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心下一代工作·

〔概况〕

2017年,武平县各级关工委、关爱工作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遵照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原则和“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动员和组织全县“十老”人员,扎实工作、砥砺奋进,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党建带关建”制度机制、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法治教育、打造“种子工程”升级版等工作率先在全市展开,对弱势和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关爱和帮扶帮教、扶困助学、保障机制的落实等工作也走在全市前列。

〔基层基础建设〕

2017年,县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党建带关建”的要求,重抓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对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机制、班子配备机制、工作队伍建设机制、思想作风建设机制、阵地建设机制以及工作经费保障机制。2017年8月17日至18日,龙岩市关工委落实“党建带关建”要求暨开展“创品牌,树典型”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武平县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东出席会议并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讲话,县委书记陈厦生到会致辞,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宇川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党委真带动 关工有作为》的经验介绍,城厢、中山、永平等3个示范乡镇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材料。县委决定对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关爱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县委督查室于9月26日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各系统党(工)委发出了《关于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关爱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的通知》(武委督〔2017〕4号),并根据中共武平县委、武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关爱工作的实施意见》(武委〔2016〕151号)要求,将《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分解成3大项16个小项的督查内容。在各乡镇和县直各系统自查基础上,县委督查室组织力量组成两个督查组,于11月27日—12月6日,对17个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系统党(工)委和县委政法委展开全面认真的督查。督查结束后,形成了专项督查报告,呈报县委。此次督查,客观地肯定了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问题,全面梳理出了基层班子、队伍、制度、作风、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弱项和短板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在广大青少年中持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组织报告员进校园、社区、农村、机关和企业宣讲,通过宣讲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作用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增强了广大青少年养成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据统计,全县青少年接受此项教育的人数为17132人次。与县委文明办、县“诚促会”、县教育局联合在全县校园进行“诚信”专题系列教育活动,以“诚信讲座”“诚信征文”“诚信知识竞赛”“诚信示范学校和诚信之星评选”等载体,培育学生的诚信理念和诚信自觉。将县关工委与县文联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制作成光盘唱片,在全县校园、社区、机关、农村和企业学唱、教唱、传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践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入脑入心,营造起了全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氛围。结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需要与青少年投身参加实践的特点,县关工委倡导并印发了要求全县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到的“十要十不要”。这“十要十不要”,得到县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福建省关工委网站和龙岩市关工委《简报》都予以刊登,全县基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组)都以黑板报、专栏和立牌悬挂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倡导。组织全县“十老”人员和广大青少年,讴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要求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大召开时和召开后,全县关工委、关爱工作团(组)及时组织“十老”人员和广大青少年收看收听十九大直播盛况,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县关工委、县关爱工作团于10月20日发出通知,提出了“迅速认真组织学习、广泛深入开展宣传、联系实际促进工作”的三条要求,并梳理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简明要点20条,印发至各基层关工委和关爱工作团(组)。

〔青少年法制法治教育〕

持续开展了法制法治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知法守法水平。2017年,全县关工委、关爱工作团组织报告员进校园、行政村(社区)和企业,以“以案释法”“以法析案”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法治教育106场次,受教育青少年165032人次。尤其是城厢镇、中山镇和县政法系统关工委等单位,还把青少年中的“16种”对象和“十老”人员家属及其亲属,分别集中起来,以“以会代训”方式进行法制法治教育,并提出“率先遵纪守法、率先教育好子女学法、懂法、护法、用法”。全县各中、小学校关工委还开展了“禁毒、禁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有力地促进了武平县社会的和谐稳定。

持续开展“平安武平”“平安校园”建设和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行政村(社区)”活动。以学校、行政村(社区)为单位,扎实开展以“应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无失学、无辍学;留守儿童流动学生无因父母亲人不在身边而失去监护;考上大学的新生无因经济困难而入不了学;社会闲散青年无失业;青少年无违法、无犯罪;刑满释放青少年无重新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八无”学校、行政村(社区)创建活动,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犯罪。据统计,全县53所中小学校保持了“零犯罪”记录,“零犯罪”行政村(社区)增加到162个、乡(镇)增加到5个,分别达到全县行政村(社区)、乡镇总数的74%和29%。

落实结对帮扶帮教。全县各级关工委、关爱工作团(组)在摸清本辖区弱势和特殊群体青少年(即:“16种”对象青少年基础上,动员和组织“十老”人员与“16种”重点对象青少年,开展“一帮一、一帮X”或“一教一、一教X,几教一”的结对帮扶帮教活动,不断创新结对帮扶帮教方式方法,分别采取了对症结对、亲情结对、邻里结对、师生结对、专业结对、经济结对和就业帮扶、创业帮扶及思想帮教、法律帮教,并签订了“老同志与青少年结对互动共进认定书”,确保各项帮扶帮教措施落到实处,让每位被关爱对象都能得到温暖和关爱。

〔农村青年创新创业与“种子工程”建设〕

县关工委、农业局、林业局、人社局、团县委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推进农村青年创新创业与打造“种子工程”升级版工作。按照《关于大力促进武平县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和推进“种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共培训农村青年创新创业“种子”438人,着力提高农村创新创业青年“种子”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技能和水平;县、乡(镇)“五部门”的干部、技术人员,分别与“种子”项目建立挂钩联系责任制,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为“种子”创新创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帮助“种子”排忧解难;6月23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和“种子工程”建设推进会,对评选出的武平县首批22名优秀“种子”给予表彰授牌和每位优秀“种子”5000元的扶持奖励资金。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武平县青年创新创业与“种子工程”建设是持续向好,领导和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运行机制系统严谨、保障和激励措施有力有效、创新创业人数明显增多、“种子”与典型项目数量增加、质量与规模效益显著提高。

〔扶困助学多措并举〕

全县各级关工委、关爱工作团(组),围绕扶贫攻坚,根据精准扶贫要求,多措并举,开展解困助学活动。一是向上级关工委、慈善组织争取扶持资金;二是牵线搭桥,组织协调,积极争取县内外爱心团队、爱心人士襄助;三是从关心下一代工作基金合法运作收益中提取大部分资金。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县关工委共筹措扶贫助学资金52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学生297人,其中大学新生176人。乡(镇)、行政村(社区)、学校、企业关工委发放助学金212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学生1462人。

〔调研和信息工作〕

深入基层,加强调研。2017年,县关工委、关爱工作团领导围绕重点工作、重大活动,进村入校下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超过20项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工作,开展活动和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加强信息工作,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推介纵向横向的好做法好经验,取得了好成绩。2017年,县关工委、县关爱工作团共编发工作动态、要闻、信息123条(篇),其中,编发《简报》12期,刊发信息93条(篇)。中国火炬杂志网和中国关工委网各刊登1篇,省关工委网刊登20条(篇),《福建老年报》和《闽西日报》各刊登1篇,省关工委《简报》采用12条,龙岩市关工委《简报》采用15条,共计被采用刊载49条(篇)。 oi4xMm8mXwiS6ued+kwQtuFijdNXXKHidQua5ywi/Nohcr/RnyKrAmMaXpmQ6oa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