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一词,是从印度梵语的“阿婆卢吉低婆罗”意译而来的。
但古印度的观音是一对孪生的小马驹,被称作“双马童神”,与中国的观音菩萨相去甚远。中华民族所崇拜的观音,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出现的救苦救难的菩萨,是慈爱善美的化身。她最早落脚生根的故土就在川中遂宁。
遂宁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景观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市,与埃及金字塔、中东死海、百慕大三角同处于神秘的北纬30°。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演绎着千年观音文化传奇。2008年,遂宁市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民间美誉为“中国观音故里”。
遂宁悠久昌盛的观音文化不仅是巴蜀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灿烂篇章。以遂宁为发祥地,传播之深之广、及至覆盖亚洲的中国观音文化,“慈爱善美”是其精神内核,蕴含着改善人们的道德心理、道德人格、道德规范,从而美化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观音文化的精神实质即慈爱善美。所谓慈爱,是与和谐同义的思想理念。观音文化中的慈与爱,就是要大家心存善意、和平友好相处,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和路径办法,这与观音文化中的普度众生的实质要义是完全一致的,是穿越时空的对接。我们今天倡导传承弘扬观音文化,绝非支持那种迷信“佛神万能”的求升官、求发财、求消灾、求富贵等为图一己私利的烧香拜佛活动,而是主张弘扬观音慈悲为怀的大爱精神,促进传统观音文化与现代慈善理念的有机融合统一,使之传承弘扬,促进当今社会的完美和谐。
观音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不懈追求体现的是一种为民情怀,是一种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这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宗明义地宣称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和为民情怀,并从此与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使人民扬眉吐气地做了国家的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大政方略中努力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推出了扶贫攻坚建小康的重大举措,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急需救助的贫弱人群,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热忱关怀,也宣示了慈善事业、慈善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据此完全可以看到:共产党人的为民宗旨情怀与观音普度众生的道义主张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有机融合、宗旨与道义的和谐统一。
观音的基本行为方式是救苦救难、广结善缘,普度众生、行善惩恶。观音文化的本质,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进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观音菩萨虽然是虚拟的宗教神佛形象,但又的确是真切真实的客观存在,她是与人们最为接近的人格化了的人格神,她的行为道义与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基本追求是一致的。此外,观世音自身的真诚,对佛对事的执着,也表现出同凡人情感情绪的一致性。人们也据此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美化观世音的形象,于是就有了“马郎妇观音”“送子观音”“千手观音”等。再者,观世音的一切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为一个“善”字。她劝人一向心善,广结善缘,与人为善。她令有劣迹者弃恶从善。这与儒家的忠恕,基督的博爱,佛教的慈悲完全一致。观音自身俨如一个“善”的使者,即使对恶人恶魔,除十恶不赦者外,都是以智慧以大德——善行去制伏或感化的。观世音的形象千变万化,也都是和其真善美的形象分不开的。从观音“男”身转化为“女”身这一“中国化”的进程来看,更赋予了她美的特质与内涵。精神世界的真与善,已足以构成内在的宇宙的美。女性的温柔,又进而包容了母爱的天性,使之担负起母亲保护婴儿的职责。而少女的形象,婀娜的体态,莲台的衬托,净瓶柳枝的缀饰,加之心灵的慈祥、和蔼,这就是灵魂与形象、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真善美的集合与化身。而这一切,都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人文精神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对慈善事业的突出需求。
一般来说,社会效益越高,对慈善的需求也就越高。因为效益意味着强者对弱者的排挤,而慈善代表着强者对弱者的理解、关爱和援助。强者与弱者之间这一既排挤又援助的张力,正是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内在机制。
观音文化中践行的“普度众生”理念,倡导的是大慈大悲与大善大爱,这不仅是我们今天践行平等博爱,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认识基础。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条件下,社会主义慈善事业已超越了施舍、恩赐的传统含义,具有了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团结互助、互帮互爱、共同进步的新内涵。近年来,遂宁的慈善事业不断提高着开发社会公益资源的能力,以“慈善志翔班”“爱心亭”“慈善爱心超市”为标志的慈善网络遍布城乡,慈善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广大农村,“明天计划”“微笑列车·重生行动”“慈善助学”“慈善一日捐”“爱心义卖”“五位一体”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等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活动与项目遍布遂州大地,爱心之都的品牌彰显出强大的生命与影响力。这些慈善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促进了社区服务,推进了社区建设,也激发了社会公众的道德回归,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协调融洽的关系。这便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遂宁市在建设“爱心之都”的社会美化工程中“慈爱善美”的观音精神的具体体现。
观音文化的实质,即“慈爱善美”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文化层面的寓意沟通,又有实践层面的现实呼应。观音文化的“慈爱善美”诸多精神元素几乎渗透到了核心价值观的各个领域,即国家层面的“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平等”“公正”,个人层面的“诚信”“友善”。这些都是与我们今天提倡奉献爱心、服务人民、关心他人、团结互助、天下为公、先人后己、乐善好施的精神,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传统品质,与“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共产主义精神是一致的,这既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观音文化进行科学的扬弃与传承,中国国民的慈善观念和公民意识才会走向成熟,悠久的中华慈爱传统和人性之美才能绽放出现代文明之花蕾,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周光宁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