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店牌”与公共政策

产业的形成,是一个自然选择和淘汰、提升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行政力加快它的选择、提升和淘汰,但不能替代这个过程。

中国古代强调“观风俗,知得失”,强调“为政必先究风俗”。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大部分是考察民俗采风的记录。今天,五光十色的街市和店牌,也是考量公共政策优劣、“观风俗,知得失”的一个重要参照。

政策制定据以判断社会有各个变项,其中一项是客观真实的“政策之果”。如果仔细考察一条街面,至少可以看到产业政策、就业政策、人口政策和公共管理某些方面的联系和相关信息,可用来为我们检视公共政策取向和得失服务。

前些时候,有个毕业工作了几年的同学出差来看我。他告诉我,他们那里有两条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一条是步行街,基本都是浙江等地品牌当家;另一条当地人称为“发街”,最多的店牌是餐饮、脚摩和“美容美发”。如今浙江等地品牌很强势,在许多中小城市、二线城市都能见到浙江品牌,至少反映了江浙之地公共政策上的民营经济取向。至于餐饮、脚摩和“美容美发”多而拥挤,它在反映“需求”的同时,可能更反映出了政策导向形成的街市业态,在某些方面还反映出创业难、门槛高等信息。街市店牌的单质化、雷同化,是“街市产业”的一个警讯。

产业的形成是一个自然选择和淘汰、提升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行政力加快它的选择、提升和淘汰,但不能替代这个过程。在产业政策上,今天各地都重视“高精尖”,这是好的,但科学健全的产业政策并非越高越精越尖越好。近年,中央提出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解决民生问题,而就业是民生的核心,为民生之本。今天“就业难”在许多地方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片面的、不切实际的所谓“产业高端化”带来的,正如不切实际、一拥而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造成华而不实的城市形态一样。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除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政策取向上,应向中小企业和产业倾斜,扶持新业态和绿色业态,特别是对专业服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以及咨询、会计、审计、法律、经纪、人力资源这些就业容纳率高的业态,实质性地降低准入门槛,让我们的街市店牌更丰富多彩一些。同时,对乡村郊区的服务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体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一个地方如果都是流水线、自动化、高精尖,产业能级是提高了,但大量劳动力如何处置?在全局上,有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仍需要保留,因为它能容纳大量就业人口,对稳定社会有好处。好的产业政策,是充分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构成、就业需求等综合因素的政策。

政治学家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比起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它具有“短平快”和适应性、调控性特点。一方面,我们不要动辄采用政策管制来解决问题,它不合乎资源配置“帕累托效率”原则。当管制过强、就业门槛过高,当一个地方片面追求所谓尖端产业,也许就会出现“低端产业”铺天盖地的情形。而当公共政策成为市场和企业一种强制性的制约因素时,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即它必须非常注重“结果与反馈”,注重政策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之,政策是现实的,“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在许多方面来看,街市店牌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结果,一种显性反映,一种业态性的符号。

(《决策》2011 年第 6 期) QnjelG0C7dlhxWz0mzupTczyZSupbpvdrxwkHZjr39cgZ2fPnL8IQdxlDpTkjm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