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永平府城大事简记

龙铭

永平府城从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平滦府更名为永平府,至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撤永平府,改永平县,经过了明、清、中华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历时542年,不知经历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沧桑往事,现在把它们简要搜集起来,以比飨读者,亦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之寓意。

1.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于旧城(古平州城)平山巅建平滦府衙。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成化二年(1466年)增修。内设黄堂、经历司、茶水库、照磨所、架阁库、东八房、銮驾库西八房、大润库、台角库碣石坊仪门、士祇词寅宾馆、司狱司、穿堂后堂、知府宅、理刑厅、马政厅、检教宅、粮饷厅、知事照磨经历三宅、吏廨大门、旌善厅、申明厅、保釐房、文属厅、武官厅、东西二坊。直属设府儒学、明伦堂、教授宅、训导三宅、先师殿、启圣殿、名宦祠、宰牲所、书院、社学、教官宅。

2.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改平滦府为永平府,治所今卢龙城。同年,为填补“月牙城”之朔缺,经朝廷奏准,指挥使费愚主持重修府城,并“廓其东而大之”。拆除原旧城、辽新城土城,以砖石重建之。扩建后的府城,府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北部尖而窄,南部相对宽阔。东西长1165米,南北长1200米,四垣墙体平均高三丈六尺,底宽三丈,顶宽二丈,周长九里十三步(1626.5丈),土筑砖包,下部垒砌多层条石为基础,条石有多种规格,其中最大的长3.54米,宽0.34米,厚0.35米。墙顶先以0.3米厚、分层夯实的三七灰土找出泛水,铺砌两层条砖,然后再以方砖铺墁,此三层砖皆用糯米浆和灰灌浆砌筑。外墙上砌筑垛口墙,垛口墙中部下方设有瞭望孔。在内墙上每隔20米设一个向城内突出的石制出水嘴,墙心为夯实黄土,每层厚度一般为0.12—0.15米。城砖因年代久远,不断修葺,一般为0.38 × 0.19 × 0.08米和0.4 × 0.21 × 0.1米两种规格。石灰、大块青砖就地制就。城墙内外外表砌砖为一丁一铆式,以糯米浆和灰砌砖,内衬1.5至2米夹灰三合土;墙心为夯实黄土。城垣夯土就地挖取,完工后整修作为护城河。

3. 同年,在府武学前建永平卫,下辖8千户所。

4. 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元平章完者不花、乃儿不花率千骑数千,经桃林口入寇府城。指挥刘广战死,千户王辂击败元兵,生擒完者不花,乃儿不花逃走。

5.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卫屯兵15100人,修筑永平卫界岭口等32关。是年三月,定永平中盐法,凡商人于永平境输粟1石(市制容量单位,1石是10斗)2斗(市制容量单位,1斗10升)者,给淮盐1引;1石1斗者,给浙盐1引;4石者,给河间盐1引。是月,刊颁“四书”、“五经”于府学。

6. 洪武十七年(1384年),永平府留守傅有德,奏请疏通青龙河、滦河,以开辟漕运。

7.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靖难军”(即燕王军)抵府城下,指挥赵彝、千户郭亮,百户吴买驴等交城投降。同年九月,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献、杨文率辽东兵围困府城,烧毁西门。燕王率兵救援,东追百里,斩首千余。

8. 惠文帝二年(1400年)七月,燕王军在部落岭打败辽东兵,攻克兔耳山。八月,辽东兵一怒之下又攻府城,未陷。惠帝四年(1402年)五月,辽东兵再犯府城,都指挥佥事谷祥率部迎击于城东十八里铺,以巧取胜。同年六月,明成祖(燕王朱棣)即位,改元永乐。

9. 永乐元年,诏令永平府流民复业,迁徙南方流民至境屯田。是年,移原属山西行都司东胜于府学左,下辖5千户所。永乐四年(1406年),在永平卫前建卢龙卫,下辖6千户所。

10.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遂安伯陈瑛为总兵,驻永平府、山海关,往来巡视关隘。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镇守永平府总兵还京师,都督陈景先接替边境防务。

11.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夏,大水涌入永平府城,滦河改道。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有陨石坠于永平府地区。

12. 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特大暴雨,部分府城墙塌毁。九年(1473年)九月,永平府修建伯夷叔齐庙。

13. 宪宗十七年(1481年)六月,永平府地区发生3次强烈地震,永平府地表溢水,房屋倒塌严重。

14. 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五月,永平府地区发生蝗灾。十四年(1501年)刊刻吴杰纂修《永平府志》十卷。十五年(1502年)七月,永平府内边卫设置养济院。

15. 明武宗三年(1508年)三月,府管粮户部郎中刘乾、卢龙知县郭议、通判田泰、指挥李英等,因结伙贪污被捕入狱。十三月(1518年)拘捕知府毛恩义。

16.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二月,永平府地区发生地震,震中在燕河营地区。三月,蒙古俺达部娄巴图尔,拥众数万侵入桃林口,兵临永平府城下,被击退。六月,淫雨连绵,滦河、青龙河发生特大洪峰,洪水肆意,府城内可以行舟。

17. 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正月,总理练兵事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永平府、山海关。隆庆五年(1571年)十二月,永平府始修水利。隆庆六年,于府城南门外建永平守备厅,下辖6卫。

18. 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九月,置永平府武学。万历八年(1580年)四月,重修永平府城。隆庆十年(1582年),永平府始辖于京师。二十七年(1599年),徐隼修、涂国柱纂《永平府志》十卷书成。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诏令王保镇守蓟州、永平府、山海关。十月,增设总兵官李如松为提督,兼任保定、蓟州、永平府、山海道经防御倭总兵官。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山东马栋调任蓟州、永平府、山海关总兵官。三十八年(1610年),刊刻郭造卿等纂修《卢龙塞略》二十卷首一卷。四十七年(1619年),永平府开始征收“辽饷”。

19. 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二月,府城东门城楼失火,烧死37人,火因不详。

20. 明毅宗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赵率教为总兵,镇守永平府蓟州、永平府。崇祯三年(1630年)正月,清兵攻入永平府城。五月,孙承宗收复府城。

21. 明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顺天府(北京城)会试,永平府考生因军情受阻,未能入试。十七年(1644年)三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挺进京师,平西伯吴三桂率军勤王救师同,达永平府城。四月,李自成率军达永平府城,后抵山海关,在石河与吴三桂大战。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分三路西进李自成于红瓦店,李自成撤至府城,杀都督吴襄后西撤。

22.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清世祖入关,途经永平府城,地方官吏朝见如仪。

23. 清世祖三年(1646年),兵部郝壁入永平府,为旗人圈占民田。

24. 清世祖十七年(1660年)刊刻马备等纂修《卢龙县志》六卷首一卷。

25. 清圣祖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十五日,永平府城东南角楼遭雷击烧毁。康熙五年六月辛未,永平府上空出现流星雨。六年(1667年)五月,府城钟楼遭火灾。十二年(1673年),唐敬一纂修《续补永平志》一卷(抄本)。十八年,刊刻宋琬等纂修《永平府志》二十四卷首一卷。三十四年(1695年),满洲旗营自滦州迁卢龙城内东南角。

26. 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二十七夜,卢龙地区观见北极光,宛如彩霞。

27. 清宣宗道光三年(1823年)三月,永平府地区瘟役流行,府城死人众多,乡村较少。十一年(1831年)四月九日夜,永平府城明远楼失大火。道光十八年(1838年)六月十八日,降特大暴雨,城墙南门以西女儿墙被揭去大半,城内瓦箔飞扬,纺车、盆甕等飘越城外数里。

28. 清德宗光绪六年(1880年),置永平府义学。八年,“铭字军”十三营进驻永平府城。十二年(1886年)夏,青龙河泛滥,河水改道。二十一年(1895年),永平府闹大饥荒,同年,始建天主教堂,至二十七年竣工。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传入永平府,四各庄陶洛武发动数千人于府城钟鼓楼立坛。八月十四日,俄兵入城,义和团与当地百姓共同抗击侵略者,陶洛武英勇就义,官府畏敌妥协,赔白银34600两。同年,天主教堂设立永平府医疗诊所。

29.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敬胜书院为校士馆,旋即改为永平府中学堂,宣统年间又改为直隶立第四中学,城内义学改为县立初等小学堂。三十一年(1905年),李大钊考入永平府中学堂。

30.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裁卢龙县留永平府。次年,撤永平府改为永平县,属渤海观察使所辖。 ywl0WRf6DDRfcjpq1hA9aZAUzOjPMDFGSldb2lLdX6Ehc0fDqxzmxcLBob7F8a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