陆相生油理论的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掀开了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

有了这样一个油田,怎么把它拿下来呢?石油部决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大会战。1960年2月12日,石油部党组向中央正式递交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仅用了7天,中央就作了批复。于是,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搞会战,人力不足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军委从部队当年退伍兵中动员三万人,奔赴大庆新区;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组织精兵强将,自带设备奔赴松辽平原,参加这场轰轰烈烈的战役。

搞会战,主攻方向在哪里?1959年底余秋里带领专家研究确定,在南北长138公里的大范围内部署3口探井,分别是萨66井、杏66井和喇72井。随着这三口井相继完钻,喷出高产油流,证明了大庆长垣8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有工业性油流,令人振奋地显示出大庆油田的轮廓。由于这三口井圈定了大油田,因此被誉为“三点定乾坤”。

队伍上齐了,主战场确定了,怎么动员力量、鼓舞士气呢?接下来会战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会战誓师大会。1960年4月29日,成千上万的石油职工以及各个方面的代表齐聚会场。余秋里作了大会战的动员报告,康世恩宣布石油大会战第一战役从5月1日正式开始,并下达了作战任务。大会上,铁人王进喜作为会战中涌现出的第一个标兵,披红戴花,被职工们敲锣打鼓送进会场。当时,人人劲头十足,个个摩拳擦掌,几万人的会战队伍从此踏上了艰苦创业的征程,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就此打响!

大庆石油会战,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打上去的。

说它处在困难的时间,是因为当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极度困难;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扼杀红色政权;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经济建设孤立无援。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各方面都需要油。当年,需求量超过1000万吨,而我们最大的生产能力才500万吨,缺口高达一半。因为缺油,我国工业严重贫血,汽车不得不改烧煤气,许多工厂停产,飞机不能飞,坦克不能跑。朱德就曾忧心忡忡地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和石油。有了这两样东西,打起仗来就有了物质保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

说会战是在困难的地点开展的,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松辽地区的雨季来得特别早,大地刚解冻,就开始下雨。1960年正赶上了40年不遇的连绵降雨。很多人没有雨衣雨鞋,只能光着脚站在水中。衣服晾不干,整天湿乎乎地粘在身上。虽然有帐篷、活动板房、牛棚马圈可以住,但四处漏雨,一天到晚,屋外大下,屋里小下;屋外不下,屋里还滴滴答答。床和被子漏湿了,拧也拧不干,睡不能睡,坐不能坐。就连余秋里、康世恩住的牛棚,为了避雨,一晚上也把床挪了七次。雨季给生产带来更大的困难,许多工地和井场都被泡在水塘中,工人们都是站在没膝深的水中干活,还要保证安全和质量。土路经过车碾人踩、大雨冲刷,简直成了烂泥塘,车辆寸步难行。由于洪水隔绝,生活用品上不去,器材设备上不去,支援队伍上不去,连音讯都断绝了。油建有一个5人小分队,在荒原深处施工,被暴风雨隔绝,失去联系,困在野外。他们吃野菜充饥,用雨水解渴,坚持施工,度过了7天7夜。面对困难,会战队伍没有退缩,他们喊出:不管雨多大,哪怕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能停。他们抢晴天、战阴天,最终战胜了雨季,站稳了脚跟。1960年6月1日,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大庆油田生产的第一列车原油,就冲破雨幕驶向辽宁锦西炼油厂,汇入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动脉!

刚刚战胜了暴风雨、洪水、泥泞,无情的严冬又接踵而来。会战地处高寒地带,刚进10月,天就一下子冷了下来,最冷时可达零下40摄氏度,冻土厚达2米。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都在家里猫冬,叫“三九、四九,棒打不走”,可是石油工人们还要在野外作业,一天也不能停,泥水浇在身上,冻得就像穿了冰盔甲,走路前先用木棍在身上敲一遍才行。此时,有人主张在入冬前,把队伍撤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等来年春天再上来。但如果这样做,会战的有效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就会变成拉锯战、消耗战。会战领导研究决定:这次会战只许上,不许下!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会战职工喊出了“任凭零下四十度,石油工人无冬天”的口号。当地居民住的是一种叫作“干打垒”的土房子,冬暖夏凉适合居住,且施工简单,易于搭建。他们就学习这种盖房子的方法,迅速掀起了一个建“干打垒”的热潮,打响了一个过冬突击战。上至部长,下至工人,男女老少齐上阵,下了班就卷起袖子动手掘土打夯,挑水和泥,脱坯抹墙,一起建房子。经过120天的日夜奋战,全油田完成了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在荒原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批新的村落,实现了“人进屋、机进房、菜进窖、车进库”的目标。“干打垒”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体现了白手起家、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当时建造30万平方米干打垒只投资了900万元,如果建成砖瓦结构的房屋,大约需要6000万,在1960年国家经济建设最困难的时期,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在《大庆精神大庆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看到了“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大庆,就像回到了战争年代的延安。

说会战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是因为那时各方面条件非常艰苦,吃不饱肚子成了最大困难。刚开始会战的时候,职工吃的粮食基本上能按工种定量供应。随着会战的逐步推进,工作量越来越大,但粮食供应却越来越少,最严重的时候达到了“五两保三餐”,就是一天只吃五两粮食。这一天五两粮食,就是身体再好,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要知道他们每天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他们抬的都是100多斤重的铁疙瘩啊!当时有的职工饿得难受,就跑到冰天雪地里捡秋收后的白菜帮子、甜菜叶子、冻土豆来吃。有的职工饿得不行了,就喝点盐水,喝口酱油汤。总机厂有个青年工人叫侍广洲,他几乎一周的时间没有吃粮食,直到发现他不能正常排泄时,才知道他吃的全都是野菜和青草。

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到1961年初已有4000多人得浮肿病,占会战职工人数的十分之一。一天,余秋里部长去医院,看到病房里躺满了患浮肿病的职工。他们想跟部长握手,却抬不起胳膊,甚至连答应一声的力气都没有。余秋里握着一名职工的手,发现是软软的,轻轻按了一下,塌下的地方半天都弹不起来。看到这些,余秋里半天都没有说话,心里重重地压上了一块石头。旁边病床有个职工还勉强支撑着手臂,颤抖地给余秋里敬个标准的军礼,余秋里再也忍不住泪水,不停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会好的!会好的!”

多么好的会战将士!他们舍家报国,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想把贫油的帽子早早地甩进太平洋!

多么好的会战队伍!就是在这样没有吃、没有住、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极端条件下,没有停下脚步,硬生生地把会战打了上去!

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已建成146平方公里、原油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原油生产基地,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51.3%,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1963年12月4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由于大庆油田的建成,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和人民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不管是在数量上或者在品种上,都已经基本自给了!”

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壮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不能忘记,是党和国家调集全国力量,成就了大庆油田;我们不能忘记,全国人民对大庆石油会战的支持,特别是黑龙江省,节衣缩食,每人每月节省一斤粮支援会战;我们不能忘记,是解放军广大官兵,踏上了油田建设的征途,挺起了石油工业的脊梁;我们更不能忘记,老一辈石油人披肝沥胆,鞠躬尽瘁,他们不愧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者!

(三)大庆基本经验与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大庆经验与大庆精神是紧密联系的。大庆经验与大庆精神二者都是从大庆实践中总结、提炼、概括出来的。大庆经验是从大庆实践中概括总结出大庆精神的一个必要的认识环节。懂得大庆经验,才能深刻理解大庆精神。从理论上阐述清楚大庆精神与大庆经验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大庆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大庆基本经验

大庆发展的基本经验不仅是大庆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根据以往不同时期对大庆基本经验的总结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我们将大庆基本经验归纳如下: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转发了《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通知》指出:“大庆油田的经验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具有普遍意义。” 《报告》中总结了大庆会战的九条基本经验,即: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企业必须革命化;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精神相结合;现代化企业要认真搞群众运动;认真做好基础工作,狠抓基层建设;领导干部亲临前线,一切为了生产;积极培养和大胆提拔年轻干部;培养一个好作风;全面关心职工生活;认真地学习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概括大庆基本经验时指出:“这个油田的建设,是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两论’起家,就是通过大学《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油田的建设,也是大学解放军、具体运用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的典范。这个油田的建设,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高度革命精神同严谨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技术革命和勤俭建国的原则,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的要求。”

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肯定了《报告》对大庆基本经验的分析和看法。《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在生产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最可贵的,是他们从油田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在实际斗争中培育出来的大庆精神。”“过去我们靠这种精神,甩掉了石油工业的落后帽子;今后还要靠这种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庆油田还在其他许多方面,为我国工业生产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的经验;他们坚持学习铁人王进喜,年年进行总结评比,选模范,树标兵,以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带动整个队伍革命化的经验;他们坚持科学态度,掌握第一性资料,加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的经验;他们依靠职工管理企业,重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扬政治民主、技术民主、经济民主,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他们提倡领导机关和后勤部门面向基层,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经验;他们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组织职工家属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业生产和创办集体福利事业的经验,都是十分可贵的。这是大庆油田广大干部、工人和职工家属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晶,应该加以肯定。”

1989年9月24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志武受油田党委委托在全国石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上,在总结大庆油田30年经验时谈了六条体会:第一,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保证油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第二,坚持“两论”起家基本功,指导油田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不断发展;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第四,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下功夫抓好职工队伍建设;第五,坚持从大庆油田生产建设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第六,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向新的目标攀登。余秋里、康世恩及总公司领导充分肯定大庆这六条基本经验,认为这是新形势下发展石油工业的宝贵财富。

进入新时期以来,油田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员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进一步开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二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四是坚持立足基层,抓实“三基”工作;五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六是坚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基本经验的指导下,油田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锐意进取,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大庆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同石油工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伴随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实践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开拓、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任务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其内容。它既是宝贵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又是对错误、偏颇、陈旧做法的修正和扬弃。从而集中地体现了整个石油队伍的先进思想、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成为全体石油职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2.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1960年—1963年):艰苦创业,开展会战,孕育产生了大庆精神。

1960年,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数万名石油职工齐集大庆。这些人的知识水平、个人经历、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不尽相同,为了统一思想,会战工委组织职工学习“两论”,分析形势,明确会战的意义,使人们的思想认识达到高度统一,价值取向达到高度一致。党的优良作风、民族传统文化、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以及军队文化、乡村文化、矿山文化、西北文化、北大荒文化等诸多文化,在火热的实践中相互融合,为大庆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当时,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国内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陷入严重困难。数万名会战队伍,连吃饭、住宿等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成了问题。会战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井队搬迁没有机械设备就人拉肩扛,没有房子就挖地窨子,建“干打垒”,吃饭缺粮,就两稀一干,挖野菜充饥。会战队伍在艰苦环境中倍受磨练,闯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石油工业的道路。广大会战职工在大雨和洪水面前毫不退缩,向老天爷宣战,提出了“抢晴天,战阴天,无雨特干,小雨大干,大雨猛干”的口号,战胜了雨季,站住了脚跟,坚定不移地把会战打了上去。大庆石油大会战取得的胜利是集中全国人民力量办大事的成功范例。在国家计委、经委、建委的安排部署下,全国各有关单位迅速调拨钢材、汽车、水泥、拖拉机、机床、木材等设备物资和8000吨石油专用设备,有力地支持和支援了大庆石油会战。1962年8月22日,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到大庆油田视察,看到如火如荼的大会战场景,欣然题词:大地沉沉睡万年,人民科学变油田;一场会战十三路,预祝高歌唱凯旋。

第二阶段(1964年—1975年):大庆油田全面开发,快速上产,大庆精神在全国叫响。

“文革”期间,大庆石油人坚持“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的精神,生产建设一天也没有停止,原油产量平均每年以28%的速度递增,有力地支撑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第三阶段(1976年—2002年):解放思想,高产稳产,继承发扬大庆精神。

大庆石油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建设美丽油田,顺利实现了重组改制,还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这与国外同类油田平均稳产期短则3-5年、长不过10多年相比,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赋予大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大庆油田为全面建设和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百年油田建设,续写了年产油量第一、采收率第一、全国纳税第一的纪录,谱写了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综上所述,从20世纪50年代末荒原深处的油龙出世一直到今天,大庆油田的名字时刻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相连,它的成长始终与新中国的振兴息息相关。它的激情创造和巨大贡献,融入国家、民族的永恒记忆,成为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的成功典范。

(四)大庆精神的科学内涵

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民族沃土,锻造于时代潮头。大庆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内涵,赋予大庆油田卓然风骨和独特品格。在国家发展的一个个重要阶段,在石油工业发展的一次次重要关头,大庆济祖国之需,创发展之业,求科学之实,奉无愧之责。大庆精神昭日月、传九州、泽后人,与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1.大庆精神内涵的科学概括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中,把大庆精神概括为:“发奋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1990年初,江泽民视察大庆时,把大庆精神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这八个字的大庆精神解释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2.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升华了大庆精神

1964年初,毛泽东同志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亲手树起了大庆红旗。

1969年,在党的九大上,毛泽东同志握住出席大会的王进喜的手笑着说:“王进喜,我知道,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周恩来三次视察大庆油田,他的关怀和期望,成为大庆石油人为油拼搏、为国奉献的重要精神动力。

邓小平同志也曾先后三次视察大庆油田,对大庆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做出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大油田的重要指示。

江泽民两次视察大庆油田,亲笔题词:发扬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他指出,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需要发扬大庆精神,有了大庆人这样昂扬的斗志,就不怕困难,就能迎着困难上,最后战胜困难。

胡锦涛在接见大庆油田干部时指示:“要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 1984年8月16日,胡锦涛第一次到大庆油田视察,给予大庆精神高度评价:“大庆精神不仅仅是我们60年代建设大庆的时候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所需要的。”1996年3月21日,胡锦涛在中南海接见大庆油田负责同志时说:“大庆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还在于为国家造就了一支英雄的工人阶级队伍,培养输送了一批领导骨干和科技骨干;不仅在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在别人卡我们脖子、国家十分困难的时候,用石油支撑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培育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9年9月22日,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 。习近平指出,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的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持久地发挥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作用。习近平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大庆油田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做出贡献的老一代石油人表示崇高敬意,向大庆油田和石油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习近平指出,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中国石油、地质工作者,老一代石油人,怀着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理想和抱负,不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他们的功劳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大庆油田的经验启示我们,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必须突出科技创新这个主题。习近平强调,随着中国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把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件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事办好。大庆油田和石油战线的干部职工要一如既往地保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做好油田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以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骄人业绩,为做强做大中国石油工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对大庆油田提出五点希望:一要胸怀全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立足自身优势和条件履行责任、多作贡献。二要坚持改革创新,保持锐气、焕发朝气、增添勇气,奋力开拓大庆油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要牢记“两个务必”,深刻认识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奋发进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四要坚定不移地依靠职工群众,切实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心“老会战”、老职工的生活和健康,使企业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职工群众。五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完善领导体制,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爱国是大庆精神的核心,创业是大庆精神的基石,求实奉献是大庆精神的精髓。大庆是党的大庆,是共和国的大庆,是全国人民的大庆。自油田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有百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大庆油田视察,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是大庆永远的光荣和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Qqnuts6kXIvxsBfl2VJcj3WIbZhbrCTJiovcuakkQCJAi9xAKNHQIgV8aN3UUx2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