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创新征程
丰台科技园的发展阶段

中关村丰台科技园1991年批准成立,是全国最早被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园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关村科技园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之一。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初期规划面积8.18平方公里,2012年被批准调整并扩大为17.63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丰台科技园产业集聚和园区建设初具规模,2015年丰台科技园总收入达到4004.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高于10% 。目前园区已建设成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并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总部基地发展模式。总结丰台科技园的建设发展经验,结合园区产业发展特征及空间组织形态,可将园区的发展历程划分为高新技术园区、总部基地和共享社区三个阶段。

一、高新技术园区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

20世纪90年代后,首都经济逐步向“去重工业化”方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北京市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1988年国务院批复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次年正式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科技园正是借着这次体制机制改革的东风,高举火炬计划的创新大旗,于1991年11月正式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1992年11月,丰台科技园举办奠基仪式,标志着园区正式开始启动建设,与海淀园、朝阳园共同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三个园区。

图1-1a 1992年10月温家宝同志在园区一期勘察

丰台科技园东区1992年开始建设,规划建设面积401公顷,其中一期面积176万平方米,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园区入驻了动力源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形成了集研发、总部、中试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为丰台区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1b 丰台科技园一期建设前

图1-2 丰台科技园一期建成后

二、总部基地阶段(21世纪初至2015年)

21世纪初,中国成功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首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北京市服务业快速升级,这些外部环境都为新阶段丰台科技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时代机遇。为突破科技园区同质化发展的困境,丰台科技园在全国率先提出总部经济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总部基地品牌,从而推动丰台科技园由传统的科技工业园转型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集聚区,迈开了跨越式发展的步伐。2006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总规划面积确定为818公顷,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构成,初步确立了“两区一街”空间格局。

图1-3 初期“两区一街”空间格局

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东区二期于2002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是丰台区发展总部经济最重要的空间载体,规划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定位为以商务办公功能为核心的高科技商务花园,引入外资共同进行园区土地二级开发,并采用组团式大项目建设模式,规划建设了总部基地、鹏润国际时尚中心、总部国际等功能板块,吸引了美国江森、乐华梅兰、中国诚通控股、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总部型、研发型企业入驻,成为全国首个总部基地策源地和北京市重要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其中总部基地总占地面积65公顷,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总部楼宇500余座,配套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六星级酒店和12.5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设施,绿化率达50%左右,初步形成了集办公、科研、中试于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基地。东区三期2010年开始建设,总面积181公顷,是“十二五”阶段首都西南地区待开发的、规模最大的一片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园区整体定位为高技术服务总部区,重点打造新兴产业及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已建成或在建重大项目主要有中铁诺德、三洲能源科技中心、专利技术研发中心、海格通信导航园、中国铁路通信信号科技研发中心等,未来打造总部基地的升级版。

图1-4 东区二期实景图

图1-5 东区三期规划效果图

中关村丰台科技园西区面积417公顷,位于永定河西侧,地处北京西部生态发展带,定位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军民融合创新园”,采取多种模式结合开发的理念,其中Ⅰ区立足自主开发,打造总部基地西区,努力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聚集;Ⅱ区通过单宗出让、整体开发和自持物业三种模式进行开发,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上述两个区域构成“永定河生态科技新城”。2013年园博会成功举办后,丰台科技园西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加速了建设进程,同时被赋予更多生态文明的内涵,加之高端完备的配套设施,西区后发优势突出,未来将建设成为以科技、生态和文化为主题的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重要聚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和转化基地和北京市生态品质最好的科技园区之一。

图1-6 丰台科技园西区景观示意图

图1-7 丰台科技园西区概念规划示意图

丰台科技园科技一条街全长12公里,主要基于建成楼宇拓展创新孵化功能,由14个孵化器分中心、18栋孵化楼构成,孵化办公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科技一条街主要依托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IBI)、赛欧科园孵化中心、生物医药孵化中心、航天银星等一批专业孵化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发展空间,目前汇聚了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丰台区密度极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带。

图1-8 丰台科技园科技一条街示意图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调整空间规模和布局,丰台科技园规划面积由原来的818公顷扩展到1763公顷,面积增幅115%,新增新兴际华集团、北车集团、南车集团、首钢总公司和丽泽5个主体,新纳入中关村政策体系的功能区有7个区域,包括汽博中心、丽泽商务区、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钢动漫城、二七车辆厂、二七机车厂、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

截至“十二五”期末,丰台园总收入跨过4000亿元大关,产业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园区收入结构逐步优化,“十二五”期间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重点企业的收入对丰台园经济的带动效应不断凸显,2015年收入大于100亿元的企业实现收入1672.4亿元,较2010年涨幅为226.6%,高于园区5年间总收入增幅(87.5%)

图1-9 丰台科技园调整后空间范围

图1-10 “十二五”时期丰台园四项收入

图1-11 “十二五”时期重点企业实现总收入

此外,近年来丰台科技园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大,2010—2015年,研发活动人员由1.7万增长到3.1万,年均增速达到12.7%。研发活动人员在从业人员中的占比由13.7%增长到18.4%;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由28.2亿元增长到78.1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2.6%;科技项目数从1903项增加到3103项,年均增速10.3%;专利申请数、科技论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19.6%和27.6%。

表1-1 “十二五”时期科研活动发展情况

续表

三、共享社区阶段(2015年后)

进入20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新科技革命正在推动全球产业变革,互联网经济、知识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逐步兴起,推动以科技园区、产业新城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载体的功能不断迭代升级,而其中的创新空间单元的组织也呈现出功能复合化、创新开放化、产业生态化等发展特征和趋势。此外,在我国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背景下,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支持一大批众创空间等孵化机构集聚发展,这些外部环境都对园区的建设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未来丰台科技园将紧抓全球新经济发展趋势,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营造创新生态体系为核心,着力推动以共享社区为代表的新型创新空间和创新服务供给,引领全国乃至世界新一轮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 rxAghy/4hB/qiATK7GyhSL7KvM4WWCXYgHQhN0UBK/mJFGIBIjm+24bD5uJ0Az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