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换一种方式化解对抗

柯立芝有句名言:“如果一件事能保护弱者的权利,无论谁反对,也得完成它。”

话说有个人好偷,一天他正在邻家菜园里偷菜时,被菜园子主人撞见。菜园主人转身就走,小偷以为他是要去告发。可菜园主人进了屋,把门关了。小偷害怕,上前敲门。门开了,小偷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偷了你的菜,今后我在这里没脸做人了……”

那人笑了:“你说什么呢?我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那菜为啥长得好,对吗?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尝尝。”说着,从屋里抱出两棵菜,塞到偷菜者手里。后来,那名偷菜者,成了他们四里八乡交口称赞的人。

还有另一个故事。

1923 年,美国沃伦·哈定总统病逝,副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宣誓就任美国第 30 任总统。当时柯立芝住在离白宫不远的威拉德酒店。一天,一名盗贼潜入柯立芝的房间。翻到钱夹子后,小偷又去解衣服上的一块怀表。这时,传来一个平静的声音:“请不要把我的怀表拿走。”小偷吓了一跳,脱口问:“为什么?”“倒不是这表值多少钱,”柯立芝说,“只是这块表对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偷借着窗外亮光,依稀看到表上“送给参议院院长卡尔文·柯立芝先生——麻州高级法院”的文字。小偷愕然,“你是柯立芝总统?”“我是柯立芝,”“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柯立芝问。

小偷说,学校放假,自己和朋友来华盛顿旅游,钱花光了。付不了旅馆费用,又没钱买返程票。小偷说:“如果你不介意,我只拿走这个钱夹子。”柯立芝算了一下,房费加上两张火车票共需约 32 美元。柯立芝说:“我想,这 32 美元可以算是借给你的。以后你方便的话,可以还给我。”

小偷答应了。柯立芝对他说:你还是和来时一样,从窗子出去吧,门厅里有特工人员在值勤。柯立芝对小偷说:“我知道你不是个坏人,以后一定要知道自己是谁。”后据柯立芝日记记载,这名做小偷的年轻人,后来寄还给他了这 32 美元。

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当时那个菜园主人把小偷扭送警察局,柯立芝唤来特工或安保,把小偷逮起来,然后立案、调查,或判刑,或“劳教”,或其他什么,他们是被绳之以法了,也“罪有应得”了,但这很可能最终造成他们与社会之间的敌视和对抗,引发其他冲突和悲剧。他们能否“改造”成为真正品德良好的绅士,能否“改造”成为自觉归还钱物的有责任感的人,很难说。反倒可能成为社会的仇视者、边缘人,或每逢节点必闹的令人头疼的“上访户”。而一个人的背后,还有着一大群人: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妻子、恋人、子女……

柯立芝有句名言:“如果一件事能保护弱者的权利,无论谁反对,也得完成它。”他对小偷的这种“温情”做法,也许正是出于对弱者的一种体悟和宽容吧。我们对一些人和事,有时太激烈、太刚性——本来不大的事情,时常弄得不可收拾,甚至弄成“群体性对抗”,很令人叹惋,也很令人深思。为什么我们对人对事总要那么刚性、总要那般“疾恶如仇”呢?“绳之以法”当然好,但有时如果换一种方式,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坊间俚语说:逮着小偷行窃,你教育小偷,是儒家;把小偷扭送法办,是法家;对小偷忍让,是墨家;佯装不知,是道家;不为所动,便是佛家。在我看来,那位菜园子主人和柯立芝的做法,是真正的大家,很值得我们尤其是搞惯了“斗争哲学”的人学学。

(《决策》2011 年第 8 期) mQwq4oZojZYGZxSU3lEjxTijHCSac0OW8JoLeow2J+rBQKWbtNz5WR8o1AOuWz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