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激励与保障政策作用下农地市场化流转发展现状分析

3.3.1 农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为农地流转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中央通过连续多年若干重要文件(例如历年的“一号文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激励信号,相关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并举,及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都为促进农地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提供有利条件。尽管总体上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且存在农地流转不规范的问题等(杨学成等,2008),但从近年来农地流转的实际发生情况来看,农地正朝着市场化、适度规模化方向流转。

图3-6 2007-2014 年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数据来源:2007-2010 年数据根据农业部公布统计数据整理而得,2011-2014 年数据参见农业部经管司发布的 2011-2012 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报告》《2013 年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情况》《2014 年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总报告》资料整理所得。

如图 3-6 所示,2007 年至 2014 年间全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及其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比重逐年递增。截至 2014 年,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了 4.03 亿亩,比 2007 年底增长了近 5.3 倍,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30.4%,与 2007 年底相比,流转面积占比提高了近 25 个百分点。

3.3.2 农地流转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从图 3-7 可见,2011 年至 2014 年农村各类耕地流转方式主要以转包和出租方式为主,其中转包方式所占比重呈小幅递减趋势,出租和股份合作方式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以互换、转让流转及代耕等其他方式流转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且呈小幅下降趋势。截至 2014 年底(见图 3-8),转包和出租是主要耕地流转方式,分别占 46.6%、33.1%,股份合作、互换、转让流转方式的比重分别为 6.7%、5.8%和 3.0%,另有 4.8%的耕地通过临时代耕等其他方式流转。

图 3-7 2011-2014 年农村各类耕地流转方式占比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参见农业部经管司发布的 2011-2012 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管理情况报告》《2013 年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情况》及《2014 年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总报告》资料整理所得。

图 3-8 2014 年农村各类耕地流转方式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2014 年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总报告》资料整理所得。

从农地转入方主体情况来看(如图 3-9 所示),2011 年至 2014 年流转入农户所占比重下降了 8.8 个百分点,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从 2011 年的 13.4%上升到 2014 年的 21.9%。同时,企业转入各类耕地的面积也从 2011 年至 2014 年上升了 1.2%。

图 3-9 2011-2014 年农村耕地流转入主体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同图 3-7。

3.3.3 农地流转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2014 年底,全国已有 8 个省(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比重超过了35%,其中上海、江苏、北京及黑龙江家庭承包耕地面积流转比例已超过 50%(如图 3-10 所示)。但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巨大梯度差异,导致地区间在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流转速度、流转方式、流转土地集聚程度和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等方面也都存在明显差异(包宗顺 2009)。总体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要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图 3-10 2014 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重超过 35%的 8 个省(市)

数据来源:根据《2014 年农村经营管理情况统计总报告》资料整理所得。 oFwFML6oqIhDY9wYq1AYq2ccWyDU95LbgwidIc2Lx05XLBnIdY2ONVfSHvkLwb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