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开创一代诗风的大唐文宗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一、陈子昂的生平

陈子昂年幼聪颖,少而任侠,不喜读书。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唐高宗调露元年(679),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明元年(684)陈子昂24岁时进士及第,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公元690年,陈子昂上书《大周受命颂》祝贺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登基为帝,武则天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加强了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的认识,写成了《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等名作。

陈子昂塑像

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信用酷吏,滥杀无辜。又主张与民休息,因上书反对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羌族,被斥降职。圣历元年(698),壮志难酬的陈子昂因父老辞职还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年四十二岁。

二、陈子昂的诗论

陈子昂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在齐梁之际,随着文学自身的不断积累,文学创作极度繁荣,社会上对文学创作给予很大的关注。但是,由于过分强调文学的娱乐性,片面追求诗文的辞藻和音韵,而忽视了文学的思想内容,最终导致了浮靡文风的盛行。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他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在陈子昂的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风雅传统、兴寄精神和刚健的风骨,其基本精神是要求诗歌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要有劲健刚直的思想力量和高昂壮大的感情力量。这在当时诗坛仍受到绮靡纤弱诗风影响的情况下,确有起衰救弊的作用。从当时情况来说,陈子昂的革新主张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了道路。

三、陈子昂的诗歌

陈子昂不仅有自己明确的革新主张,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都实践了自己的观点。陈子昂的仕途生活几起几落,其创作风格在不同的时期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但总体来说,他的作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感怀身世,抒发报国理想的作品;第二类是政治失意,感叹破灭的感伤诗。

在第一类作品中,作家显现出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作品中往往包含着关注社会,反映社会的浓烈情怀。

1.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作。陈子昂在年少时继承了其父辈慷慨豪侠的性格气质,他18岁幡然悔悟、发愤读书之时,在广泛涉猎经史百家的基础之上,特别注重于钻研经邦治国的学问和游说国君的纵横术,这种性格和学习经历,使得陈子昂早期的文学创作显现出他怀着经邦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在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学的旅途中饱览山水景色,眼界顿然开阔,写下了一系列写景抒情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流露出对理想的强烈向往。如“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白帝城怀古》),描绘白帝城周围的景色,抚今追昔,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三誉之为“唐代律诗之祖”。即使在他科举失败后,曾度过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但只是有向往隐逸的思想,并非是避俗遁世,而是常常杂以怀才不遇的牢骚与激愤,在根本上仍然是待时而出的心态。如《感遇》其三十八首。第二次应试得中后,他受到武则天的赏识,政治热情更加高涨起来,这段时间,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反映现实社会弊端以及反映战争观点这两方面。

2.反映战争观点的诗歌。如他的《感遇》其三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备空虚、将帅无能,丧师辱国,以及塞上遗孤得不到体恤等弊政,表达了自己对广大兵民的同情:“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他的《感遇》其三十七、二十九等描写了其在北征期间的亲身所见,描绘边防战士艰难状况及边地人民的困苦生活,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令人感受到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3.讽刺社会黑暗的作品。如他的《感遇》其十、十九等,将当时社会耿介之士不被社会所容,人们互相倾轧,唯利是图的世风写得形象而深刻;如他的《感遇》其四以“食子殉军功”的乐羊和“孤兽犹不忍”的中山相对举,痛斥统治阶层中人物为求一己之富贵变得残忍而虚伪,失去人性。对于牵涉到最高统治者的许多最敏感的时事,陈子昂也无所避忌,大胆地陈诸笔下。如他的《感遇》其九揭露武周集团借图谶愚民的虚妄,其十七斥责武后佞佛殃民,其二十九反对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都表现他的骨鲠之气。

第二类是政治失意时期的作品。陈子昂作了种种努力,企图赢得权贵们的理解与支持,但这些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接二连三的受挫过程中,诗人开始有了一种隐逸的向往。如《秋园卧病呈晖上人》,是他在吊死哀丧时期,回想自己仕途的坎坷,抒写了心中怀有的无限忧愤之情,诗歌流露出作者的厌世情绪和遁世归隐之心。

四、陈子昂的影响

陈子昂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也云:“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以上这些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

陈子昂现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这些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张九龄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对象。杜甫对他评价极高:“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拾遗故宅》),杜甫不少关心国事民生的诗篇,可明显地看出是受了他的影响。白居易《与元九书》、元稹《叙诗寄乐天书》都谈到他们努力写作讽喻诗,是受到陈子昂《感遇》诗的启发。白居易还把陈子昂与杜甫相提并论,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初授拾遗》)

陈子昂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者。《新唐书·陈子昂传》说:“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他的散文,虽然还夹杂一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取法古代,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独具清俊的风格,改变了唐代初期的文风。唐代古文家对他的散文,常给以很高的评价。如萧颖士认为“近日陈拾遗子昂文体最正”(李华《萧颖士文集序》引);梁肃说“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补阙李君前集序》);韩愈说“国朝盛文章(包括诗文),子昂始高蹈”(《荐士》诗);柳宗元也说著述、比兴二道,即文、诗二者,作者罕能兼美,陈子昂则是“称是选而不怍者”(《杨评事文集后序》)。但其散文的成就,不及诗歌突出。

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

(汪旭 撰写) 69PEhRxZb6FVcGVAZh36cW0WVneEtahcvtD+BJw9byCxOqBHQJoPTdXvl4UMA/M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