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流寓韩国的泰安名臣世家
——明末遗民王以文族系新考

周 郢

韩国历史上著名之“九义士”,乃指明清之际随同朝鲜质子入境的九位明朝士人。其中之王以文,传系明臣王楫孙。王楫为明泰安州人,故里即今岱岳区范镇大王庄。范镇王氏所藏道光钞本《王氏族谱》中,不少内容堪与韩国史料相印证。两者在王楫及其先世的记述基本一致,而王楫之后则存在较大差异。入朝王氏系出于泰安范镇王氏家族洵无疑义,但王以文是否为王楫之孙,仍有进一步查证之余地。

一、寓韩义士王以文与泰安人王楫

在韩国历史上,有一著名之“九义士”群体。此“九义士”,乃指明清之际随同朝鲜质子(入质清廷的朝鲜李朝王子)入境的九位明朝士人,分别为济南人王以文、青州庠生王文祥、东昌庠生王美承、临朐庠生冯三仕、琅琊进士郑先甲、通州庠生杨福吉、大同庠生裴三生、大同庠生柳溪山及杭州进士黄功,他们在朝鲜始终坚持反清尊明的政治立场,以皇明遗民自居,受到朝野尊崇。“九义士”之中,尤以最早与朝鲜发生联系的王以文家族受到后世关注。

王以文,原名凤冈(亦作凤岗),字岐阳,避走朝鲜后,朝鲜孝宗为易名曰“以文”。崇祯九年(1636)春,清军入侵济南,以文携家避居于海岛,次年孔有德陷皮岛,以文被获,被执送沈阳。时朝鲜李朝仁祖之子昭显世子(李 ,1612—1645)与凤林大君(李淏,1619—1659)正作为入清“质子”,居于沈阳,“一见而奇之”,遂将以文救出,“以为管下”。清廷入关后,朝鲜质子被释归国,王以文随同世子东渡来朝,朝鲜为辟“皇朝人村”以居之,李朝促其入仕,遭以文谢绝,唯以明遗民之身份策动朝鲜君臣反清复明。孝宗(李淏)逝后,以文自觉复国无望,“闭户自靖,不言世事”。卒后李朝赠以通政大夫等官。其子孙居朝亦以大明遗民自恃,朝鲜尊其为“皇朝人子孙”,免其钱粮兵役,厚赐衣廪。此后,以文五世孙王德一、王德九兄弟在京畿道加平郡西乡朝宗岩创建大统行庙(奉祀明太祖、神宗、毅宗)和九义行祠(奉祀九义士),成为朝鲜“尊周思明”的重要祭坛。庙祠建成后,王氏及“九义士”中其他三姓后裔大多移居庙旁,王氏更世守大统行庙,至今不替。据韩国方面调查,王以文后裔今散居于汉城(首尔)、釜山、京畿道、庆南道等地,人数逾 800。朝宗岩大统庙历经劫火之后,也于 1980 年复建并重开祭典,成为当代韩国一处重要文化遗存。 [1]

王以文族系及其入朝经历,在朝鲜李朝文士著述中多有记述:

李麟祥(1710—1760)《凌壶集》卷四《三科便览跋》:“皇朝(明)《万历三科便览》,别军职王某家藏也。丁丑(1637)之变,惟我宣文王以凤林大君入沈阳。有华人丰(冯)、田、王三姓者,不忍薙发,从大君东来。大君馆于宫门外,厚遇之。及王即位,讲北伐之策,录用三人者,大策未究而王薨。至我肃王(李惇),述宣文王(宣宗李昖)之志,筑坛于北苑,以祀神宗皇帝,名曰‘大报’。每岁三月,洁牲币、陈乐器以祀之。祀之日,王必躬诣,而亦命三人者之孙来观祀事,国人悲之。及我嗣王复述二王之志,录用三人者之后。丰氏已绝,田氏已著显。命授王氏之孙某军职,赐弓剑铠甲,护卫御驾,国人荣之。王某遂进《万历三科便览》。其先祖楫为山东济南人,登己未(1619)科,与袁公崇焕同门生,官至陕西按察使。从大君东来者,盖楫之子也。王览而感之,命藏于春官。命誊一本,卷首载传教,以赐王某,即此卷也。呜呼!原刻已断烂轶失,而年式履历间有存者。按癸丑(1613)科总考,为台山叶公向高暨方从哲。五经分考得士,履历可考者三十三人。……《诗》考亓公诗教,门生得袁崇焕暨王楫。……若王楫行能不著,而其子能不薙发以辱身,而从大君东来,是义士也!意楫亦贤士而世其家者欤?谨识此卷,以俟国有义举,而王氏之孙有执靮以从者。” [2] (按王氏所上《万历三科便览》,系万历朝所刊己未等三科进士之《履历便览》。)

成大中(1732—1809)《青城杂记》卷三:“孝庙在沈十年,清既克北京,乃许之返。山东人王凤岗、王文祥、冯三仕、柳许弄、王美承,大同人刘自成、裴成三,杭州人黄功等八人,从之而来。孝庙居之本宫侧,欲官之,不肯,愿俟河清而返,孝庙亦不强,而使衣食于官,后属之训局,今尽为委巷人。独美承无后。凤岗,崇祯名臣王楫之子,其后最繁。肃庙设大报坛,命以皇朝遗民之裔为领役将,凤岗之孙,为首任。英庙(英祖李昑)以其孙汉祯,为别军职,今上命以为骑士将,兵曹难之,上曰:‘天朝名臣之裔,岂不足为外国大将,而况骑士将乎?’卒除之。” [3]

成海应(1760—1839)《硏经斋全集·续集》册十五《风泉录·八姓传》:“余尝撰《皇朝遗民传》,历举八姓事。八姓者,庠生王凤冈、杨福吉、冯三仕、王美承、裴三生、王文祥、进士郑先甲、守备黄功也。……王以文,字岐阳,初名凤冈,山东济南人。崇祯名臣楫孙。崇祯丙子(1636),避寇皮岛。丁丑(1637),孔有德破岛,凤冈举家被俘,并其妻黄氏,拘之沈阳。凤冈时年十三。乙酉(1645),从孝宗东来。肃宗己卯(1699),殁于朝阳楼侧皇朝人村。年七十五。” [4]

金平默(1819—1891)《重庵先生文集》卷五二《传·九义士传》:“王庠生凤冈,字岐阳。宣文王取曾子以文会友之语,改名曰以文。其先济南章丘县人也。祖秀,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父忠推,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郞。” [5]

以上朝鲜文士所记王以文家世生平虽有差异,但多以为其先系出自山东济南,其祖(一说其父)为王楫。此一王楫,据刘冉冉博士研究,乃明末崇祯朝大臣:“经查阅山东省方志资料,再结合中韩古籍中关于王楫的记载,发现只有泰安人王楫符合‘崇祯名臣’、‘宁夏遇难’等一系列说法。朝鲜的王氏后裔曾向朝鲜国王进《万历三科便览》,言其家世,及王楫科考情况,文中清楚表明,王以文祖父王楫,‘登己未(1619)科,与袁公崇焕同门生,官至陕西按察使’,所以可以确定泰安人王楫当是王以文的祖父。” [6]

按王楫(?—1636),字济川,一字利川、梦符,明末泰安州(时属济南府)人。事迹以清康熙《泰安州志》卷三《人物》所载较完备:“王楫,泰安静封堡人。万历己未(1619)进士。初任柘城县,调繁安邑县,寻迁户部主事,司饷山海关。会逢兵变,阁部及道蒙难,公独全,崇祯嘉云:‘噪怨不及,操守可知。’迁固原道,升宁夏巡抚,以廉介执法忤悍将,遇害,时论伤之。” [7] 王楫科举及历官,与朝鲜史料所记王以文祖父情况大致相合,故笔者认同刘冉冉的上述观点。

二、泰安王氏族谱与韩国史料的比勘

刘冉冉虽认为泰安人王楫为王以文祖父,但限于所掌握史料,未能对王楫家族世系作一梳理。今利用新见泰安《王氏族谱》,对此进行补证。

方志所记王楫故里静封堡,即今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大王庄。笔者近赴大王庄探访王氏后裔,于王森林先生处,获见道光贰拾叁年(1843)钞本《王氏族谱》。此谱世系是以雍正三年(1725)所立“家东老林谱石”碑为底本,族谱所列世系除个别存有疑问外(如王桢《王槚墓志》列为王翠华子,而此则列为王翠兰子;王槚,墓志记为王楫之弟,而此则列为楫兄),大部则较为可靠,如谱所列王楫之兄王楠,即见于徂徕无盐山玉虚宫明天启六年(1626)《重修玉虚宫记》题名中:“崔家庄礼部儒官王楠兰芝(下残)。”足印证此谱之确。

范镇王谱中,关于王楫一系的记述,不少内容堪与韩国史料互相印证。韩国王氏谱牒中,以王以文五世祖王儒为始祖,王训为二世祖。但在道光族谱的世系中,始祖“儒训”二字共占一世行格。“儒”“训”应为一人。两谱于始祖记述不同,应是在迻录谱文中占行不一造成的差讹。或儒训为一人,误分抄两格(分为两世),或儒、训为两人,合抄一格,合成一人。何者为误,不能遽断。但两种谱牒所载祖名“儒”“训”两字完全相同,应非巧合。

韩国王谱载三世祖为“王翠华”,此名亦见于范镇谱中,记翠华为儒训之子,王楫之父,名下并系“生员”二字。康熙《泰安州志》卷三“封赠”载:“王翠华,以子楫赠文林郎、柘城知县。”又近世柴家庄所出《王槚墓志》记云:“先君讳槚,号从川,我祖第四子也。祖讳翠华,生四子,长曰桢,髫龄沾庠廪;次曰楠,授礼部儒官;三曰楫,癸(登)己未进士,官至中丞;四则我先君也。” [8] 可见王楫之父名翠华,洵无疑义。王儒训、王翠华皆系不见正史的人物,其名仅出现于方志、族谱与墓志,这些名字都与遥隔广海的韩国族谱记录相同,便印证了王以文家族确实源出于范镇王氏。

不过中韩谱牒的记录也存在明显差异。首先是王楫之子,范镇谱中楫仅有一子,名德昌,谱名下注:“临清卫守备加都司衔”。又雍正十一年(1733)邑廪生李成撰谱碑中称:“吾乡王氏,岱左望族,其先来自枣强,绵延数世,至利川先生(王楫)显名宇内,威振华夷,德昌其子也,因而守备临清。” [9] 再据明末毕自严《三叟同游记》:“渡渐汶河,有策马来追者,则年家王利川弟也。利川讳楫,泰安人,巡抚宁夏,死乱兵手。生平清绝,司饷辽左,一尘不染。且因亡弟冲阳(毕自隶)缺饷陨生,发愤抗疏。余在泰安,亟侦其庐吊之,或告以在乡而止,不知停柩。近此,真一交臂失也。询嗣人,止一子,伶仃穷约,不觉恻然。” [10] 所云利川弟即王槚,“一子”即王德昌。德昌后死于李自成大顺军攻入泰安之役,清初王度《伪官据城记》载:“时骂贼死于城头者,举人徐楠也;生员与贼巷战,为群贼射杀者,王德昌也。” [11] 韩国谱牒称王以文之父为兵部职方清吏王忠推(字礼守),忠推又系王楫之子。这些名字不见于范镇谱王楫子孙中,甚至在其旁系族人中,也找不出诸人踪影。故韩国王氏谱中所云王忠推等人世系,实堪怀疑。

对比中韩两种谱牒所记世系,便会发现两者在王楫及其先世的记述基本一致,而王楫之后则存在较大差异。此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即韩谱中之“王忠推”即“王德昌”之别名,王以文为德昌之子,因浮海异国,范镇谱牒失记其名。另一种是,王以文家族虽称为王楫之后,但并非嫡裔,仅是同族(金平默《九义士传》称以文“祖秀”,“秀”字为王楫之侄行辈字)。这在泰山文献中亦有类似事例,如清初泰安隐仙观道士路圆守,康熙间所立《徂徕山礤石峪赡田碑记》碑称其为“汶上路大司马之后”,但核查《汶上路氏族谱》,圆守并非万历兵部尚书路迎之孙,而是路迎之兄路进之孙。其称“路大司马之后”,当因路迎为汶上路氏最为著名之人物。王以文自称王楫之后,或出于同一种考虑。总之,入朝王氏系出于泰安范镇王氏家族洵无疑义,但王以文是否为王楫之孙,王忠推是否为王德昌,仍有进一步查证之余地。

在明清易代巨变中,泰安几个世家如赵弘文家族、王度家族、施天裔家族大多幡然改节,出仕新朝,而王楫族人则坚持反清,不惜远托朝鲜,抱节以终,此除了王以文个人民族气节所使然,亦缘于王楫忠贞抗清的家风。在王楫一生宦业中,有一段追随重臣孙承宗抗清的经历,孙承宗在《高阳集·文》卷十二《贺刁诚如以户部郎再视北平饷事序》中称:“予再视师渝水(指辽东),一时所与同心戮力,则宣化陈白岳视关,嘉定孙大东、泰山王利川(楫)视兵,鱼台王景虞、江津刁诚如视饷,罔不各具材操,递驱筑力,以左提右携。”。 [12] 另外,王楫生前曾与朝鲜士人交游,申钦《象村集序》中便引述“泰山王楫梦符甫” [13] 之说。这些,当对王以文有所影响。

在王楫故里存有多处遗迹。清《泰山志》卷十三《郡邑》载:“王楫墓,县东四十里渐汶河侧,明宁夏巡抚。” [14] 今墓已无存,其神道碑原立于柴家庄渐汶河畔,“文革”中被仆毁,仅存残块。另在徂徕崔家庄,还有王楫故宅,民间称为“王宅”,1980 年代门前存石狮一对,依稀可追中丞府旧规。王楫虽远仕边陲,然对故乡泰山深怀情愫,除了刘冉冉文所举碑石外,王楫还有一首《登岱》之作,见于方志著录。诗云:“曾闻五岳首推尊,况复巡游载典雅。禋祀繇来表海东,登临始觉小天下。云随野马日翻飞,泉挂流虹时倒泻。汉柏秦松长护灵,碑名无字纪封社。” [15] 远寓三韩的王以文族裔,于朝宗岩下翘首西望,遥怀故国,心系祖根,盖良有已也!

附:《王槚墓志》

《王槚墓志》刻石,现存泰安市范镇柴家庄,系在该庄王氏林中出土。志主王槚,为王楫之弟,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崇祯十三年(1640),崇祯十六年(1643)葬于祖茔。墓志为正方形,边长 0.63 米,楷书。墓志中提供了王楫家世、生平的一些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原文如下:

墓志」

先君讳槚,号从川,我祖第四子也。祖讳翠华,生四」子,长曰桢,髫龄沾庠廪;次曰楠,授礼部儒官;三曰」楫,癸[登]己未进士,官至中丞;四则我先君也,祖母冯」氏,丁亥生先君于黄钟元日之丑。年八岁,祖捐」馆,事祖母以孝闻。祖母患足瘫,尝以口吮。娶母高氏,」善事祖母,无异先君。先君年及壮,孝名益彰,庠举」于州,及于抚按,抚按咸旌焉。睹汶水之溺,因造义」舟利行人。乐后学之成,尝置塾师,成贫生。生平乐」高阳,弗私女色,虽处宦第,不骄不亢,不茹不吐。崇」祯庚辰岁,先君以瘫症,乃殂落于阳月念八日之」丑。不孝冲年入泮,有赖义方之训者多矣。先君之懿」德徽行,其敢为先君泯乎!虽不尽述,谨陈一二,」以志不朽。」

男挺秀志」
崇祯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立」

参考文献

[1][6]刘冉冉.明末赴朝山东移民王以文及其后裔研究[J].暨南史学,2012(7).

[2][朝鲜]李麟祥.凌壶集[A].韩国文集丛刊(第 225 册)[M].首尔:景仁文化社,1991.

[3][朝鲜]成大中.青城集[A].韩国文集丛刊(第 248 册)[M].首尔:景仁文化社,1991.

[4][朝鲜]成海应.硏经斋全集[A].韩国文集丛刊(第 273—279 册)[M].首尔:景仁文化社,1991.

[5][朝鲜]金平默.重庵先生文集[A].韩国文集丛刊(第 319—320 册)[M].首尔:景仁文化社,1991.

[7][11][清]邹文郁,朱衣点,等.泰安州志[Z].清康熙刊本.

[8]周郢.泰山文史丛考[Z].泰安:泰山区档案馆,1992.

[9](泰安)王氏族谱[Z].道光贰拾叁年(1843)钞本.

[10][明]毕自严.石隐园藏稿[A].上海: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第 1293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明]孙承宗.高阳集[A].四库全书禁毁书丛刊·集部(第 164 册)[M].济南:齐鲁书社,1986.

[13][朝鲜]申钦.象村稿[A].韩国文集丛刊(第 71 册)[M].首尔:景仁文化社,1991.

[14][清]金棨.泰山志[A].泰山文献集成(第六卷)[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5.

[15][清]黄钤.泰安县志[Z].清乾隆刊本

[作者简介]周郢(1970—),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载于《泰山学院学报》2016 年第 5 期 WUYkCsBVibfjAKrmgqcB7N8pvc44SKOk8B/AYNac4rnmFFnUKF9CVHGUYwncc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