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卓然完人的天下廉吏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四川遂宁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苏州知府、兖州知府、河东盐运使、通政司参议、兵部督捕副理事官、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抚、兵部右侍郎提督江南学政、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雍正三年(1725)病逝,归葬遂宁庆元山。祀于清朝贤良祠、遂宁乡贤祠。张鹏翮集政治家、水利专家、理学家、文学家、外交家于一身,是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一代贤相。著有《冰雪堂稿》《如意堂稿》《信阳子卓录》《治镜录》《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兖州府志》《遂宁县志》《治河全书》《关夫子志》《三国蜀诸葛忠武侯亮年表》《诸葛忠武志》《遂宁张文端公全集》等书。

一、自幼聪颖,心怀天下

张鹏翮自幼聪颖,三岁能诵《大学》,九岁能文。他以天下为己任,锐意经世济民。读《陆宣公奏议》,感叹道:“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把名相伊尹和诸葛亮作为人生楷模,足见其目光远大、志向高远、非同凡响。

二、不避权贵,初得帝赏

康熙八年(1669),张鹏翮中举。九年,成进士,选任弘文院庶吉士。当时在弘文院中属张鹏翮年纪最轻、阅历最浅,他却敢于对那些在弘文院内部互相吹捧的行为说不。三年后,改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张鹏翮审理案件,从不避让贵戚和权臣,对趋炎附势的行为极为鄙视。受人排挤的同时,他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了。十四年(1675),受帝召见于懋勤殿,备受恩宠。后历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会试及武会试同考官、会试提调官、殿试执事官、廷试贡士阅卷官等。

三、出京任职,小试牛刀

张鹏翮为官关心民生疾苦。康熙十九年(1680),三十二岁的张鹏翮出任苏州知府。不久,因母丧而归遂宁。守孝三年又回京,被任命为兖州知府。下车伊始,即查判过去积压的疑难案件,释放冤民30余人,还成全了一桩美满姻缘。他重视农业,发展民生。兴办学校,淳化民风。离任时,官吏百姓纷纷拦路哭留。

二十四年(1685),因治兖州有功,升河东盐运使。主持修复盐池,盐政大治。二十五年(1686),内迁通政司右参议,后转兵部督捕右理事官。

四、出使俄国,胆识惊人

清初以来,沙俄一直武装入侵东北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方。康熙二十五年(1686),两军于雅克萨城对垒。俄军最终粮尽援绝,被迫遣使请和。二十七年(1688),张鹏翮奉命为副使,随内大臣索额图、都统佟国纲等一道出使俄国,会谈两国边界事宜。

进入荒漠时,常遇风暴,饮水奇缺,有人渴死途中。张鹏翮的两腿被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艰难前行。他在家书中写道:“愿效张骞,以身许国,予之志也。”使团经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后分三路,齐向中俄边境进发。六月中旬,当他所在的一路人马行至蒙古喀尔喀部领地时,适逢喀尔喀部与额鲁特部发生冲突。张鹏翮主张派使者前去说明路过缘由,以免误会,但未被采纳。结果使团受袭,被俘去先锋。使团成员大多惊慌失措,主张还军。张鹏翮力持还军不可,厉声说:“公等皆怯,某独当之!”最后还是按张鹏翮的意见派人前去解释原委,方消除误会。额鲁特部认错谢罪,放了先锋。同行者无不叹服张鹏翮的惊人胆识。这次深入漠北显示了清朝捍卫边疆的决心,为次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使张鹏翮从此“扬厉中外”。八月中旬,使团回到北京后,康熙提升他为兵部督捕左理事官,又升为大理寺少卿。

五、深得帝心,建设浙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张鹏翮护驾南巡。康熙以其“为人颇优”“居官素善”,擢升他为浙江巡抚。当时浙江吏治十分颓败,贪污风行,加上连年灾荒,以致民生困穷。张鹏翮抵任后即退还室内华丽陈设,提倡俭朴办公。他勤理政务,革除陋规恶习,严惩贪官污吏。又兴修定海城(今浙江舟山),巩固边防。重视教化,端正民风。三十二年(1693),浙江普遭旱灾。张鹏翮三次上疏康熙,陈述民生疾苦,祈求国家赈济;一边亲自勘查海塘,大兴农田水利。其行下为士民称颂,上受皇帝褒奖。鹏翮抚浙历时六载,精勤理政,廉洁守职,使兵民相安,生产增长。时年八十五岁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曾慕鹏翮清名并“造辕请见”,赞扬他笃守圣贤之学,言行一致,堪称士人表率。三十三年(1694),张鹏翮升兵部右侍郎。离任时,浙江百姓感恩戴德,涕泣挽留。后绘制鹏翮之像于竹阁,为的是使子孙后代“无忘我公之惠政”。

六、除弊务实,士子楷模

清初,科举考试营私舞弊严重,江南尤甚。康熙认为,只有选派刚果廉洁之人,才能整治此风。康熙三十三年十一月,张鹏翮以兵部右侍郎提督江南学政。鹏翮前往江宁(今南京)赴任时,行李极少,随从无几。到任后,严词拒绝一切请托。因其铁面无私、矢志矢公,一些考生即使持有京城权贵的亲笔推荐信也不敢呈交,后门走不得。他秉公主持科考,拔选之才不少为贫寒有识之士。终其任,没有一个侥幸被录取的人。旧有陋规,凡是在呈给学政报册时,都要交些所谓的手续费。然而张鹏翮两袖清风,分文不取,铲除了这个陋习。张鹏翮推崇经世致用的文章,摒弃浮华绮丽之辞,影响了一代江南学风。江南士子每念其节操,辄“唏嘘流涕”。后来,吴县一带士绅还在江阴学宫的东面专门盖了一座书院,其正堂偏中处特设有张鹏翮的座椅,并聚此讲学。

七、公正审理,天下廉吏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五月,张鹏翮回京,康熙召见,称“卿非常清操,朕甚敬重”,褒誉他为“天下第一等人”,升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川陕总督吴赫贪污一案被揭发,鹏翮受命偕同刑部尚书傅腊塔赴陕查办。七月,回京复命,任刑部尚书。由于他办事公正廉明,不畏权贵,不少人对他又恨又怕。凡有重大案件,康熙总是派他前去处理。就职不久,两江总督噶礼诬告苏州知府陈鹏年,说陈所作的《重游虎丘》是反诗,康熙派张鹏翮查处此事。当时张鹏翮的儿子张懋诚是噶礼的部下,专横暴戾的噶礼扬言:“张鹏翮若敢整到我的头上,老子就杀了他的儿子!”噶礼愈蛮横,张鹏翮愈不怕,依然秉公办事。最终洗陈鹏年之冤,揭噶礼之罪,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审查结论。十一月,出任江南江西总督。

三十八年(1699)春,康熙帝南巡,张鹏翮迎驾于扬州。康熙告谕近臣:“居官如大学士吴琠、总督张鹏翮、巡抚宋荤,朕可以无忧。”五月,他扈从入京,被委派同傅腊塔再次赴陕,复查上年曾亲自审理过的案件。他单骑简从,禁止地方官员迎送。由于案件重大,涉案人员众多,在审理过程中,张鹏翮的居所可谓门庭若市。但他不为金钱所动,更不怕打击报复,坚持秉公办案。凡属冤假者,他即刻纠正,而对查有实据的贪官污吏,无论是督抚布按,还是知州知县,均绳之以法,严惩不贷。他判案是非分明,令傅腊塔等会审诸臣为之折服。康熙对此很赏识,谕众大学士曰:“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张鹏翮右者。”是为不刊之论。

八、时时自警,禁绝腐败

康熙四十八年(1709)后,张鹏翮相继担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在清代,吏部居六部之首,凡全国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均归吏部负责。吏部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部门,康熙认为张鹏翮能够禁绝此弊。为了对付前来请托的人,素来崇拜关羽的他在自家厅堂上树了一尊关帝塑像,且有周仓持刀威严旁立。每逢亲朋好友有私事相求,他便指着塑像说:“关夫子在上,监察无遗,岂敢狥隐!”有些交情甚笃的人想要美差,张鹏翮往往诙谐说道:“周将军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很锋利,你就不惧怕吗?”康熙赞其“不但为今之名臣,亦足重于后世矣。”

张鹏翮塑像

九、鞠躬尽瘁,卓然完人

雍正在即位前就深知张鹏翮的廉名,因此在雍正元年(1723)二月,即拜张鹏翮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六月,黄河决口,雍正左右为难,最终命他前往治理。临行前,雍正对他说:“以位,则卿不当差;以龄,则卿亦不当差。然遍顾诸臣,无出卿右者。”三年(1725)二月十九日,张鹏翮于任上逝世,终年77岁。去世前夕,他还给雍正上奏边防、河防、海防等国策。张鹏翮一生粗茶淡饭,死后家中无多余财物,所谓“四壁空虚,一棺清冷,贫宦与老僧无异”。其子张懋诚“四顾茫然,无法举丧”,全赖雍正赐白金千两,才得扶榇归葬。张鹏翮逝世后,雍正悲悼减膳,两次御制祭文悼念。雍正在御制碑文中赞鹏翮“秉性贞介,持身廉洁”,称其为“卓然一代之完人!”评价之高,无出其右。

(胡传淮 陈名扬 撰写) rbcOYHcfBEr2RTnASdpmAuWwtiWVlbwbZSNeH+5xoKisvBmUYIV4yeJGJ5YY1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