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永平府概说

韩淑敏

素称“京东第一府”的永平府,为明清时期府级行政区划单位,在历史上存续了六百多年,辉煌了六百多年。永平府,可圈可点,可歌可泣,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朵色彩斑斓的浪花。

永平府,府治在卢龙。这里商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辽、金时,将这里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的治所,直属于中书省。明朝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属河南分省。洪武四年改称永平府。《明史·地理志·永平府》记载,永平府,元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始称永平府。领州一,县五。西距京师五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卢龙,东南有阳山,西有滦河,自开平流经县境,有漆河自北来入焉。东有肥如河,经城西入于漆。北有桃林口关。迁安,府西北。北有都山。东有滦河。又北有刘家口、冷口、青山口等关。抚宁,府东少南。旧治在阳河西,洪武六年十二月所徙。十三年又迁于兔耳山东。东南滨海。又东有榆河,又有阳河,一名洋河,俱自塞外流入,俱东南注于海。东有山海关。洪武十四年九月置山海卫于此。北有抚宁卫,永乐元年二月置。又有董家口、义院口等关。东有一片石口,一名九门水口。昌黎,府东南。西北有碣石山。东南有溟海,亦曰七里海,有黑阳河,自天津达县之海道也。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于此。北有界岭口、箭捍岭等关。滦州,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南滨海。东有滦河,又南有开平中屯卫,永乐元年二月自沙峪移置于此。

乐亭,州东南。南滨海。西有滦河,经县北岳婆港分为二,东曰胡卢河,西曰定流河,各入于海。景泰中,胡卢河塞,定流河独自入海,其水清碧,亦谓之绿洋沟。又西南有新桥海口巡检司。万历四十三年移于滦州西之榛子镇。

《明史·地理志·永平府》还记载,延庆州,元龙庆州,属大都路。洪武初,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

清代,永平府沿用明制,属直隶省永平府。清乾隆二年(1737年)废山海卫,置临榆县。雍正初年,顺天府析出玉田县、丰润县,并入永平府。乾隆八年,又将玉田县、丰润县析出,并入遵化直隶州。至此,永平府辖一州六县,即滦州、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临榆县、卢龙县。

永平府地处京东,南临渤海,北靠燕山,疆域广阔。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记载,永平府东西广四百里,南北袤四百五十里。东至山海关外红墙子宁远州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铁山坎丰润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乐亭绿洋沟海口一百八十里;北至迁安县桃林口六十里;出口至城根与建昌县界岭口关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昌黎县赤洋海口一百里;东北至抚宁县界岭口关一百四十里;出口至城根与建昌县界二百五十里,至榆关县义院口关一百八十里,出口至阳岭与建昌县界二百九十里;西南至丰润县越支场二百里;西北至迁安县喜峰口二百二十里;出口至冰窖与平泉州界二百八十里;至龙井关二百四十里,出口至雄山与遵化州界二百六十里;东至奉天九百七十里;西至京师五百五十里。

永平府城修建于明洪武四年。由指挥费愚主持重修。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记载:府城,城高三丈有奇,厚二丈,雉堞九里十三步。重门曲而尽制。旧惟土城。洪武四年奏准,指挥费愚等廓其东而大之,易土以砖。城四门,各有楼,旧制颓弊。明清时期,永平府城历经多次修缮,功能不断完善。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记载,景泰二年,巡抚都御史邹来学、总兵官宗胜奏准重修。弘治十年,知府吴杰重修。嘉靖四十二年,兵备温景葵睹七楼大坏,一切重修。万历八年,知府任铠增内女墙一周,门之楼阁四处。十五年秋,兵备叶梦熊属府推官沈之吟修葺完固,增修下水关及明漆门、泊岸、排墙、罗城、瓮城、台铺、马道,补葺无算。二十一年,知府马崇谦建玄览楼于上水关旧址。二十七年,管府事徐准重修。乾隆三十九年《永平府志》记载:永平府城,乾隆十八年知县劳宗发,二十三年知县方立经截请帑修补。乾隆二十六年知县顾光重补。三十八年郡守李公奉翰修浚下水关一带城濠,加筑土坝二座。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记载,永平府城:光绪元年,各门谯楼俱已倾溃,而西北城垣坍毁尤甚,知府游智开捐资重修,一律坚整。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东城楼为洋兵轰毁。民国十五年之战,以滦河为焦点,城垣被炮轰击,致多损坏。十九年城东北上水关城墙被雨灌塌外皮八丈,现经修补齐整。其余内外城墙及南西北各城楼,各火药楼,俱已残破,无款兴修。永平府城四门的门额,随着历次修缮不断变更。东门分别称为“高明”、“通辽”、“迎旭”;南门为“德胜”、“望海”、“观海”;西门为“镇平”、“护蓟”、“望京”;北门为“拱辰”、“威胡”等。永平府城,由于是在原老城的基础上两次拓建而成,因而四门并不相对,西门紧靠南门。风格独特,永平府城内,原有平山、阻山、永丰山三座小山掩映在城内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之中,山势高不过城墙,在城外看不见山头。故有“三山不显,四门不对”之说。永平府的四门,尚有“东门金鸡叫,北门铁棒槌,西门牛虎斗,南门推车换伞”之美妙传说。

永平府地处东北与华北的连接处,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依山傍海,形胜险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清时期,一直是朝野上下令人瞩目的军事重镇。明时为朱明王朝东北重镇,初期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后期为明与后金争夺之区也。明洪武元年九月,大将军徐达遣都督同知孙兴祖等巡永平。二年春,明太祖命大将军徐达等在永平备边,自永平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皆置戍守。十四年春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一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隆庆三年春戚继光任蓟镇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明末时,清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满清入关后,则为两京孔道,乘舆东巡,往来驰驱,尤为至重也。清代,朝廷一直重兵驻守永平,以拱卫京师和清皇陵。

明清时期,永平府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兴旺。历经几百年,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永平府的书院经久不衰,越办越好。书院是中国古代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文化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主要是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式子们提供教育服务。书院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代,永平府的书院是嘉靖年间永平知府张玭创办的,名曰孤竹书院。继孤竹书院后,隆庆六年,知府辛应乾创建了北平书院。清乾隆十二年,永平知府卢公见又建立了敬胜书院。敬胜书院得到历代永平府知府的重视,相继修葺,就学人数越来越多。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记载:“敬胜书院在武庙西。乾隆十二年,知府卢见曾创建。乾隆五十二年知府单煃,嘉庆十二年知府祝庆承,道光十一年知府阮常生,同治十二年知府游智开俱重修。”光绪二十八年十月,敬胜书院改为永平府立中学堂。永平府除书院外,明洪武二年还创办了永平府儒学、卢龙县学,永乐十五年创办了永平府学,崇祯十五年创办了永平府学宫,康熙五十四年创办了永平府义学,雍正五年创办了卢龙县义学。明清时期,永平作为府级行政区划单位,还是科举考试童试的重要考场所在地。举行县试、府试、院试等多层次的考试。只有通过这些考试,考生才能进入省级的乡试。现在,卢龙城三街有个胡同叫考棚胡同,说明清代这里是科举考试考场所在地。

素称“京东第一府”的永平府,历来被帝王高度青睐。明清以来,历代帝王曾多次征战、寻访、驻跸永平。明永乐皇帝朱棣称帝前为镇守北平之燕王,曾率兵出征境内之都山乃尔不花部。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讨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为名,号称“靖难”,发动政变。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杨文率辽东兵围永平,焚烧西门。燕王亲自率军救永平,营于永平城东。辽东兵向东退去,燕王追奔百余里,斩首千余级。吴高等退保山海关。燕王遂引兵出刘家口。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一月二日,后金大军突破长城攻至永平城下。三日,天聪皇帝皇太极召集诸将传授攻城方略,提出乘夜攻城,城中火药必自发,敌军必大乱,黎明时攻城可克取。果然按计划取城,贝勒济尔哈郎等入城安抚。六日,天聪皇帝率诸将入城,记载“官民夹道呼万岁。”清顺治二年,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从盛京迁都北平,十二日,驻跸永平城外。安抚各州县,赏赐文武官员,各有差别。《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元年九月丁酉。上驻跸永平府,知府冯如京、副将张维义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驾。”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三次踏上永平府地。康熙七年十月,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巡视永平城,由北门入,从西门出。康熙十年九月,康熙皇帝东行祭祖陵。二十九日,由永平城北门入城,从西门出。康熙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皇帝东行谒陵回。十一月五日,入山海关,驻石河西。六日,驻抚宁城东。七日,道经永平城北门,驻跸于滦河西。康熙皇帝巡视、驻跸永平,还写了两首诗,其一是《经永平城南》,诗云:“三代幽偏地,秦时右北平。川原绵大陆,形胜借坚城。晴日初迎辇,春风暗拂旌。龙山遥入目,飘渺白云横。”其二是《永平驻跸》,诗云:“飒飒风声响画旗,滦河东岸猎归时。庙堂几务亲裁决,非是行帏寐独迟。”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八年十月二日,自盛京祭祖回銮,十八日,驻范家店。随后,道经永平城,到清节庙。乾隆十九年秋,自盛京谒陵回跸。十月四日,驻永平城东。随后,经永平城到夷齐庙及偏凉汀。

永平府,也是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题诗留墨的宝地,许多诗人借景生情,写下不少锦绣诗文。《永平府志》、《卢龙县志》与史梦兰的《永平诗存》多有记载。明弘治户部主事张凤翔有一首《晚登永平城楼》这样写道:“危楼直上与云齐,绕郭峰峦一望迷。万点星光天咫尺,满城灯火屋高低。长街露冷秋虫咽,绝塞风凉战马嘶。乡思怦怦消不得,几声归雁过河西。”明嘉靖文学家、史学家、刑部尚书王世贞有一首《卢龙署中有寄》写道:“山城小鱼鹧鸪啼,杨柳辞寒绿正齐。我梦春归独不见,怕乘云雨到辽西。”清初华山举人东荫商有一首《永平》写道:“肥子城高北斗悬,燕关东去路依然。谁知戎骑挥戈地,翻见边疆撤堠年。春转渔阳霜压碛,云开碣石水连天。墨胎社稷今何处,独有西山二子传。”清初曾任过永平府推官后任刑部、兵部、吏部尚书的孙廷铨在《永平道中》写道:“烟开林下路,帘出水边家。山市秋多枣,荒溪雨落瓜。近边无广袖,列戍尚高牙。树尽看烟阙,危旌有暮鸭。”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永平》中写道:“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冯欢元不曾弹铗,关令安能强著书。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余。”天津诗人梅成栋《永平怀古》中写道:“榆关遥接凤凰城,前代东征过北平。隋主开疆勤远略,唐家拓土练团营。中原膏血全输饷,海上疮痍正苦兵。纵有白袍能陷阵,愿消金甲乐时清。”辽阳才子刘文麟在《永平府》中写道:“边风如箭客衣单,白草黄沙一望宽。水为太清偏激急,山非甚竣自峰峦。层厓细路征轮缓,落日孤城画角寒。太息汉家飞将勇,不候因失幸臣欢。”滇西诗人师范在《永平道中次南池韵》中写道:“漠膜黄山带野平,朔风吹送晚鸦声。石桥沙碛空春水,落日寒烟见古城。山接九边青不断,柳当三月翠初生。即今海宇无征战,漏永严关角自鸣。”师范还在《永平郡郭闻钟》中写道:“荡荡古卢龙,孤城索万峰。河流吞郡阔,草色入关浓。国已迷肥子,碑犹纪暮容。临边无限感,坐倚一楼钟。”

(作者系卢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广新局局长 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Faf1WMHPHzUKz+e3BB6bUYjr2QPw3+Zj9vk9h6fsty9nenI7Y7TdDfNugeGJHk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