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两种文化的语言特色

一、熟悉却陌生的传统文化语言

了解一种文化,可以从承载这种文化的用词来分析文化的特质。很多时候,文化的属性恰恰是由一个一个单一的词汇表现出来的。如果说,每个人无不生活在现存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那么,能够贯穿人的始终的,只能是个人所使用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文化语言形式在高校中的体现当然是官方用语:汉语。汉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语音、语形、语义和语法四方面的独特之处。汉语语音最明显的特征是单音节,也就是一个音一个字或者一个字一个音。同时,汉字每个字都有韵调,有“一、二、三、四”声,如“英雄好汉”,有规则而且声音响亮。因为一个音可以针对不同的字,所以在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中,押韵的使用显得得心应手,很多诗人都可以写出四言、五言、七言韵诗,做到一韵到底。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汉语语形方面也独具特色。语形就是文字的外形,如国家图书馆甲骨文展厅展览的甲骨文就有其独特的外形和承载方式。汉字的结构是方块型、建筑型,象形的根源深厚,是天人合一、自然简化的形式。汉字的字形产生了中国特色的书法,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搭配诗词的内容,一幅字就是一幅画,一幅字就是一种境界。“大雪满弓刀”“独钓寒江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字形是一个个特写镜头,空间感和画面感瞬间扑面而来,可以说,书法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美感可以形容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字字千金,令人神往。汉语的第三个特点体现在语义方面,汉字可以一音多义,多义词、多音词势必造成表意的模糊,但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汉语在语法方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汉语文字没有性、数、格、时态、前后缀等,这就使正念和倒念都可以的“回文诗”成为可能。例如,广东高州市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倒读诗如下: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汉语的熟悉是大学生多年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是随着功利主义教育弊端的显现和网络文化的冲击,熟悉传统文化、体味汉语魅力的机会相对减少,会写书法的人少了,能够写出诗词歌赋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简化又美化的汉字和书法开始变得愈加“简化”,“键盘化”书写模式使人们对汉字越来越陌生,提笔忘字成了网络时代的常态。

二、陌生却熟悉的网络文化语言

网络文化的语言就是一个个随着网络文化诞生的网络新词,说它“陌生”是因为它常常诞生或再生时间很短,有的出现于一年前,有的甚至只有一个月,说它“熟悉”是因为这些网络新词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惊人。如“给力”一词,本为国内方言,因在动画配音时赋予了新的含义而在网络上得到了人们的热捧。从出现到全民熟知这样的过程浓缩到一年之内,随之各大报纸、新闻都出现了“给力”这一词汇。网络新词为什么有这样强的冲击力和传播力,相对传统汉语我们对网络新词可谓“陌生”得多,需要认真研究网络新词,从而对网络文化有一个深入而直观的了解,这样才能对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做出科学的判断。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几十年,正在改变人们的生存观念、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网络语言已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既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冲击和挑衅,又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网络语言及词汇的研究和规范已经迫在眉睫,而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目前尚不够深入和与时俱进,国内对于所谓“网络词语”“网络语言”的研究也还不够细致,同时对于网络语言、网络词语的规范问题也应该更加深入。

网络语言:广义上的网络语言指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言。但后者是最具有特点,最容易和现实交际语言区别的,所以谈起网络语言都指网络口头语言。 网络新词:是指人们首先在网络环境中创造并使用的词语。网络新词是在网络活动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平等性的特点,也必然使网络语言具有大胆灵活、新颖另类、形象幽默的特点。大量新颖另类的网络新词的存在是网络语言同现实语言的最大不同。网络新词主要以书面形式存在,部分向纸质媒体和社会生活过渡。新词是旧词语的相对面,而“新”总是不断向“旧”转变。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其中的词语是新词新语研究的对象。研究网络词语,不仅可以促进网上交流,推动网络的发展,而且对人们日常用语中词汇的发展也会起到借鉴作用。

(一)网络新词的特点
1.含义丰富、生趣盎然

网络新词的发明者很注意用语的生动和寓意的丰富。或在就有的词语上附着新意,或生造一个词语,表情达意彰显形象生动、寓意丰富的特点。“88”字面意思只是两个数字,取谐音代替“拜拜”,简单容易传递,但含义没有减少,反而有一种生趣在其中。“斑竹”是“版主”的谐音,“斑竹”“版主”字面意义毫无联系,写成“斑竹”虽说是使用拼音输入法的偷懒之举,却使平实而缺乏生气的“版主”平添了一种浪漫意境。寓意丰富更是网络新词的一大特点。如“朱坚强”“俯卧撑”“打酱油”“囧”“槑”等。这些“雷词儿”往往一夜走红,瞬间遍布大大小小的中文网络论坛,也许第二天清晨,“雷词儿”就会成为社会中的时髦语。

2.传播迅速、易读易记

按照词汇演变的历史规律来看,人们总是爱用简单易记或者生动的词汇,一般是用简洁的词汇取代冗长或拗口的词汇,这也就是语言中省时省力的经济原则 。比如九牛一毛,原为若九牛亡一毛。再如彩电,意为彩色电视机,当初很多语言学家反对彩电的提法,如今这个词已经成了通用词汇,可见习惯的力量。但“一直以来”不是从烦琐走向简约,反而是从简洁走向啰唆累赘,因而没有生命力,不必盲从,更不值得推广。网络交际主要以敲击键盘输入语言为主。为了加快互相传递信息的节奏,减少对话的延缓脱节,就必然会要求尽可能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久而久之,大量网络新词都有了言简意明的特点。如JJ、MM、GG、DD分别是“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在网络交际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用语形式是数字谐音词,即用一串数字流来代替同音或音近的汉字表达含义。如520——我爱你,88——拜拜。

3.图文并茂、不拘一格

热衷于创造并使用网络新词的主流是青少年。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寻求自由随意的目的,往往使得网络新词具有了不拘一格的甚至是意料之外的特点。还有的故意把原有的词语曲解成另外的含义。如“讨厌”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偶像”是“呕吐的对象”等。当然,这里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粗俗化的问题。在不影响沟通的前提下,网络交流中各种材料可以信手拈来,任意组合,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汉英混杂,符号和字母混用,在网络语言中十分普遍,有的已经成为网民的惯用语,如“有事请call我”、三克油(thank you)、Z是“跪了”的意思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具体分析,网络新词具有以下特性。

1.大众性社会性

大众性是网络新词的基本特征,网络新词的使用都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因为其依存于社会,反映着社会,大众性是社会性在网络新词中的具体体现。大众是指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网络新词的使用者人数众多,各地区、各阶层、各行业的人无不在使用丰富多彩的网络新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网络新词的大众性从多个层面上反映了人文文化发展的方向,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纵观其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大众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人文目标和昭示着人文价值理性。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化和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大众文化作为人民自己的文化在21世纪将更加鲜明地凸显其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和反映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就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网络新词的大众性很好地诠释了大众文化的特点。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人们已经注意到,社会中老一代人所使用的语言与年轻一代所使用的语言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这一点在网络语言上体现得尤其突出。某些语言特征在一代人的言语中出现的频率要比另一代人中的更高,最显著的差异是在词汇层。跨三代人的时间段的词汇变化要比跨两代的变化显著。例如,一位年长者在谈论“三大件”和“彩色电视”的时候,他的后辈则在讨论“液晶”“数码”的问题了。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很复杂。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在变化,它造成了两代人在社会观、价值判断等方面的不同。一般而言,老年人在言语习惯上倾向于比年轻人更为保守,觉得用旧词更自在,而且不太愿意在其词汇中融入新词。网络词汇的社会性在丰富人们修辞的层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能想象如果没有“网络”这个词根,有多少新的事物无法简练鲜明地被人们所认识和进行信息传递。

2.全球化包容性

网络语言是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网民用来表达他们网络情感和生活的语言。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即使在现实生活里,特别是青少年的谈话中,也经常能听到时髦新奇的网络词汇。例如,BBS上“灌水”这一类的词语有很多,包括“沙发”“潜水”“水军”,有的是用词的引申义,有的是旧词新意。英文与中文混搭,词汇的各种词义、各种用法形成了一个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立体模式,全球化和包容性尽显其中。

3.周期短变化多

诚然语言有其保守、稳定的一面,但语言更有开放、活跃、动态的一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词汇是其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它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最新方面,并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始终。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网络新词其本身就是社会动态发展的结果,同时,伴随而生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动态性更是特别的鲜明,往往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网络词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出现。网络语言的不稳定性根源在于网络媒介的高速发展。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网民创造的、适应网络传播特点的一些词汇在短时间里产生并长期使用下去,同时也有一些词汇在短时间里衰减。一些网络词汇从产生到衰减的周期比日常词汇要短许多。网络语言具有不稳定性,且同一意义常有多种书写形式。“再见”可以用88、886、3166等。大量近义词迅速产生,这些网络词汇的不断产生不断消失,在动态的认证中,有的保留了下来,有的生命却极短。

(二)网络新词的语法变异
1.网络新词变异的原因

语言的变异概括为历时空间的,语言群体的和语言接触所引起的变异。除历时和空间外语言群体发生的变异有阶级的、阶层的、行业的、性别的乃至个人的,这样就产生了行话、黑话、暗语。而在信息时代,比之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交际频繁,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语言的多方面接触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语言的产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在语言的变异中,词汇的变异是最直接,也是速度最快的,它与生产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生产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语音和文字也会渐渐发生变化。但是因为词汇与语音,文字发展的速度不一致,有时候还会产生矛盾。

网络新词变异主要表现在五方面:①大量网络新词在短时间内产生、消亡、演变。②网络新词独特的构词模式巩固了网络这一“第四媒体”的地位,并形成了“网络方言”。③外来词大规模引入,使网络新词中的“双语现象”日渐凸显。④良莠不齐的变异形式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要丰富。⑤全球性、兼容性体现着网络新词变异的大背景。

2.网络新词变异的种类

(1)中外结合。如当下来,是下载download前一半的英语发音。有事e我,幸福ing等。由于英语已经成为大多数网络爱好者所熟知的语言,即使是小学生也会一些简单的英语,因此,中英混用已经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一种时尚。比如,你真cool。

(2)活用字母。如call meeeeeeee.重叠结构的出现,表达了急切希望联系的想法。例如,想一下下。是想一下的强调重读形式。

(3)衍生词汇。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语素大多是汉语中固有的,但是构词的生成规则绝大多数并不符合汉语的构词法规律,缺少理据性,新的生成规则的递归性也很差,虽然也有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修辞手法构成新词的,但是构词法上随意组合和任意搭配不讲理据的很常见,如“毒霸”“词霸”。

(三)网络新词的分类

体系上对网络新词的分类如下。

1.网络相关的专业词汇或者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是网络先天固有的,是描述网络的概念性的东西,是营造网络语言所依托的客观技术背景的最基本要素,和其他领域的专门性用语具有同等地位。例如,磁盘、鼠标、软件、硬件、调制解调器、链接、浏览、攒机、登录、病毒、防火墙等。

2.使用网络产生的衍生词汇

一部分是为了上网方便用户自己创造的,如“触网”(接触网络)仿“触电”(接触电影电视而来),“闯关族”(玩电子游戏的人)仿“追星族”而来,还有网民、黑客、红客;另一部分是从其他领域借过来的,如网吧、网上当铺、电子名片、网络公寓等。

3.网络与生活结合产生的词汇

这主要是网上聊天室中经常使用到的一些词语,是网络词汇中最鲜活、最富有创造性的一部分,也是网络新词中“新”的核心体现。这些日常用语主要包括:缩略语,如CEO(首席行政长官);谐音,如“斑竹”是版主的谐音形式,“潜水”是贴吧或者网络群体中只看信息而不发表看法和意见的群体。

4.图形符号

网络词语的义符化倾向弥补了汉字表达上的不足,增加了网络语言的形象性和视觉冲击力,如(:))表示微笑,(:()表示难过等。

(四)网络新词、网络语言规范方面的几种观点
1.对网络语言持批评观点

许多不赞同者公开抨击网络新词信口雌黄、胡编乱造,严重污染了汉语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影响了沟通。有些爱护汉语心切的学者甚至于把网络新词中的英语字母词看作可怕的“外来入侵物种”,发出了封杀网络语言、清除汉语中英语字母词的呼声

2.对网络语言持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复旦大学顾晓鸣认为: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类观点对网络新词的产生和使用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网络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与其说是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是语言的与时俱进的表现。活泼而又怪诞、幽默而又富有哲理的网络新词已经广泛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渗透一些青少年的生活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网络新词靠封杀是禁止不住的,它能够在青少年网民当中风靡,就说明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3.网络语言焦点是否有生命力

“语言是发展性很强的东西,不宜太强调规范。网语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 这类观点关注的是网络语言能不能存在,而不是网络语言的内容。如果仅仅以是否有生命力来衡量一种语言,或者来界定一种语言是否需要规范,这显然是不科学、不理性的。这种无视规范的重要性,仅凭单纯地相信存在即合理的理念是一种对语言浅显的理解,也是对社会文化不负责任的表现。

4.折中观点。北京广播学院语言传播研究所所长于根元教授认为:首先应制定网络新词新语规范的基本原则,研究哪些词语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对待网络新词的规范原则:网络新词作为新生词语,其出现本身就是对语言原有规范的冲击。新生词有新生的和生造的,但前者是语言变异的积极性产物,而后者却是语言变异的消极性产物,它令人费解,给语言带来混乱,造成交际的困难,是属于规范的对象。越是新词语高发期,生造词越容易鱼目混珠。因此,在新词语旺盛的新时期,特别需要对词语进行规范。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结合网络新词的特点,其规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无罪推定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西方法学术语,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告未经法院终审判决确定其有罪以前,应该暂时推定为无罪。 优点是强化评论过程,避免简单化,它不会扼杀语言现象。网络新词就像个新生儿,它来到这个世界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说从它诞生之初,批评指责的言论就从未中断。作为语言学中正常的现象,网络新词中出现消极性的变异也是很正常的,但仅仅因为网络新词产生的环境和人群就不被人认同,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对网络新词进行规范时,不妨将无罪推定的原则放在第一位。历史上任何一种语言和与它相应配套的词汇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的检验而形成和发展的。网络新词作为网络语言的构成才刚刚起步,其各方面的规则和模式还不成熟并有待完善,如果仅仅因为网络新词消极的一面就对其全盘否定,不仅不现实,同时不利于网络这一媒体、媒介的正常发展。既然网络新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妨在它发展的初期,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出发,用无罪推定的原则给它多一点的空间。

2.约定俗成原则

语言并不是纯理性的产物,并不是数学公式,其正确性不在于无懈可击,而在于大家都这么用。萨丕尔曾说:假如有一种完全合乎语法的语言的话,它就是一部完善地表达概念的机器。不幸,也许是大幸,没有一种语言是这样霸道地强求内部一致,所有的语法都有漏洞。 约定俗成是语言运用基本的首要的原则。必须选用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较为通行的那些新词新语。要把符合词汇规范化和群众语言习惯的新词新语,跟由于临时表达的需要而使用的随机词、随意拼凑而形成的生造词区别开来,保持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例如,体惦(体贴惦记)、剽袭(剽窃抄袭)、泼脱(泼辣洒脱)、愈更(愈益更加)、喧沸(喧嚣沸腾)等,作者可能为了一时节省用字,但这类生硬拼凑的词语让人感到别扭,难以接受,不如使用原来的说法平实自然、明白妥帖。

3.效率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是加快,越是要讲究效率。越是信息化社会,越是要讲究信息传递的效率。信息传递的第一个要求是准确无误,第二个要求是省时省力,合起来可以称为效率原则。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市场经济的时代,万事要讲究经济效益、时间效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效益观念也日益增强,人们的交际容量陡增,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也就必须要求其具有载体小、内涵大的特点。这样,反映在语言上,也就产生了大量的缩略语。缩略语产生的规律是:越是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固定性强的词组越容易产生缩略语。如缩略合成产生的网络新词“数据库、电信业务、电子商务、网上音乐节目、网游、网恋、网聊”等,再如为了易读、易记、易识别,很多冗长的复合词以缩略形式出现。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目的就是要使发出的语言信息让受方牢牢地记住,以形象性来促使受方加深印象是常见的方法。因此,尽管已经有了表达某一事物或概念的词,新造词似乎是与之等义的,但是只要新造词在形象上胜过了原有的词,这个新词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如汶川地震发生时出现的不顾别人只顾个人安危的现象,如果放在以往,这类现象往往冠之以“缺德”“没良心”,而因为网络炒作而诞生的“范跑跑”一词却成了这类现象最好的代名词,甚至事后还出现了“范跑跑”现象的研究和行为学方面的探讨。这类词之所以能在社会上流行,就是因为它们能使受方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缩略词都能产生好的形象,并给受方以深刻的印象,有些缩略词影响关键内容的理解。如“PP”可以理解为“片片(照片)”也同时可以理解为“票票(钞票)”“婆婆”“瞟瞟(看看)”,这类词语虽然有时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做出判断,但不符合效率性原则,应当少用或者不用。

网络词汇大量涌现使汉语产生“变异”,甚至有人说这是在挑战汉语的纯洁性,不可否认,这是对固有规范的冲击。语言总是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静止不变的语言。正如陈原先生所言:“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可以说,没有变异就没有语言的发展”。 在任何社会中,任何情况下,语言的规范又总是需要的,可人们的语言实践是在发展变化的,规范标准也应该是动态的,不应是永恒地静止不变的,规范应当顺应语言的发展去进行。如果用静止的框框去套不断发展的语言,用一种思维定式、操作定式去规范语言,会促成语言运用上更多的重复、模仿、挪用,有碍语言的创新与改造,语言会变成一种僵化的没有活性的语言。诚然,语言有保守、稳定的一面,但更有开放、活跃的一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词汇是其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因素,它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最新方面,网络词汇尤其如此,伴随社会发展的始终。因此,在对网络词汇进行规范时,必须考虑语言在使用中引起的新变化。有些词开始可能是不规范的,但大家都跟着用,用的人多了,地区广了,时间长了,形成了市场,也就成了新的规范了。

4.必要性原则

凡是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物质、新观念、新工具、新动作,这些新的东西千方百计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否则,就会在社会生活中引起交际的空白。改革的年代,新事物、新概念大量涌现,造成严重的名实矛盾,即王希杰先生提到的“有实无名、有名无实、名实不符、名实不和”的矛盾,有实无名的矛盾尤其突出。而填补空白的新词恰好能解有名无实之矛盾,已是属于“绝对必要的”之列。例如,“网络、注册、电子邮箱、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网络账户”,原来的汉语社会中没有这样的事物,自然就没有表示它们的词语。而现代的汉语社会中产生了这样的新事物,自然就必须构造出这样的新词语来。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对社会生活的渗透,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影响的深入,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领域的扩大化、精微化,一些科学术语如“博客、网络商城、网络新闻发布会、网络音乐工作室”等,产生了社会化的作用,这些科学术语作为社会化使用时,它们所表示的概念,在人们原来的印象中,或者是没有的,或者是虚无缥缈的,因为那时候可能没有表达这些概念的词语,而现在产生了这些词语,而且还必须产生,否则,在表达这些精细、新颖的概念上就会出现空白。如“下载downloading”指的是把程序或数据由一台远方的计算机传送过来并装入与之连接的,如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设备的存储器中的过程。在因特网上特指从其公告板服务中获取信息并转入个人计算机中的过程。如果用旧有的词汇来形容这样一个过程是不可想象的,而简简单单一个“下载”就涵盖了这样的内容,可见必要性的原则十分重要。

网络新词规范化的个人看法:对待网络词语不能“一棒打死”,既要允许创新,又要应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一定要考虑到网络词语独特的分类、独特的交际方式、独特的语境,分门别类地加以规范。这样才能既保留其中有创新精神的鲜活的语词,又能对那些滥用的词语进行限制。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以法律形式对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的最好支持,是正本清源的极好机会。该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范围,表明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该法第十一条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十四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有了法律法规,能够从政策方面建立框架,规范网络新词,乃至其他词汇就有了可以依据的基础。当然仅仅依靠法律法规的宏观约束还是不够的,下面分四方面对网络新词的规范进行分析。

1.对网络词语要允许创新、引入和借鉴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真正可悲!既然这样,对待网络词语,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引入和借鉴外来的或者方言的语言,长久以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应当努力保持汉语言的纯洁,防止外来语言的侵袭,避免语言的同化。这种论点看似有理,实际不太现实,很难实行。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都是在交流中获得发展,获得新生。语言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就会丧失活力。除非是僻居一隅的民族,不与任何外人交往,他们的方言才能保持所谓纯洁性。作为拥有十数亿使用者的汉语,不变是不可能的。必须采取开放发展的语言交流方式,才能适应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需求。但交流中应当获取的是优秀的符合本民族语言规律的外来词,不能引进不合语法规则的不规范的词汇,这是一个应当掌握的大原则,不能混淆。

规范不等于纯洁,语言纯洁是理想化的,社会的多样化使语言同样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规范是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摒弃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规范也不是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网络新词如何才能规范,除了法律法规的大方向,当然还应有一定之规。从语言系统看,基本词汇是词汇的核心,新词新语以及外来词语、专业术语都属于一般词汇,是比较活跃的,但它们只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就可以进入常用或基本词汇库:①它确实是必需的,无法用旧词代替。②它的构造属于语言规范和社会习惯。③它能准确表达各种新思想和概念。④它容易上口,能很快被人接受。遵循这一原则有关计算机的一些专门用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迅速地进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日常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

2.对网络词语要分层规范

一种语体的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程度是衡量该语体语言是否规范的唯一标准。交际类型不同,对不同语体的规范要求也不同。网络交际与传统交际最突出的差别在于:①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②交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广度和深度。③交际主体的隐蔽性。鉴于网络这种独特的交际方式,我们不能从已有的规范中去寻找对新语言、新词语规范的标准。因为旧规范无视语言创新的必要,其方法论的基础是向后看的原则,所以它对确立创新形式的地位和促进语言由旧规范向新规范过渡等方面都是极为有害的。

作为与传统交际有着巨大差别的网络交际,其规范也应从其本身的特点出发。网络新词就其体系上分类包含了: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服务和网络使用有关的特别用语、涵盖网络日常活动的用语和情意符号四类。具体分类时分为四大类,几十个小类。可以说网络新词涵盖丰富,门类齐全。类别多,同时每一类都有其特色,比如网络新词中的专业术语,多数是随着网络这一新兴事物而产生的,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也比较多,其中主要途径是翻译产生。而与网络服务和网络使用有关的特别用语,则是随着网络的铺设与服务、网络使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很多不是翻译产生。那么,这两类网络新词在规范上必然要加以区别对待。针对翻译,首要的要求就是定性化,同样翻译而来的同一事物却有着不同的名字和称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是影响交际的效率性原则。而在网络使用和网络服务方面,因其是按汉语构词方式构成,所以不能泛化和滥化。可见,针对网络新词实行分层、分类规范,不仅是规范本身细致的要求,更是结合网络新词特点和特色而得出的必然结果。

(五)各类网络新词的相应规范
1.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是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术语是科学文化发展的产物。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人们在自己的语言中利用各种手段创制适当的词语来标记它们,这是术语的最初来源。术语工作的现代化电子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给术语工作带来了新的面貌。许多国家建立了术语数据库,并提供咨询服务。翻译工作者借助术语数据库的作用可以提高翻译速度和翻译质量,促进术语的统一。可见除了要建立完善的专业术语规章规则,还要建立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术语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资料的借鉴和学习,提高中国网络专业术语的质量。就现有的网络专业术语而言,其中已经进入基本词汇的不需要再规范,对其余的外语词应规范翻译。例如,internet就有互联网、因特网、英特网等多种翻译并存,因此翻译的定性化是当务之急。

2.对于与网络服务和网络使用有关的特别用语

网络服务用语和网络使用有关的特别用语包含范围广、层次多,对其规范的难度比较大。这类词语具有群体性、区域性的特点。即在一个领域的词语产生相对集中,抓住这一特点对其进行规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例如,2008年3月,中国正式启动游戏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负责这一工作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已在网站上公布了《游戏标准体系研究建设》项目的十多项标准名称。 据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称,这一标准的出台,是基于网络软件的开发显得无序和杂乱;进口游戏产品缺乏有效的技术指标体系;以及考虑到需要符合网游行业运营特点的标准来规范和衡量运营中的网络游戏并进行监控和分析等原因。此次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包括:网络游戏安全规范、网络游戏测试规范、网络游戏监管规范、网络游戏软件开发技术规范、网络游戏外挂防治技术规范、信息技术游戏软件术语、游戏测试规范、游戏软件多媒体技术要求、游戏设备接口规范、游戏设备通用要求、游戏设备外围产品规范等项目。可以说,有了规章制度的支持,加上领域本身的规范化诉求,这类网络新词的规范化工作会开展得很顺利。同时因其是按汉语构词方式构成的,所以这类词语应严格遵循构词原则并应有构词的必要,不能泛化、滥化。

3.对于情意符号和网络日常活动用词汇的规范途径

(1)自行规范。可以设想,随着带宽光缆的铺设,传输速度的提高,在将来网民可以基本上放开键盘和鼠标,直接面对数字摄像机和数字话筒聊天,日常交际语言自然又会处于主导地位,现在网络中的诸多用法如缩写、情意符号、数字符号、一部分谐音将会显得多余而被淘汰。

(2)政策规范。主要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各个网站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引导网络语言的发展,倡导正确的语言使用观。

(3)自律才是规范的主要手段。避免网上、网下双重人格,提高自我的道德约束意识,规范地使用网络语言。

4.对待外来词的规范。

外来词在网络新词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外来词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社会生活和语言交际中不少词语也同样来源于外来词,甚至有时候还非得有外来词不可。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语言很少能保持自然经济那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即使是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语言之间的接触也经常发生,并不断地引进外来词。一个不吸收、不包容的社会是一个保守、封闭、停滞不前的社会,同样,如果作为信息系统的某一种语言绝对不同外界接触,要保持其绝对的纯洁,就得把它封闭起来,那就意味着语言的交际作用越来越小,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上,它将逐渐变得孤立而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它会日益僵化进而走向死亡。一种语言要保持其活性,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与其他语言相接触,不会由于一些外来词的渗入而被取而代之,相反,它会通过不断对“异族”的吸收与融合而使自己的生命力更加旺盛。众所周知,英语是最不纯洁的语言,因为它大量地借用了外来词,但它却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应该说一种语言的包容性越强,越发达,表达方式越丰富,越具有魅力,其生命力越强。由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今国际社会的接触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频繁,航空事业和电子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当今交际的技术条件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便利,语言与语言之间的接触比人类历史任何时期都更经常更必要,外来词也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涌入。社会在变动,时代在前进,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个领域已经正在和逐步在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教育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外来词以及一些半中半洋的词还会不断地出现新高。而且现代的国际社会使语言的接触意义远远超出了借词的范畴,外来词不仅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交际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所以,外来词的引用不仅能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能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词、借用外来词既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又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所以,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词,使之在我们本族词汇的大家庭中融合、协调地生存。

在汉语中,使用英文缩写词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很多高科技的东西,由于它们进来的速度快,来不及进行完整的汉化处理,所以,在汉语中出现了像IT、WTO、MTV、VCD等英文速写词和像AA制、B超、BP机、卡拉OK等半中半洋的词。网络新词中包含的外来词更是不胜枚举,这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不断发展的标志。我们现在面临的世界是必须相互交流才能发展的世界。善于吸收外来的新词语,恰恰是我们汉语具有生机的表现,也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dIhHIlNvqS899zvC2Vn/RDQQf/nwjdAYXXiCkLP/lBZNCsIXuT2iUmU/QRvY08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