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朝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李日芃

李日芃(1588—1655),辽东都指挥使司(辽阳)人,隶籍汉军正蓝旗。清太宗皇太极时,以诸生入内院理事,赐五户。顺治二年五月,升永平府知府。时值满清入关不久,人心浮动,由于长期战争破坏,逃亡者众多,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李日芃到任后,安抚流民,发展生产,惩治贪官污吏,革除苛捐杂税,老百姓安于耕牧。《永平府志》称其“惩投充,革滥派,吏不能为奸”。

顺治三年二月,迁霸州兵备道、山东按察使司副使;三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治四年十二月,授操江巡抚,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顺治五年,“(江西总兵)金声桓以江西叛,日芃亲督兵屯小孤山磨盘洲,令同知赵廷臣、参将汪义、游击袁诚等迎击。”(《清史稿·李日芃传》)。

顺治六年,裁安徽巡抚,命日芃摄其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操江自江宁移驻安庆。土寇余尚鉴挟明宗室朱统锜勾结金声桓余党据险为二十余寨,掠桐城、潜山、太湖诸县。日芃遣副将梁大用等督兵讨之,克皖涧寨,进围飞旗寨,断水道,分兵四路合击,拔之。又破桃围等寨,擒戮统锜、尚鉴,馀大小和山等十八寨皆降。

顺治十一年二月,进秩兵部尚书。顺治十二年八月,加太子太保,十月二十二日卒,谥忠敏,赐祭葬如例。

巡抚操江、安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衣助

朱衣助(一作衣祚、衣佐),字文佑,奉天人,汉军旗籍。顺治五年授深州知州。“时土寇未靖,披坚执锐,为士卒先,捍卫孤城,抚循黎庶,士民德之。”顺治八年擢永平府知府。顺治十年二月,升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庄浪道。顺治十二年七月,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河南道。顺治十三年二月,迁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顺治十四年十一月,擢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顺治十六年三月十六日,郑成功攻陷镇江,巡抚蒋国柱等败绩遁走,被革职。十七日,朱衣助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兼巡抚安徽等处。五月十八日,郑成功攻克瓜州,朱衣助被俘投降,后乘隙逃往江宁。二十四日,吏、兵二部会题:据驻防江宁总管喀喀木等咨称:“操江巡抚朱衣助于失陷瓜洲之后,即行降贼;遣家人朱镇等四人,持号布至江宁接取家口。”今研审朱衣助,供云:“原领兵赴援瓜洲,与贼对敌;兵败被擒,后复逃回。”但衣助身膺巡抚重任,不能固守地方,以致失陷城池;虽旋即逃回,亦难辞咎。应革职,送刑部议罪。”得旨:“朱衣助情罪未经审明,止据本人口供,草率具奏,甚属不合!着再行严加详审确议具奏。”秋七月二十五日,吏部、兵部合奏:“臣等复审操江巡抚朱衣助降贼一案,屡加刑讯,虽无投贼确供,但衣助如不降贼,当兵败被执之后,贼岂肯将衣助并家仆安置一处,从容纵逃;朱衣助降贼是实,应革职,拏交刑部拟罪。”得旨:“议政王、贝勒、大臣会同详审确议具奏。”八月初六日,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海贼陷瓜洲时,操江巡抚朱衣助降贼,遣家人朱镇于江宁接取家属,被执。衣助见家属未至,且念伊父在京,因自贼营逃回,捏称对垒陷阵,为贼所擒。衣助膺巡抚重任,不能固守城池,畏惧降贼,应斩,籍其家。但能即日逃回,应免死;仍交与该王为奴。其家属听该都统、副都统发落。朱镇,应鞭一百。”从之。最后,以“降贼”证据不足,朱衣助被革职。

户部左侍郎梁世勋

梁世勋(1651—1718),字廷镛,号鹤汀,陕西三原人。父梁加琦为清顺治年间四川抚剿总兵,屡败李自成、张献忠余部,擢四川提督。梁世勋以正一品荫生入国子监读书,从征河东有功,授盛京治中,历任刑部员外郎、郎中。康熙二十九年出为永平府知府。“立心宽厚,冰蘖自矢。丁丑(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郡西北城堤被水冲塌,经营修筑。尤拳拳爱民,煮粥赈饥,必亲尝寒熟。捕蝗、祈雨则不惮先劳。然秋霜凛若,毫无宽假,以故士乐民安,豪强敛迹。”(民国《卢龙县志》)。“出守永平有神君名。时郡地旗民相犬牙,居者赏患苦之,公以安集为务,奖善锄强,捕蝗息讼,诸大政至今籍籍人口。”(《皇清诰授光禄大夫户部左侍郎鹤汀梁公墓志铭》)。

康熙四十年升两淮盐法道,寻转直隶巡道。康熙四十四年正月升山东按察使,九月进山东布政使。康熙四十五年五月擢广西巡抚。康熙五十年八月调任安徽巡抚。康熙五十五年十月,晋户部左侍郎。康熙五十七年闰八月,卒,享年六十七岁。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谢赐履

谢赐履(1661—1727),字建候,一字勿亭,广西全州县人。康熙二十一年吴三桂叛乱平定后,广西补行康熙二十年辛酉科乡试,谢赐履与其父谢明英同时考中举人(谢明英为解元),初授广东感恩县(今海南东方县)知县,任仅两月,丁忧归。服阕,补四川黔江县令。

康熙五十四年秋,超擢永平府知府。是年夏季,永平府暴雨成灾,滦州、昌黎、迁安、乐亭四县平地水深数尺,庄稼全部淹没,百姓嗷嗷待哺,苦不堪言。谢赐履急令各属县开仓救灾,赈济灾民,不必等待上级批准,地方官惧怕朝廷追究责任,不敢办理。谢赐履说:“救饥如救焚,专擅之罪我当之,迟延之罪尔敢当耶?”并亲临乡村视察,动员富民出粟赈灾,不数日,得粮万余石。又选精明能干之人,分路发放。自己赶赴直隶总督府,据实入告,请求救济四万石,令以船百艘从水路运到乐亭县。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知府谢赐履上疏称“永平府属州县从前俱有社仓,今年春间乏食,将仓粮借出,民甚赖之。既然如此,永平府所属地方民人缘何流往盛京,幸将军抚恤,乃得给与口粮养赡耳!”康熙皇帝批示:“知府谢赐履既称设立社仓,于民大有裨益,着交与张伯行(仓场总督)、谢赐履二人于永平府属地方举行五年,如果有益,再于各处举行。”于是永平府所属州县建社仓,劝所属输捐积储,以备荒年之用。康熙五十八年,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仓场总督张伯行以“和平清正”保举谢赐履,九卿皆列名同保。康熙皇帝称道:“谢赐履居官好,举得极是。”于是,特授以天津兵备副使。康熙六十年冬,升湖北按察使。康熙六十一年十月,超擢为山东巡抚。次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雍正即位,十二月十日因“未能谙悉”解任,仅三个月。雍正元年,以右佥都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雍正二年闰四月,升左副都御史,仍管盐政。调任两浙,一如淮政。雍正四年春,以老病乞休。次年卒于北京,享年六十有七。

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赵国麟

赵国麟(1673—1751),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康熙五十八年六月,授直隶长垣知县。康熙六十年奉命摄理内黄县令。“内黄大饥,遽发仓数万石赈之,民赖以全活。是年秋,河决溃堤,逼长垣城,率吏士昼夜睹筑,缚筏垂絙以入漂流者,计日授居户,巷皆满。明年河复决,捐金为堤护城。又起太行堤百余里,开支河数道,自此长垣无水患。”(乾隆《泰安县志》)。当官清峻,以礼导民,民戴如父母。

雍正二年二月,署理永平府知府。两县农民因赋役过重闹事,甚至啸聚为匪。他主张改剿为抚,出榜安民,杖责衙役,并亲自捐俸,劝富户出资,帮助贫民买种子,事态很快平息。是年九月迁大名道。

雍正四年四月,调清河道,五月改天津盐运使,八月转长芦盐运使。雍正五年十一月擢福建布政使。雍正七年闰七月调河南布政使。雍正八年五月升福建巡抚。雍正十二年十月调任安徽(安庆)巡抚。

乾隆三年四月擢刑部尚书,十月调任礼部尚书,十二月兼管国子监事。乾隆四年正月,授文华殿大学士。乾隆六年三月,御史仲永檀疏劾赵国麟往吊京城富户、工部凿匠俞君弼。俞死后,其女婿许秉义因与其过继孙子俞长庚争夺家产,通过本家亲戚内阁学士许王猷邀九卿至俞家吊丧,“赵国麟亦亲往跪奠”,导致“物议沸腾”。九卿会丧是只有皇帝驾崩才能享用的大礼,九卿往吊平民,严重违背封建礼制。四月一日赵国麟乞休,乾隆皇帝朱批:“经王大臣等查讯明白,全属子虚,著照旧供职。”六月,给事中卢秉纯参劾赵国麟“往奠俞姓之事”,“既出之后告其至亲刘藩长,自鸣得意。”乾隆皇帝命其亲家、休致光禄寺卿刘藩长来京对质,“令鄂尔泰、张廷玉谕国麟引退。国麟疏未即上,上降诏诘责。”(《清史稿·赵国麟传》)。谕旨称“见其人(赵国麟)属老成,且素闻伊留心理学,是以内升尚书,继因大学士缺出,一时不得其人,将伊补授”,“屡被言官弹劾,朕尚保全之,而彼不自省悟”,“今既不知自处,不得不明加处分。赵国麟著降二级调用,留京候补。”(《清高宗实录》)。六月,光禄寺卿刘藩长革职。九月,赵国麟左迁礼部侍郎。乾隆七年正月,晋礼部尚书;二月“以病乞休”,乾隆皇帝朱批:“著在任调治,照旧供职。”七月,赵国麟“以久病乞休”,乾隆皇帝大为不悦,夺其官职,改在咸安宫效力行走。乾隆八年二月,以“年老有病”,“加恩准其回籍”。乾隆十五年八月,赵国麟与刘藩长诣京师为乾隆皇帝祝寿,赏赐原衔,令其回籍。十一月,卒。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刘峨

刘峨(1723—1795),字先资,号宜轩,山东单县人。入赀授知县。乾隆二十三年,选直隶曲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调顺天府宛平县令。卢沟桥有逆旅,多阴戕过客没其财,峨发其奸。西山煤矿多藏匿亡命,峨散其党羽,先后捕治置诸法。乾隆三十一年升顺天府南路同知,明年调东路同知。乾隆三十六年夏任永平府知府。“东南环海地亩多为旗产,仍系居民耕种,往往奸民串通构讼,纠纷不结,峨直授所属州县,立定阡陌,永为证据,甫一年,断结积案数百。”(雍正《畿辅通志》)。乾隆三十七年迁通永道。乾隆四十三年以母忧归。服阕,起天津道,仍调通永道。乾隆四十四年,以父忧归,夺情,署清河道,服阕真除,署直隶按察使。乾隆四十五年,迁湖北按察使。石首有寡妇,兄公谋其产,诬之,死于狱。峨治官书发其枉,逮其兄公至,亲鞫,论如律。乾隆四十六年,迁安徽布政使,调山西。乾隆四十八年,擢广西巡抚。乾隆四十八年五月,晋直隶总督。五十三年,命偕山东巡抚长麟等勘议粮艘在德州剥运。五十五年,因建昌盗贼洗劫钱铺,同伙系清苑狱二年未决,降调兵部左侍郎。未几,擢兵部尚书。乾隆六十年,以疾乞解任,加太子少保,原品休致。卒,赐祭葬,谥恪简。嘉庆元年七月,兵部尚书纪昀撰有《兵部尚书刘恪简公峨合葬墓志铭》。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李奉翰

李奉翰(?—1799),字芗(香)林,奉天汉军正蓝旗人,江南河道总督李宏子。乾隆二十五年入赀授沂水县丞,乾隆三十年迁潍县知县,改聊城县令。乾隆三十五年升安徽颍州府知府,调任山东青州府知府。乾隆三十七年仲秋,调署直隶永平府知府。《永平府志》自康熙五十年重修以来已经六十余年,李奉翰延请江宁孝廉、永平府敬胜书院山长王金英重修,乾隆三十九年刊印。乾隆三十八年迁江苏苏松太道。乾隆四十年四月坐事罢,因“尚有出息,特加恩擢用”,“发往江南河工,令其自备资斧效力”,赏还原官,奏署河库道。乾隆四十四年正月,署江南河道总督。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授河东河道总督。河溢考城芝麻庄、张家油房,奉翰督吏塞芝麻庄,工竟。上谕曰:“勉为之,莫以水弱而弛其敬谨!”是年八月,命仍署江南河道总督。奉翰奏:“张家油房工未竟,较南河睢宁工为要。请留河东,俾蕆其役。”报可。九月,张家油房工亦竟,上为欣慰。乾隆四十六正月,调江南河道总督。二月,奏请重定南河汛员额缺,酌增河兵;移改运河闸官、运河汛员,视缺简要,更定品秩,下大学士九卿议行。七月,河决青龙冈,命偕大学士阿桂驰赴河南会河东河道总督韩鑅督办东、西两坝下埽。甫合龙,坝蛰陷,乃与阿桂等议宽濬青龙冈迤下至孔家庄、荣华寺、杨家堂诸地引河,并于黄河下游北岸疏潘家屯、张家庄二引河、苏家山水线河、宿迁十字河、桃源顾家庄引河,五道泄水。四十八年春,青龙冈工竟。方坝陷,奉翰督吏抢护,堕入金门,格于缆,伤焉,河工谓两坝间为金门,缆所以引埽者,事闻上。五月,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南巡,李奉翰觐行在,高宗奖其勤劳,赐骑都尉世职。五十年,坐清口东、西两坝不早收束,致运道浅阻,降三品顶戴。寻命复之。秋,河水大至,奉翰督吏昼夜填筑,塞李家庄、烟墩头、司家庄、汤家庄诸漫口。乾隆五十四年二月,调河东河道总督。五十八年,命赴浙江会巡抚吉庆会勘海塘。奏请以范公塘及海宁石坝改筑柴盘头,并于石塘前修补坦水,三官塘柴工后加培土戗,从之。五十九年,漳水溢,临漳三台涨发,命驰往勘察。奏:“漳河两岸沙土浮松,水势骤长骤落,向无堤堰。上年大雨漫溢,应将下游淤垫处疏濬深通,再将三台坝基填筑,俾归故道。”上从其议。嘉庆二年二月,以“江南丰工合龙”,加太子太保;九月,授两江总督,兼管南河事。嘉庆三年,睢宁河堤决口。嘉庆四年正月,与河道总督康基田督塞睢州决口,工程竣工。二月,卒。

兵部尚书福庆

福庆(1749—1819),钮钴禄氏,字仲余,号兰泉,满洲镶黄旗人。乾隆二十八年考取理藩院笔帖式,乾隆二十九年补理藩院笔帖式。乾隆三十年五月,京察一等,加一级。乾隆三十三年四月,京察一等,加一级,以理事同知通判用,十月拣发直隶。乾隆三十四年补张家口理事同知。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厅属民人姚进喜图奸堂婶牛氏不遂,用翦扎伤,并行自扎”,福庆“亲验属实,并不交差销禁,辄令保长雇夫抬送,以致中途逃回,复将牛氏杀死,并伤姚世忠夫妇,远扬无踪,难保无差役贿纵,并有捏饰诿卸情弊”,褫职。乾隆三十九年四月,赏笔帖式,仍在理藩院行走。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京察一等,加一级。乾隆四十三年十月,补放湖北同知。乾隆四十六年调天津府同知。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丁母忧,回籍守孝。乾隆五十四年升理藩院员外郎。

乾隆五十五年二月,“永平府知府员缺,著候补知府福庆署理,俟服阕后再行实授”。乾隆五十六年四月以“才具明白,办事勤慎”补授永平府知府。旋调甘肃安肃道。乾隆五十九年任新疆镇迪道,驻迪化府。至嘉庆二年转甘肃甘凉道。嘉庆四年正月升安徽按察使,嘉庆六年正月进安徽布政使。嘉庆七年九月,晋升贵州巡抚、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嘉庆十四年三月补授满洲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五月迁理藩院左侍郎,六月兼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寻转工部右侍郎;十一月改兼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二月转工部左侍郎。

嘉庆十五年九月升礼部尚书。嘉庆十六年正月兼任正白旗蒙古都统,四月改兼正黄旗汉军都统,六月兼署工部尚书。嘉庆十七年十月署理藩院尚书,改任兵部尚书。

嘉庆十八年六月兼署镶红旗满洲都统,七月以兵部尚书“留京办事”。九月十五日,“贼匪擅入紫禁城”,“经王大臣侍卫官员等奋力搜捕,擒歼净尽”,“正黄旗汉军兵丁曹幅昌,从习邪教与知逆谋”,“曹幅昌之父曹纶听从林清入教,经刘四等告知逆谋,允为收众接应。曹纶身为都司,以四品职官习教从逆,实属猪狗不如,罪大恶极。该管都统、副都统漫无觉察,其咎尤重。”十月二十九日,“兵部议奏:兵部尚书福庆等前任都统失察曹纶谋逆,请照例革职。”嘉庆皇帝朱批:“福庆在正黄旗汉军都统任内,失察曹纶与林清商同谋逆,计两年零一个月”,“福庆此次留京办事,遇九月十五日之事,毫无展布。朕回京召见数次,辞色之间,不知愧愤,实属无能无用,著革职。姑念未任步军统领,非弃录用之人,暂勉发遣。”嘉庆二十三年九月,命在刑部郎中上行走。嘉庆二十四年卒,年七十。

刑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谭廷襄

谭廷襄(?—1870),字竹厓,浙江山阴人。道光十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三年授刑部福建司主事,道光二十四年升山西司员外郎,迁郎中。道光二十七年出为直隶永平府知府,旋调保定府知府兼通永道。道光三十年调清河道,署直隶按察使。咸丰三年调两淮盐运使。咸丰四年三月升山东按察使,暂留直隶,办理天津海运事宜,六月升顺天府尹。咸丰五年五月任刑部左侍郎。咸丰六年六月署兼管顺天府尹事,八月擢为陕西巡抚,十二月以二品顶戴署直隶总督。

咸丰八年三月实授直隶总督,四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军舰攻占大沽炮台,谭廷襄弃城西逃,天津失陷。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因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参劾,因“督办防务、调度无方”,谭廷襄被革职留任,遣戍军台。

咸丰九年,以三品顶戴署陕西巡抚。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款议未定,恭亲王奕䜣、文祥等奏请咸丰皇帝西巡,遭谭廷襄与陕甘总督乐斌上疏反对。咸丰十一年正月,以二品顶戴授山东巡抚,督办团练。山东诸郡县群盗蜂起,捻军自安徽入山东,幅军、长枪会、白莲教等同时反清。僧格林沁大军驻山东督剿,谭廷襄率兵出省协助,并督各郡县团练防剿。

同治元年七月,以山东巡抚暂署河东河道总督。同治三年七月,入为刑部左侍郎。同治四年十一月,以刑部右侍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寻转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同治五年三月转户部左侍郎,管理户部三库事务,十一月署湖广总督。同治六年八月,回京,以户部右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十一月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二月升刑部尚书。同治七年三月兼署吏部尚书,八月以刑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同治九年四月,卒,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谥端恪。

护理四川总督、署理广东巡抚游智开

游智开(1816—1900),字子岱,湖南新化县人。咸丰元年考中举人,拣选知县。同治初,李续宜为安徽巡抚,调他司厘榷,以廉平称。同治四年署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旋补无为州,署泗州。两江总督曾国藩称其治行为“江南第”一。曾国藩为直隶总督后,调署深州。同治十年,再补滦州(今唐山市滦县)。访风问俗,体恤民情,整修书院,不为鬼惑,惩治贪腐,剔除时弊,多有建树,口碑极好。尤为注重下属管教,一年治理奏效,离任时,吏民难舍难分,遮道攀辕者多达万人。

同治十一年,擢永平府知府。重视教育,修葺敬胜书院,亲自请教师,购置书籍4000多册。光绪元年,将永平府义学移建于书院之前,建校舍6间,教室明亮,校院宽敞。实施惠政,泽及百姓。建牛痘局,集资一千两,发商生息,于每年开局种牛痘。明察秋毫,平反冤狱。尝巡阅迁安狱,见狱吏私系囚犯勒索贿赂,即拘狱吏至县惩处。光绪二年开始,聘请乐亭大儒史梦兰编纂《永平府志》,五年刊刻;在他的主持下,光绪三年《乐亭县志》、《抚宁县志》、《迁安县志》,光绪四年《临榆县志》等相继修成。游智开清正廉明,为民所称道,民国徐珂编《清稗类钞·游智开为胥吏所愚》载:“一日,微服私行,入一茶肆。时肆中人满,内有府中胥吏,伪不识游者,相与誉游清廉,天下无两。游故曰:‘此官虽好,然自某观之,亦尚未尽善。’忽有一胥吏起批其颊,曰:‘游公青天,汝一小民,敢谤清官耶!’游以为部民中心说而诚服也,不知其侮,转而大喜。”

光绪六年,擢永定河道。亲临指挥抢护险工,“每当抢护险工,立河干亲指挥,日周巡两岸以为常,员弁无敢离工次者。”两次以三汛安澜获优奖。光绪十一年,擢四川按察使。简装入蜀,密访吏治得失,世情民隐,督率属吏清厘积案。

光绪十二年,美、英两国传教士强行占用重庆城外险要地带修建教堂,雇人逞凶,打死民众十一人,打伤二十二人,激起民愤。六月下旬,数千人焚毁城内英、法教堂和英国领事馆,并捣毁白果树法国天主教教会书院,引发“重庆教案”。英、美、法公使向清政府要挟惩办元凶。四川总督刘秉璋被革职,由游智开护理总督一职。游智开细心调查,慎重处理,此案终于平息。

光绪十四年,迁广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劾贪吏,严赌禁,却巨贿三十万金。十六年以老乞休。

光绪二十一年,起为广西布政使。光绪二十四年因病罢归,光绪二十六年卒于家。

四川总督李秉衡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奉天岫岩厅庄河人。初捐资县丞,同治元年署完县知县,历任直隶枣强县知县、蔚州知州。光绪三年署宁津县知县,光绪三年冬升任冀州知州。“时连岁歉收,米价腾贵,民多饿殍,盗贼滋炽”,李秉衡“巡行四境,询疾苦及民间利弊,剿捕苻萑,严惩草窃,盗用屏息;出仓谷赈饥民,重资买民间布匹,使民有所业;请缓征,请赈恤,委曲调济;听讼岁时断结,无旦夕留滞;摘奸发覆,众称神明。”冀州城西瓮城有《李公德政碑记》(民国《冀县志》)。

光绪六年擢永平府知府。为官廉正,兴利除弊,赈灾救恤,“治绩著闻,才能定变”,“时鲍春霆师驻永平,值遣散防营,几变,秉衡随机因应,幸免哗扰。”(民国二十六年《海城县志》),“时称北直隶廉吏第一”(《清史稿·李秉衡传》)。光绪七年调任山西平阳府知府。

光绪九年七月调广东高廉钦道,十一月升浙江按察使,十二月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李衡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光绪十一年,钦命督办广西后路军务和会办广西前敌军务,光绪十一年二月以按察使护理(代理)广西巡抚,六月晋秩广西布政使,仍摄抚篆。光绪十二年五月,以布政使护理广西巡抚。光绪十三年七月,因划定中越边界与廷议“不合”被革职,闲居直隶满城县。

光绪二十年四月,授安徽巡抚;七月,调任山东巡抚。光绪二十三年九月,擢四川总督;十一月,山东巨野县大刀会杀害德国传教士,李秉衡因“事先未能防范”被解职,降二级调用,隐居河南安阳。光绪二十五年,钦差查办奉天事件和巡阅长江水师。

光绪二十六年二月,加恩赏给头品顶戴;五月,八国联军入侵,李秉衡主战,“星夜驰赴京师”。七月,天津失陷后,进京谒见慈禧太后,奉命帮办军务,领兵出战,在天津武清县杨村清军兵败溃退,李秉衡退守通州,服毒自尽。“事闻,优诏赐恤,谥忠节。”《辛丑条约》签订后,“联军索罪魁,请重治,以先死免议,诏褫职,夺恤典”。

(作者系抚宁县档案局局长 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qdwj6pZpIDM0133IPEEOne6KHq2D9L58o8ooUZajifh3v0a3zUI2GgyGSyFckd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