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漫漫长夜 血火凝炼

沂蒙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反抗剥削、反抗压迫、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沂蒙地区的农民起义连绵不绝。进入近代社会以后,清廷腐败、列强入侵,不甘屈辱的沂蒙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与一切中外反动势力进行殊死斗争。这些斗争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充分表现了沂蒙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觉悟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1926年沂蒙地区建立了党组织。党组织建立后,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沂蒙地区曾爆发了闻名全国的日照暴动、沂水暴动、苍山暴动等革命斗争,打出了工农红军游击队的旗帜,吹响了革命的号角。沂蒙人民在漫漫长夜中寻找光明,在血火中凝炼了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

(一)勇于反抗 敢于斗争

沂蒙人民不但以刻苦耐劳、朴实善良著称于世,同时又以敢于斗争、敢于反抗闻名于史。自封建社会以来,沂蒙人民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进行反抗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斗争。在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沂蒙人民反抗地主阶级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我国古代农民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公元18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率领100多人在莒县(今山东莒县)起义,不久转入泰山。由于樊崇在斗争中坚决勇敢,使周围一些小股农民起义军纷纷投靠了他,一年之间,起义军就发展到一万多人。以樊崇为首的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开始活跃于海、岱地区(泰山、沂蒙山区),转战于黄河南北,挺进到淮、黄地区。因起义军用赤色涂眉作为标记,所以这支起义军就被称为“赤眉军”。赤眉军在黄河南北纵横驰骋,队伍扩充到数十万人。公元25年9月,赤眉军以压倒优势攻克长安,刘玄被迫投降,不久被绞死。赤眉军进入长安后,得到劳苦大众的热烈拥护。赤眉军英勇奋战十年之久,辗转数省,推翻了王莽政权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力量,在山东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公元819年,沂州刺史王遂驱使士兵修建宫署。王遂为人非常残暴,经常无故责罚下属,激起下属官兵强烈不满,军官王弁率兵起义,他们杀死王遂等人,占领了沂州城。唐王朝怕调兵镇压引起连锁反应,便使用阴谋手段,诱捕并杀害了王弁,参加起义的1000多名士兵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公元1043年,驻扎在沂州的士兵王伦因不满封建官僚的压榨勒索,率众起义,起义军杀死沂州巡检使朱进,率部南下,攻占了江苏、安徽的许多州县,起义军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队伍不断壮大。七月间,王伦起义军被打败。

金朝末年,统治者变本加厉地对山东、河北地区的百姓进行掠夺。为了反抗掠夺与剥削,益都县人杨安儿聚众起义。起义军都身穿红袄作为标志,人称为“红袄军”。1214年,杨安儿在同金人作战时牺牲,他的妹妹杨妙真率众南下,在莒州马鬐山(今莒南县涝坡乡与莒县中楼乡交界处)驻扎。杨妙真、李全以马鬐山为根据地坚持抗金斗争,给腐朽的金王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明朝中期以后,倭寇在东部沿海一带大肆抢掠,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当地官府招募兵勇抗倭,莒州(今山东莒县)人孙镗报名当兵,并将其经商的钱物全部捐出,作为兵饷。在同倭寇的多次斗争中,孙镗冲锋在前,骁勇莫当,其部队不断扩大,军威倍增,倭寇不敢轻易侵扰。后来在同倭寇的一次斗争中,孙镗腹部被倭寇刺中牺牲,为卫国保民而捐躯。

清兵入关不久,沂蒙地区人民又进行了英勇的抗清斗争,其中以“九山王”王俊领导的抗清斗争最为著名。王俊,原籍苍山兰陵,其父迁居费县梁邱,他打死官差,带领饥民造反上山,各路英雄好汉群起响应。清顺治三年,王俊率兵攻打费县城,吓得官绅“枕戈城头”,惶惶不可终日。清兵采用围困和招降相结合的办法,步步逼进,各个击破,先后攻陷抱犊崮、神山、花盘山、燕尾山、尖山等重要据点,但是义军誓不投降,凭借山险顽强坚持斗争,清兵数月攻之不下,最后,由于众寡悬殊,王俊等兵败被杀,起义被清兵镇压。

1840年,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勾结清朝统治者,对沂蒙人民横征暴敛,残酷掠夺。为了生存与自由,素有反抗传统的沂蒙人民在近代又掀起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在近代沂蒙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斗争中,左宝贵的事迹最具代表性。左宝贵,字冠亭,回族,清朝沂州府费县人,1889年成为清军的高级将领,故居在今平邑县地方镇。1891年,日本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调左宝贵等人率领29营14000余人进驻平壤,阻止日军继续入侵。9月12日至14日,进攻平壤的日军陆续到达,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少数贪生怕死的将领看到敌人兵力很强,主张弃城逃跑。这时左宝贵愤怒地大声喊道:“你们怕死可以自己离开,这座城就是我的坟墓!”。9月15日早晨,日军对平壤城内的清军发起总攻,左宝贵负责防守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门一线,这正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敌人这一路有兵力7000人,占进攻平壤日军总数的1 /3以上。日军的炮火十分猛烈,很多堡垒先后被击坏。左宝贵率领战士们奋力抗击,杀死、杀伤敌人很多,并杀伤了敌军前锋指挥和两个中队长。牡丹台是玄武门外的制高点,日军集中所有炮火轰击,牡丹台不久失守。正在玄武门指挥的左宝贵知道局势已经不能挽回,决心以死殉国。他冒着炮火督战,部下受到感染,勇气倍增,给日军重大杀伤。日军的炮火击毁了清军大炮,在火炮旁边的左宝贵胸部受了重伤,他没有后退,包扎好伤口又继续指挥,后来日军的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左宝贵壮烈牺牲。左宝贵为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献出了生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在强化对中国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大批传教士打着“传播福音”和“救人苦难”的旗号,向中国人民灌输奴化思想,企图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山东地处沿海,是京城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向山东派遣传教士,为其侵略山东效劳。而沂蒙地区交通不便,地处偏僻,消息闭塞,在外国传教士看来,这正是传教布道的好地方。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陆续来到沂蒙地区进行传教活动,外国教会侵略势力开始渗透到沂蒙地区。外国传教士初来沂蒙地区之时,以“慈善”的“救世主”面目出现。当传教士在地方上站稳了脚跟后,其真实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他们依持特权,从不把地方官吏放在眼中,插手官府政事,甚至让地方官听从他们的指示,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他们以教堂为依托,四处刺探情报,甚至在教堂周围设置堡垒,组织武装,收租收税,残酷剥削乃至屠杀中国人。外国传教士及其洋教徒在沂蒙地区作恶多端,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沂蒙人民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反洋教斗争。

左宝贵(1837 -1894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

1898年春,郯城县持续干旱,青黄不接,粮食昂贵,民命不保。据该县向沂州府禀报称,境内“饿毙者不计其数”,但清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多,外国教会也趁火打劫,当地人民不堪忍受。是年秋天,郯城县神山(今属兰陵县)农民杨清贤、杨振坤在北大山竖旗聚义,以“抵制洋人洋教,均粮济贫”相号召,四乡饥民闻讯纷纷响应,不几天,就聚集了两万多人,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洋教斗争,称为“神山教案”。声势浩大的反洋教运动,吓得洋教徒惊慌失措,胆战心惊,一些富有之家“情愿散放粮米”,以求保全身家,一些作恶之徒主动自首,哀求宽恕。他们昔日之威风完全扫地,惶惶如丧家之犬,而广大群众则扬眉吐气。

1900年7月,费县小朱保村农民王景善、王景周兄弟聚众反洋教,他们率领几百名群众拆毁了探沂、棠林、甘霖、升平庄等处教堂,并严惩了数名不法教徒。官府派兵镇压,先后逮捕平民十几人,王景善被害,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反洋教斗争失败。

1903年,日照爆发了反洋教的农民武装起义。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厉用九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设立拳坊,教习武术,并以拳坊为阵地,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反洋教斗争。1903年6月,厉用九会同附近各村的拳坊师傅,率领一批反洋教的农民在驼儿山安营扎寨,宣布起义,竖起了“驼儿山义军”的大旗。驼儿山义旗一举,四方志士和乡民纷纷前来投奔,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起义后来遭到清军严酷镇压失败。

1907年秋,费县又爆发了孙隆三领导的反洋教斗争。孙隆三用匕首刺死了不法教徒,率领500余名村民反洋教。他们焚烧了白埠村天主教堂,砸毁了教徒开办的“三义荣”布店。在德国主教的威逼下,沂州、兖州两知府都派出清军开赴白埠村,孙隆三被逮捕,反洋教斗争失败。

从以上历史事实可以看出,自古代至近代,沂蒙人民面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和残酷奴役,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和斗争。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沂蒙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难免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最后大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正是一次次的反抗和斗争,他们形成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追求自由的伟大精神和可贵品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曾说过:“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以汉族的历史为例,可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的,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在汉族的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统治。而多数朝代的更换,都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 沂蒙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论断,同时,这种行动和精神也为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铸就一种崭新的革命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二)播撒火种 追求光明

沂蒙地区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土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就有着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共产党组织在沂蒙地区建立以后,沂蒙人民的革命斗争便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党在此领导了著名的沂水大刀会暴动、苍山暴动、龙须崮暴动等一系列农民暴动,从此揭开了沂蒙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序幕。

1.沂水暴动

1932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各县举行暴动。当时,沂水县有个拥有会众几万人、名为“大刀会”的农民自发组织,许多党团员响应县委号召加入“大刀会”,一些党团员成为其中的骨干,逐步掌握了“大刀会”的领导权。1933年5月,由于沙沟大地主李景岗的告密,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在10日逮捕了中共山东临时省委派往沂水工作的马德隆及地方党员、革命群众13人。为解救被捕人员,5月29日夜,中共沂水县委在沙沟一带集合了当地大刀会近300会众,发动沂水暴动,攻打了设在崖庄的李景岗民团团部,杀死了队长于怀三等人。接着,暴动会众转移到沙沟南面的最高山峰盖家顶。31日上午,李景岗率领他的民团和县警备队长张海亭率领的警备队前来攻山,受到山上义军的猛烈攻击,溃退到院西沟,山下的义军从四面八方杀来,张海亭、李景岗先后毙命。义军将他们的头颅带到古村祭旗示众。第二天,又到沙沟收取了李景岗家的浮财,割了他家的小麦,分给穷苦群众。自此,沂水暴动发展到高潮。

暴动发生后,韩复榘急令展书堂剿灭,另派民政厅长李树春进行诱降,诱降的阴谋未能得逞,敌人便对“大刀会”进行血腥的屠杀。7月2日,运其昌旅先血洗了宝泉山山寨,杀死旗众200余人,接着又攻入黄石山山寨,杀死百姓及会众3000人,制造了血腥的“黄石山惨案”。中共沂水县委为保护参加暴动的党员、群众和会众不致遭到报复和杀害,7月3日,组织150人转移到沂山开展游击战争,与活动于沂山一带的绿林武装会合后,游击数月,战斗多次,因敌我力量悬殊失败。

沂水暴动纪念碑

2.苍山暴动

苍山暴动是中共临郯县委组织发动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

1933年1月,中共临郯县委召开会议,总结前几次暴动没成功的原因,分析目前形势,认为当前民心可用,是实行暴动的有利时机。6月,中共临郯县委在尚岩小学校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于7月10日在苍山发动暴动。

当时,苍山一带是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是郯城伸向临沂县境的一片“插花地”,周围村庄贫困,群众基础好。此外,沂武河地区有一支党的秘密武装,掩护得很好。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苍山暴动的组织准备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夺取政权、打土豪、分田地”这一政策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得到群众的拥护。

正当接近暴动时,7月2日赵家楼一位地下交通员被反动武装逮捕,营救没有成功,反而把目标暴露。为防止不测,南路(郯马地区)于7月2日提前行动,集合暴动队员二三百人,长短枪200余支,戴着红袖章,喊着口号,向苍山方向集结。县委书记刘之言得知南路提前行动的情况后,于7月5日当夜召开县委紧急会议,决定6日早晨立即暴动,连夜分头行动。

1933年7月6日,苍山上空迎着东方初升的朝阳,飘起一面光辉灿烂的镰刀斧头红旗。刘之言带领30多人到达苍山,在山顶竖起红旗,对空鸣枪三响,宣告苍山暴动开始。刘文漪带人直奔大围子村地主的家,暴动队员把村恶霸地主刘三、刘二等人打死,夺取匣子枪,在刘家宅院门口竖起暴动司令部的牌子。刘文漪吹起军号,附近村的暴动队员陆续汇集而来,凡外地接头者都发给一面红旗,给个“名义”叫他们回去扩充人马,把队伍带来。8时许,刘之言在大围子村西空场上召开群众大会,暴动队员列队参加,周围站满群众。刘之言从农民受的压迫谈到地主老财主的狠毒,从中国革命讲到远大的目标,号召人们起来自己拯救自己。暴动队员控诉了地主老财主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此时,群众情绪激昂,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由郭云舫任司令员,刘之言任政委;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赵叙五任主席。会后打开地主刘三、刘五家的粮仓,分粮给贫困农民。分到粮食的农民笑逐颜开,唱起了“红旗飘飘,斧头镰刀,打倒地主,铲除劣豪”的革命歌谣。下午,刘之言对暴动队员进行政治教育后,郭云舫指挥军事操练。南路人马会师后,也参加操练。

7月7、8两日,小城东地主盛书典集合反动民团武装600余人,向大围子攻击,被击退。神山地主侯树范、于庄地主于庭阶等纠集反动民团300余人气势汹汹从东西两路包抄过来,也被奋勇拼杀的暴动队伍击溃。

7月9日,躲在神山的反动地主刘七跑到临沂报告,要求派兵镇压。7月10日拂晓,临沂驻军国民党军第八十一师唐邦植旅向大围子村发起攻击,面对几十倍于己的强敌,暴动人员毫无惧色,英勇抵抗,拼死拒敌,多人牺牲。突围时身负重伤的刘之言,毅然鼓起最后一点气力,离开队伍,向小城东跑去,边跑边呼喊:“共产党员在这里!”把敌人引向自己,使得其他队员得以突围脱险,而他自己被地主武装逮捕,在卞庄英勇就义,年仅27岁。郭云舫带领队员突围时被俘,敌人对其软硬兼施,郭云舫至死不屈,于7月12日被杀害于向城东门外。同时被俘的其他十余位队员也被集体枪杀,头被割下悬门示众。苍山暴动失败后,先后有53名共产党员和暴动队员被国民党军残酷杀害。

苍山暴动幸存者

赵少白、王士一、赵叙五(从左至右)

3.龙须崮暴动

龙须崮位于山东省蒙阴北部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因山形似龙,龙头前两山膀向下延伸似龙须,故名龙须崮。

1933年春,按照山东省委的要求,新泰县委经研究后决定以龙须崮为据点举行暴动。4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行动方案,决定在9月9日举行暴动。会后,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发动群众、组建红军、征集武器。不料,准备行迹泄露,县委决定提前举行暴动,并迅速制作了红旗、标语,确定了行军路线。9月5日(农历7月16日)黎明,娄家骃(任总指挥)、李阳谷、崔宪武带领党员、农民百余人,持80多支枪,从井旺庄出发,登上龙须崮。他们在崮顶插上红旗,崖壁贴上标语,喊出“打倒军阀雪国耻”、“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暴动队伍收缴地主枪支,并开仓济贫,声势越来越大。

国民党蒙阴县长张尊梦闻讯后,带兵赶到龙须崮下,围剿暴动队伍。由于敌人势力强大,暴动队伍难以取胜。为了保存实力,李阳谷、崔宪武、苗培芝等人分散到农村隐蔽。崔平章、娄家骃率领30余名队员,转移到龙须崮北面的鲁山。张尊梦遂命部下追剿,暴动队员依据鲁山有利地形,英勇抗击,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激战两天,终因寡不敌众,遂于9月17日突围,然后疏散隐蔽。

暴动总指挥娄家骃,在联络失散同志时,不幸被国民党蒙阴县七区(现为沂源大张庄)区长房旭东逮捕,被送交国民党蒙阴县政府。县长张尊梦立即审问:“你的枪呢?你的人呢?”他回答:“枪,是民众的,你去要吧!人,一个也不知道!”张尊梦恼羞成怒,对娄家骃反复施用酷刑,使他多次昏厥。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共产党员娄家骃始终坚贞不屈,拒绝接受各种附加屈辱性条件的求生机会。1933年12月,张尊梦将娄家骃在蒙阴城东河滩杀害。娄家骃在赴刑场的途中高呼:“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年仅35岁。

同一时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费县、平邑等一些地方也相继进行了农民武装暴动。

土地革命时期,沂蒙人民举行的革命暴动与起义,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意义是极其深远的。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从此,革命的火种燃遍沂蒙大地,激发了无数沂蒙青年投身到革命热潮之中,使红色革命信仰深入人心,为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建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NqR/sS+ME1BO9OVxGkrPqsrorAMlZJB3+Php2lpRbPnZiUJ5BCU10ilanfP0p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