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纪念胜地位于风景秀丽的集美区。
陈嘉庚纪念胜地,由陈嘉庚先生故居、陈嘉庚纪念馆、归来堂、归来园、嘉庚公园和鳌园等组成,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5%。
鳌园,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墓三部分组成,位于集美区集美街道东南角、鳌园路东端,三面环海。鳌园所在地原系一个近海小孤岛,岛的西边有一带状的沙滩延伸到陆地,形似爬行中的海龟,鳌园由此得名。1950年,陈嘉庚回国定居后,选定此地兴建鳌园,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园内建筑全由花岗岩石垒砌而成,亭台、行廊、回栏及四周墙屏皆镌有名人题词或革命史迹、历史故事、百科知识等题材并加以雕饰,共有浮雕、影雕、镂雕等653幅,是我国石雕艺术史上的创举。
集美解放纪念碑作为鳌园主体建筑,是陈嘉庚为纪念为解放集美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解放军而兴建的,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纪念碑碑身上苍劲潇洒有力的“集美解放纪念碑”7个大字,是毛泽东于1952年5月16日亲笔题写的。
陈嘉庚墓背靠集美解放纪念碑,面拥大海,是陈嘉庚自己规划设计的。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逝世后,灵柩运回厦门安葬于此。
陈嘉庚先生故居位于集美街道嘉庚路149号,为二层楼罗马式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抗战时期曾遭侵华日军轰炸,解放初期,陈嘉庚结束长达半个世纪旅居海外的生活,回故里集美定居,该故居于1955年修复,至今保持原貌。故居二楼走廊外墙悬挂的横匾“陈嘉庚先生故居”,系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所题写。故居的一楼为集美学校校史展览馆,以照片、图表、文字等形式,集中展示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过程与业绩。二楼为陈嘉庚的工作生活展室、遗物陈列室,以及其胞弟陈敬贤辅佐协助兄长陈嘉庚倾资办校、发展教育事业的事迹陈列室。
陈嘉庚纪念馆,又名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陈嘉庚先生故居西侧,建于1983年,为一幢3层楼房,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陈列馆比较全面客观地展现了陈嘉庚一生旅居南洋艰苦创办实业,心系桑梓,倾资兴学办校育人,参加辛亥革命,组织支持抗日救国运动,回国建设新中国和参政的历史。为充分发挥陈列馆的价值和功能作用,厦门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10月按国家二级馆标准在集美街道浔江路8号兴建了陈嘉庚纪念馆,2008年10月正式开馆。陈嘉庚纪念馆及配套的嘉庚文化广场总占地面积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5平方米。全馆以350多幅图片、310多件文物和实物为基础,分4个展厅介绍陈嘉庚光辉的一生。
归来园位于集美区集美街道尚南路1号,总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由归来堂及陈嘉庚塑像园两部分组成。归来堂建于1962年,系根据陈嘉庚的遗愿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而建,它象征着海外华侨不忘故土、回归祖国、团聚一堂的赤子之情。主体建筑坐东朝西,由门厅、天井、拜厅、正堂及双侧护厝组成,占地面积1273平方米。正堂内陈列着陈嘉庚青石坐像。
陈嘉庚塑像园建于1984年,塑像为著名雕塑家潘鹤所作,紫铜质,高2.3米,重达1吨,塑像后为照壁,其上镌刻着毛泽东主席对陈嘉庚的高度评价:“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纪念胜地拥有丰富独特的科普教育资源:纪念胜地的“中西合璧”建筑文化丰富,风格独特;嘉庚公园的“尊师重教荣誉碑”和“桃李芳菲”雕塑思想深刻,寓意深远;鳌园堪称“石雕博物馆”的“历史典故”“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科普知识”“日常行为规范”等精美石雕群形象生动,博大精深;陈嘉庚先生故居和陈嘉庚纪念馆展出的“陈嘉庚先生遗物”“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图片”等,更充分展示了陈嘉庚先生一生热爱科学、尊师重教、重视科普的远见卓识和伟人风范。
归来园于2001年7月被集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集美区文物保护单位,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7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人,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