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坛泰山
——泰山与中国政治文化

魏 建

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泰山的: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的确,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对泰山的认识。有人说,泰山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的缩影”;还有人说,“泰山文化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最形象的代表”;又有人说,“泰山是个‘大文物’”……我说“泰山是个大天坛”。

一、泰山始终吸引着中国历代最高当权者的眼光

泰山很早就与中国政治发生联系了。上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以泰山象征高大、象征稳重、象征安定、象征悠久,继而看作民族精神的象征。《史记·封禅书》开头就告诉我们:自古以来承受天命的帝王……没有见到祥瑞之象而不到泰山去封禅的。最早记录这一现象的《管子》中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包括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大禹、成汤、周成王等。自有正史以来,中国有影响的政治家大都来到泰山。仅皇帝就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北魏太武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十多位帝王先后到泰山封禅祭祀。还有一些帝王虽然没有到泰山拜祭,但表现出极大的恭敬,如元世祖、后唐明宗、明太祖等人对泰山神称号的加封、诏封或改称;还有的一而再、再而三准备到泰山封禅,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成行,如唐太宗等。

在古代中国帝王眼里,泰山是关乎生死、关乎尊卑、关乎交替、关乎天道、关乎风调雨顺、关乎国泰民安、关乎至高无上、关乎江山永固的神山,岂敢不对它顶礼膜拜?

二、泰山封禅浓缩了中国的皇权文化

封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们为什么那么关注泰山呢?

先得从封禅说起。封禅是古代帝王最高的祭祀礼仪活动。要知道封禅有多么高贵,你就去天坛吧。天坛是紫禁城的三倍。皇帝按时都得来,到了这里无不低三下四。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祭天。北京的天坛距今才500 多年,而5000 年以前就有封禅了。北京的皇家建筑是很讲究地点选择的,日坛在正东,月坛在正西。天坛却不在正南,北京最重要的建筑大都建在中轴线上,偏偏更重要的天坛却不是,正南偏东。有人说,这是泰山的方向。在过去几千年、或许是万年以上的中国历史上,封禅,不在京城,几乎都是在泰山举行。泰山就像是一个大天坛。

在泰山上筑一个土坛进行祭天仪式,报上天之功,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地,报大地之功,就叫“禅”。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积土为坛意味着增泰山之高以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到泰山附近的小山丘上堆积泥土,来增加地的广厚以祭祀地神,报答厚土的功绩。这就是中国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其实,是中国古代政治和迷信造就的特异现象。

我们的先民在大自然面前非常的渺小,他们想借助于更强大的力量——神的力量,在最接近上天的地方,表达他的心愿。那么谁来主持这个表达呢?当然是他们的领袖人物。这个在泰山上主持祭祀的人获得了一种特权,只有他能联系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也就是说,封禅使帝王成为唯一能够沟通人与天两个世界之间的人。于是,他作为“受命于天”的身份和世俗世界臣民领袖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类似这种有特权的人,世界很多民族也有,可是他们的权力有其他力量约束,至少神权可以限制王权,当然后来还有出现了“法”等其他的力量来约束和监督皇权,中国却没有。泰山封禅非但没有限制反而强化了这种最高权力。从泰山封禅你可以看出来从神权走向王权,而且神权不断地强化了王权。

例如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就想到要借用泰山封禅巩固自己的统治。封禅对于秦始皇来说有两个问题,一是合理性,二是合法性。合理性是他封禅的资格。从周成王到秦始皇,中间约 800 年没有一个帝王封禅泰山。就连称霸春秋的齐桓公也因封禅资格被迫放弃。此刻,秦始皇既自负,又心虚。自负的是,他觉得扫平天下的人最有资格;他心虚的是,被征服的六国不服,他统治的资本还不够。他须要向世人打出奉天承运的旗号,强化他统治天下的合理性。封禅的资格是合理性问题,封禅的规范是合法性问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封禅泰山的第一人。表面来看,秦始皇的封禅,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的诞生与泰山成为江山一统的神圣象征联系了起来。其背后是:皇权求助于神权—神权使皇权得以强化—帝王正统地位由于封禅而得以彰显。这是秦始皇留在泰山封禅历史上更深层的东西。

封禅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礼仪形式。泰山是帝王的舞台,封禅在封建中国的政治系统中是“正统”的体现。封禅是正统地位的标志,是昌平盛世的标志,是四海宾服的标志,是丰功伟业的标志。泰山给历代帝王增添了神秘的权威;封禅告祭又把泰山抬到了无比神圣的高度。后来,封禅成了一种中国皇权的象征。在封建中国借祭祀天地完成对皇帝的崇拜,也就是借机实现对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崇拜。慢慢地,泰山封禅就不断强化这种皇权意识形态。所以,研究封禅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中国封建文化意识形态里面一些深层的东西。泰山封禅生产这种权力关系,更能再现这种权力关系。了解了泰山,你就能了解中国皇权文化的大部分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读懂了泰山,谁就读懂了中国的皇权。

三、泰山“独尊”:“正统”与“道统”的结合

泰山像是中国政治的大舞台,台上的主角无疑是皇帝,配角有王侯将相、三公九卿,还有一些文人墨客。有帮忙的,有帮闲的,也有跟着起哄的。他们与专制的君王和被愚弄的百姓一起,演绎着泰山独特的政治文化。

封禅在封建中国的政治系统中是“正统”的体现。然而,从秦始皇开始,“正统”一直在寻求“道统”的支持。泰山封禅制度的儒家化,起始于汉武帝,完成于东汉。汉武帝独尊儒术,他的封禅礼仪多用儒家文献的东西作为装饰,如巡狩制、明堂制、社祭制等。到了东汉,儒家文化和封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了,以近乎国家大法的形式给固定下来。泰山封禅仪式由简陋到成熟的过程,是儒家文化逐渐渗透的过程。封禅得到了儒家思想的支撑,和儒家学说里面阴阳、天地、祖宗等学说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符合道统的封禅礼制。过去封禅只是人家皇帝的事,和读书人没有关系。此后,因为儒家化了,它就是大多数读书人的事了,甚至是大多数臣子的事了,大家都关心了。中国传统文化“正统”与“道统”的合流,最终使泰山封禅在封建中国的礼教文化系统中占据最高的位置。如果说秦始皇的封禅是政权借助于神权,那么到了汉代形成的封禅礼制是正统借助于道统。正统是统治权力的至高无上,道统是思想文化的至高无上。泰山封禅把这两个至高无上的东西紧密结合在一起。

“正统”与“道统”的结合使得泰山封禅不仅仅是对封建中国最高权力地位的肯定,而且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关的封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信仰体系,久而久之,封禅变成了古代中国帝王象征性的意识形态话语实践。

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虽然在泰山上的封禅活动停止了。但它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的“独尊”地位并没有变。康熙皇帝御制《泰山龙脉论》,力倡“泰山实发脉于长白山”之说。这既能弥合满汉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又能为满人入主中原提供“合法性”和“正统性”的依据。

泰山既是一个大天坛,又是一个展露帝王野心的舞台。古代中国的绝大多数帝王都想过封禅泰山,但大都没有实现。除了正式的封禅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未实现的封禅计划和祭祀仪式背后的封禅企图。多少未封禅的中国帝王,不择手段地要圆他们的封禅梦。一次次完成和未完成的封禅仪式,一次次幻想或流产的封禅梦想,无不折射出了中国政治的风云变幻。

此外,有关泰山封禅和祭祀的历史文献,也多与中国政治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封禅和祭祀的祭文,多是封建帝王上欺天帝、下愚万民的体现。什么“以美利利天下”“以厚生生万人”等等。来泰山封禅和祭祀的帝王,有几个不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不过,从字里行间还是能够读出岁月的变迁,江山的更易,帝王的夸饰与无奈,百姓的痛苦与挣扎;还能读出不知多少权贵的生死荣辱,进退浮沉;也许你还能从文字的背后发现政治的权术和阴谋,发现沉潜于其中数千年的历史规律和宦海奥秘。

总之,泰山文化凝结着中国文化里最神圣的东西。它不仅是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封建政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泰山封禅、祭祀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政治变迁史。

[作者简介]魏建(1958—),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载于《泰山学院学报》2009 年第 1 期 bG5KTs95fYjRxKA7ZzQgPMk7goaQ8t3z5WOBlZK86hrSi60kKyYuW7qyUCi1Kc3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