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公祠位于福州于山上,是福州人民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立的纪念祠,占地4100平方米。
现在的于山戚公祠是1918年重建的,横立在五老岗上,附近有平远台、蓬莱阁、醉石亭、三山阁、吸翠亭、补山精舍等诸多名胜。祠厅系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内祀戚公戎装塑像,方颐隆准,威武庄严。两壁挂有“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生动地描绘了戚继光抗击倭寇侵略的功绩,歌颂了戚公抗倭功勋。祠内还陈列有戚继光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纪效新书》、战袍铠甲残片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土的记功碑残石等,供人观瞻。
嘉靖十一年(1562)率兵六千来援福建抗倭,历宁德横屿、福建井田(今龙田)、莆田林墩三大战役,尽歼倭寇主力,平定了福建沿海的倭患。班师返浙时,省城官司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并勒碑记功,后人即于平远台旁建祠。平远台在戚公祠南数十步,始建于宋朝,平远台原建筑物已毁于清初,现在的平远台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兴建的。台北怪石叠垒,中有一巨石,上镌“醉石”两字。相传戚继光抗倭胜利之后,在平远台庆功,酒后散步行至此,卧寝石上,故号醉石。石旁建有醉石亭,并以“六军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轩昂”的名句来歌颂戚继光。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于是人们在醉石亭后又建蓬莱阁作为纪念。戚公祠旁的岩石上有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满江红》题刻。这段题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后又于1978年重刻。
2001年,于山戚公祠被列为福州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戚继光写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不同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