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价值与存在

我们探索价值概念的本质,不是讨论它的用法,人们在哪些意义上使用价值这个词语只能作为探索其本质的参考而不能作为其依据。任何概念的含义都是有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的,最抽象的概念也是从最具体的概念演化而来的。把价值概念局限于人类,虽然减少了理论上的麻烦,但缺少充足的理由。

人类范围的价值概念一般是从“需要”这个概念开始的。需要从最广义上讲,就是存在者的现实状态与其可能的最优化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形成势差,推动存在者趋向于实现可能的最优化状态。欲望是主体意识到需要后产生的实现需要的意向。广义的欲望就是万物自发地向其目标状态移动的趋向。宇宙中的所有存在者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关系推动着宇宙的进化。价值这个范畴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而且可以拓展到全宇宙。人类的认识发展本来就是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易到难的。

宇宙是存在者的总体。一切存在者都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复杂性、信息性这四种属性。不论这个存在者是在物理时空中的存在者还是在人类的心理时空中的存在者。不论它是可感知的实在,还是人类运用想象力虚构出来的存在者,都具有这四种属性。有人可能认为心理虚构的对象不占据空间,这其实是想当然。心理虚构的对象必然在大脑的相应部位有个神经物质与之对应,不论这个物质多么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物理空间。

一切存在者从产生到消失,其存在的量是可以计量的,我们用B表示某存在者从诞生到消失这一过程的存在量,用T表示该存在者的影响力的持续时间、用S表示该存在者影响力辐射的空间,用C表示该存在者影响的复杂性,用I表示该存在者的影响蕴涵的信息量。则有:

存在者的存在量就是存在者的影响的存在量。所谓影响就是一存在者作用于其他存在者而使被作用的其他存在者的存在状态发生的变化。存在者的存在量就是该存在者的价值。一切存在者都有价值量最大化的趋势,也有实现价值质最优化的趋势。这两种趋势总体上是统一的,一般情况下,状态最优化有利于价值最大化,但有时是有冲突的。为了价值最大化可能选择当下状态次优化,也可能为了当下状态最优化而牺牲价值最大化。存在者的价值量按照存在形态可以分为两部分,还没有实现的价值称为潜值,已经实现了的价值称为实值。任何存在者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质,存在量就是价值量。价值的质是该存在者所有可能的存在状态的集合。两个存在者各自的可能状态组成的集合之间的交集就是二者相互作用的价值的质。多个存在者的可能状态集合如果有交集,那么这个交集就成为联系这些存在者的纽带。如果有稳定存在的交集,这些存在者就组合成为一个系统。系统又成为更高层次的存在者。自然界不同层次的物质其存在量的数量级是不一样的,虽然从价值质上万物都是平等的,但从价值量上看人类是价值量层次最高的。物质的进化,除了物质结构复杂性、信息处理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进化外,还有存在量层次的进化,也就是价值的进化。

万物拥有价值、追求价值而不自知。人类是唯一具有清醒的价值意识的物种。人生价值就是追求价值量最大化,人的价值则是追求价值质的最优化,即实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追求扩大影响力是万物的本性,尼采将它称为强力意志,这二者是一回事,影响力就是价值量。人类追求长生不老或益寿延年,追求豪宅别墅、希望自己长得高大威猛或丰姿绰约,希望流芳百世或万人景仰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存在量,也就是追求价值量最大化。这个存在量最大化可以解释人的许许多多行为。比如,吸烟、酗酒、吸毒,有些人痴迷不悟,是因为在吸烟、酗酒、吸毒的过程中当事人感觉自己的存在量放大了。要戒掉烟酒毒最好的办法不是禁止,而是在当事人吸烟、酗酒、吸毒的过程中秘密附加一个让其感觉存在量下降、存在量很低的刺激过程。可以在烟酒毒里面适量掺杂一些让当事人感觉恶心难受的物质,重复几次彻底切断消费烟酒毒物质与存在量放大、存在感增强之间的链接。有些理性的自杀者之所以选择自杀,是因为当事人认为继续活下去存在量反而会减小,为了避免这一不利结果所以选择结束生命。而大多数人愿意忍辱负重,是因为希望将来总有存在量放大的时候,或者虽然忍辱负重但也有些生趣,存在量不高但也有些存在量,而且多活一天存在量就多增加一点点。

存在态就是价值质,存在量就是价值量。存在就是价值的本体,价值就是存在的影响。任何存在者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追求存在量最大化的主体,其它存在者对它的价值V等于其他存在者作用该存在者后该存在者存在量的增量ΔB。即V = ΔB.人的一切对象包括商品等对人的价值也只能用人使用后的人的存在量增量来表示。商品的价值量就是该商品的存在量,由商品交换前的存在量与交换后的存在量两部分组成。交换前的存在量用相关主体因为该商品而产生的存在量增量来表示,多数情况下这个增量是负数。交换后的存在量用使用者使用该商品后的人的存在量的增量来表示。我们把人的存在量称为生命量,那么生命量减量就称为生命成本LC,生命量增量就称为生命收益LR。商品的价值量GV就是因为该商品而产生的生命收益与生命成本之差值, GV = LR-LC.没有生命收益的商品没有商品价值,但仍然有其作为非商品存在者的价值。没有生命成本但有生命收益的商品照样具有商品价值。一切商品生产,都应当追求生产商品的生命成本最小化,即包括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劳动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总生命成本最小化,而不是仅仅追求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生命成本最小化。商品使用的生命收益最大化,应包括商品的消费者、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劳动者、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在内的总生命收益最大化,而不是部分成员的收益最大化。一切商品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收益服务的。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交换时的价值评价共识。人们的价值评价共识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商品价值与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该商品的市场有效需求量D与市场有效供应量S之比率D/ S,二是该商品的具有竞争关系的需求者数量QD与具有竞争关系的厂商数量QS之比率QD/ QS.供求关系就是这两个比率之积。价格与供求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当下的价格决定于当下的供求关系,当下的供求关系又决定于以前的市场成交价格。我们用P表示商品的交易价格,则有:

该公式表明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关系。厂商之间的竞争愈激烈对消费者愈有利,厂商会拼命降价来获取消费者。如果厂商出现寡头垄断,那么消费者就只有忍受垄断高价。消费者之间竞争愈激烈,对厂商愈有利,他会抬高价格以获取暴利。如果成立全国性的消费者联谊会,消费者所有的消费品都通过该独家消费者联谊会去购买,那么定价权就被消费者联谊会掌握,消费者联谊会就取得反向垄断地位,这样可能会有新的问题,但全国范围内成立若干家具有竞争关系的消费者联谊会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即可以防止联谊会被内部人控制,又可以对抗垄断商家的剥削。

单位商品凝结的社会平均生命成本与社会平均生命收益是相对稳定的。所谓社会平均生命成本是所有某种商品的总生命成本与商品数量之比,所谓平均生命收益是所有销售出去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生命收益总量与销售量之比。因此,商品价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但生命成本与生命收益不好计量,人们只好用货币单位来计量,所以商品的商品价值从形式上看就表现为市场均衡价格、公平价格等。否认商品价值的客观性稳定性,只承认商品有价格,不承认商品有价值,只能造成思想混乱和市场混乱。

劳动价值论强调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效用价值论强调消费者使用商品的效用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供求关系论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决定作用,从不同理论的侧重点来看都具有其合理性,但都有片面性,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彼此争论不休。劳动过程就是生命成本的付出过程,消费过程就是生命收益的回报过程。劳动价值论回答不了没有人类劳动耗费的商品价值来源问题,效用价值论回答不了效用相同的不同商品价值不同的问题,供求关系论回答不了不同商品的价格结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的争论耗费了太多太多的生命成本,现在应该到了冷静反思、平等对话,早日达成共识的时候了。

价值概念来源于人类对各种满足需要的对象的概括与总结,但价值现象不仅仅属于人类生活的领域。假如不是我们地球人,而是某个星球上的高等智能生命,他们也会提出和我们价值概念含义对应的概念。价值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的抽象,是大自然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冲突现象的概括。万事万物都有价值,不仅对人有价值,而且彼此之间互为价值对象。不仅具有对象性价值,而且具有主体性价值。也就是万事万物可以被理解为具有扩大自己存在量倾向的主体,不论它是一个电子还是整个人类社会。上帝、真主、天老爷等是人们能够想象出来的具有无限的存在量的主体。而所有存在者组成的宇宙总体就是存在量无限大的存在者,就是存在本身。人类就目前的视域范围内是最高的存在量层次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否定其他存在者的主体地位。佛性、自性、道性等都是用来表达同样的内涵的不同的词语,即一切存在者都有扩大自身存在量的本性,一切存在者都是它那个层次的存在空间里的主体。这个思想可以称为广义主体原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宇宙也是所有存在者的宇宙,形形色色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要努力克服的心理定式,人类不是万物的主宰,而是万物的同胞。中国古代学者早已达到的认识高度,我们当代人接受起来还这么困难,说明心理定式的影响有多大,提高认识,刻不容缓。达成共识,任重道远。 PCSsjWLW/OccBHg2Nfu5HUkSAI1EDdlaZc0kRSakwRHpgaFNHJtnmvybRTp1E9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