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政法工作·

〔概况〕

2017年,武平县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的总体战略,围绕发展稳定大局,狠抓综治平安建设责任落实,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履行《2017年龙岩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书》,平安武平建设呈现新态势。2017年,是武平政法综治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圆满完成了全国林改现场会、厦门会晤、十九大、第六届海峡两岸定光佛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政治活动安保维稳任务,做到了“零差错”“零失误”。在省、市政法综治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武平县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2013—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政法综治平安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强化政治担当,全面履行综治领导责任制〕

履行“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责任 把“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贯穿工作始终。把做好全国“两会”、厦门会晤、党的十九大期间维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来抓,认真落实省、市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县委常委会11次研究部署维稳工作,对各级各部门重要岗位关键少数,特别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提出“抓党建、抓发展、抓稳定”的主旨意识。十分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分别于5月、10月、12月三次研究政法干部提拔任用,对政法干部队伍进一步调整充实,对乡镇综治、司法、派出所的一线维稳力量进一步选优配强,提任正科职9人、副科职40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禁毒、厦门会晤安保、烟花爆竹专项治理、矿山治理等涉稳工作,在工作经费和人员编制上优先安排保障。2017年,县财政预算安排政法综治经费4185万元,其中年初预算安排3453万元,追加支出732万元,比2016年增加1512万元,同比增长57.99%,仅厦门会晤安保专项经费就达1000多万元,真正把维稳保障列入优先。

履行“立足武平保全局”的主体责任 2017年,县委、县政府立足武平站位全局,把守稳入闽“护城河”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和主责意识,树立“本地稳保全省稳,本地安保全省安”的全局理念,设立7个省际公安检查站,其中一类检查站3个、二类检查站1个、三类检查站3个。厦门会晤及党的十九大期间,投入1023万元,如期完成7个省际检查站升级和改造建设任务,投入警力1000名,抽调207名平安志愿者参加检查站查控勤务,其间共核查人员20万人次,其中排查重点人员5137人次,核查车辆5.1万辆,抓获在逃人员16人,查获吸毒人员57人,非法入境人员17人;查获醉驾4起,毒驾7起,缴获冰毒1380.48克,管制刀具164把,扣押封存无人机1台,查获被盗车辆1辆,非法运输烟草1车计2600斤,拦截劝返涉稳人员15名。

履行“带头示范促稳定”的第一责任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履行维稳属地责任,对涉稳相关文件、动态信息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并始终关注相关问题化解动态。县综治委主要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履行综治平安建设第一责任,县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2017年执结各类案件1944件,同比上升21.7%,执结到位标的额7292.5万元,同比上升81.1%。累计发出查询指令8.15万次,布控车辆600辆,查扣车辆56辆,查封房产230处,司法拍卖87批次,累计拍卖车辆48辆、房屋37处,成交金额5490.9万元,比增675.9%,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85万元;曝光失信人员信息5960人次。县检察院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批捕126人,起诉347人。重点打击涉麻涉毒犯罪,批捕21人,起诉18人。强化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发出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等66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落实检察环节治安防控要求,改进风险评估预警、检调对接工作,促成刑事和解5件,和解金额210万元,连续28年保持无涉检赴省进京上访。县公安局立各类刑事案件771起,同比下降24.9%,破各类刑事案件394起,破案率51.3%,比升6.63%;其中命案发3破3,继续保持命案全破。查处受理治安案件859起比降38.86%。2017年,交通安全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75次,比降22.68%,死亡人数22人,比降8.33%。全年,累计在册社区服刑人员456人,其中缓刑446人,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参与群体性事件和重新犯罪的现象。全县各类刑满释放人员1661人,安置帮教率100%。

〔突出主题主线,打好重大活动安保攻坚战〕

全力打好“全国林改现场会”安保攻坚战 2017年7月25—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武平县召开,这是一场由本县自主承办、规格最高、要求最严的全国性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在省、市政法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扎实细致工作,实现会议安保维稳零差错,零失误。组织协调有力。县委、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安保维稳工作。安保维稳组认真制订工作方案,严密安排部署安保工作。挂钩乡镇县级领导带队督查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维稳工作,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工作措施。协调配合有序。县委政法委充分发挥指挥协调职能作用,协调指导全县排查矛盾纠纷158起,化解115起,排查重点人员25人。协调教育部门抽调181名教师参与交通安全志愿服务。协调重点乡镇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警卫基础调查和相关人员政审工作,对道路沿线1000多户房屋房主进行摸排,对重点人员进行分解跟踪落实。安保措施有效。县公安局抽调精干人员,先后10多次开展现场、活动路线和驻地踩点察看,反复修改完善安保和警卫方案。交警大队对交通安保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反复论证,全面细致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协调上杭交警大队抽调40名警力参与主要路段执勤。县交通、公路局部门对所经道路全面整修,开展沿线边沟涵洞疏通、绿化整修补种等。县防火办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管控森林火灾隐患点,严格控制野外违章用火。县信访部门排查出林改现场会所涉信访事项24件,由县委督查室和县政府督查室进行跟踪督办。

全力打好“厦门会晤”安保攻坚战 县委、县政府主动担当守好入闽“护城河”,为全省大局做贡献。周密部署全面推进。成立厦门会晤安保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安全保卫、信访工作、舆情导控四个工作组,分别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召开安保维稳领导小组专题会议30场次。广泛动员全民参战。组织动员600多名警力参加省际边界检查站查控勤务,其中市公安局2批次支援力量165人,贵州警院增援学警214人,县级投入警力100多人,县公安局7名局领导、信访局3名局领导轮值带班全程驻站督导指挥。17个乡镇61个综治成员单位动员近1000名干部参战。阶段作战有序实施。备战阶段制定方案、排查风险打基础,做实做细各项基础性工作。临战阶段重点检查风险隐患、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物品行业、群防群治体系等方面落实情况。实战阶段全面启动“护城河”,对入闽人员车辆货物全面检查。决战阶段启动社会面最高等级防控和查控勤务,对重点人、事、物和目标严防死守。专项行动全力攻坚。开展5个方面22类126项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调处,排查重点人员5710人次、重点行业601次、重点部位555个、重点问题532个。排查风险隐患问题161件,均全部化解稳控到位。清查整治旅馆业等住宿场所890家次。清查整治网吧136家次。检查寄递物流企业及网点561家次,发现整改问题114个。清查出租房屋2682户,登记流动人口1412人。

全力打好十九大安保攻坚战 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持续深入开展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防止境内外敌对势力各种干扰破坏活动。加强涉稳信息收集研判,密切注视社会面动态,开展网上24小时巡查,共收集上报网络舆情信息59条,妥善处置聚集上访3批次263人,及时消除了社会不良影响。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党的十九大期间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安定,重点人员稳控到位,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事件。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着力改善基层基础设施 连续四年将高清视频监控项目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2017年,全县投入1080万元,新建第四期高清监控项目和搭建社会视频共享平台,共享平台接入规模达3000路。2017年,全县共接入联网平台841路,占任务数700路的120%,全县入网视频监控总数达1759个。新建一类高清视频监控探头200路,完成社会视频联网共享平台搭建和社会视频传输专网建设,搭建县综合平台1个、二级平台20个(交警平台1个、派出所平台17个、社区平台2个),截至11月27日,全县65个社会单位视频专网已对接,接收社会单位视频监控530路,全面完成年度建设联网任务。

着力完善基层基础平台 县级综治中心建成并投入实体化运作,运行机制正在进一步对接完善。全县17个乡镇综治中心全部实现挂牌及机构组建,并实体运作,覆盖面100%。村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挂牌、机构组建,完善了制度建设等。社区网格化方面,平川南门、河西、东城、西城等社区开展围绕服务、管理、共建三项职能建立服务上门的工作机制,加大投入设立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室、心理咨询室。

着力健全基层基础制度 强化综治维稳责任追究,制订《武平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追究补充规定》,对履行综治维稳工作职责不力,视情形给予综治预警、黄牌警告直至一票否决。2017年,像洞镇党委政府因党委主要领导违法犯罪被一票否决,中山镇龙济村委会、东留镇苏湖村委会因禁毒工作排查管控不到位被“黄牌警告”。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绩效管理考评,作为县对单位综治和“平安单位奖”考评的重要依据。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导致不良后果的,倒查追责。推行电信、移动、联通网络运营商客户实名登记制度,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危险物品、制爆原材料管理,严格落实凭证购买、实名登记、报告异常等制度。全面归集管理全县法人、自然人违法犯罪记录,建立动态管理、实时监督的综治维稳信息库,2017年审查单位185个、干部任免人事350人次、县乡“两代表一委员”85人次,否决3人。

着力壮大基层基础队伍 坚持志愿服务与平安创建相结合,组建130人“梁野平安义工”志愿服务队;各乡镇组建17支志愿巡防队伍,巡防队员170人;企事业单位内保队伍623支1924人;全县219个村居共有2037名网格管理员;全县专职辅警巡防队伍17支88人,综治协管员219名。厦门会晤期间,根据17个乡镇和10系统不同情况,在全县组建27支平安志愿者队伍10052名平安志愿者。全县招聘反邪教协理员17名,采取县聘乡管模式,每人每月工资1800元,全部列入县财政预算,实现每个乡镇有一名反邪教专职人员,12月15日,由县防范办组织上岗业务培训。选聘村级反邪教宣传员219名,每人每月发100元补贴,所需经费由乡镇统筹解决,实现全县村居全覆盖。现有各级调解组织240个,老干部调解员1196名。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重点难点问题整治〕

烟花爆竹重点乡镇整治方面 十方镇对3家烟花爆竹经营企业、16家零售店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强化安全设施,加强人员培训。落实《十方镇高梧片区烟花爆竹生产经营户转产转业扶持办法》,积极实施土地连片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组建了顺兴农机、顺达植保、高棚果蔬等3个农民经济合作社。建立烤烟种植基地1800多亩,工厂化育秧基地1个,种植葡萄300亩、蔬菜5000多亩,解决了2000多个劳动力就业。县政府印发《关于武平县禁止经营燃放的烟花爆竹品种和中心城区限放范围的通告》,县纪委印发《关于开展全县党员干部签订支持烟花爆竹禁燃工作承诺书的通知》,全县党员干部职工签订烟花爆竹禁放承诺书,烟花爆竹消费市场逐渐缩小,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2017年,查处非法销售、储存烟花爆竹案件30起,收缴非法销售、储存各类烟花爆竹3300件,排查烟花爆竹批发、零售企业消防隐患6处,整治6处。发出责令整改指令书22份,复查意见书22份,责令关闭1家。

涉麻制毒专项攻坚治理方面 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禁毒工作,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武平县2017年涉麻制毒重点整治攻坚实施方案》,将禁毒工作纳入文明单位、平安单位、绩效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2017年以来,对中山镇龙济村、东留镇苏湖村给予综治“黄牌警告”,发文通报4次,约谈12人次。扩大宣传营造禁毒浓厚氛围,建立禁毒文化主题公园,发放禁毒年画3万张,举行110媒体进警营活动,组织青少年普法禁毒巡回演讲16场。突出重点加大排查整治力度,重新摸排确认重点对象1173人,重点场所187处,查获武平籍涉麻制毒嫌疑人6人,武平籍外流人员涉麻制毒嫌疑人3人。实行乡镇、村居、网格员多级管控责任机制。截至2017年底,没有发生涉麻制毒“窝点”案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县财政预算禁毒经费100万元,各乡镇和禁毒成员单位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管控方面 5月启动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建档工作。截至2017年底,一类闲散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失学40人、16~ 25周岁失业18人;二类农村留守儿童1671人;三类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6 ~ 25周岁)86人;四类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30人;五类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本县没有。对以上人员实施分类管理、结对帮教、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开展“法律服务进校园”活动,举办“学法用法,构建和谐校园”专题法律讲座。2017年,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各类法治宣传与实践活动106场次,受教育青少年9.1万人次。处置化解一批危害校园安全不稳定因素,重点清理和整治学校及周边的小食杂店、娱乐场所,取缔无照经营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出动执法人员840多人次,检查音像制品经营店91家、各类“游商”书店和书屋530家,收缴非法图书2194册,非法光盘2500张。部门和乡镇分别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建立联系联络和督导检查制度。人社部门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培训指导力度,60名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社会闲散青少年通过就业帮扶在县内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落实年均3万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费。

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救治方 将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作为综治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乡镇对村居下发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易肇事肇祸严重障碍患者排查建档、居家监护、随访评估、送治送诊、救治保障、属地管控等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全县登记在册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246人,报告患病率4.51‰。建立排查发现、筛选甄别、建档监护、定期走访、医疗收治、“一历五单”交接管理等一套完整无缝、封闭运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新模式,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设立县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助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基金不少于30万元。“救助基金”由县新农合管理中心经办管理,并对基金报销、结算等进行规范。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对履行监护责任的179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兑现奖补资金39.64万元。2017年,未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件。

利益诉求群体管控方面 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人员,县委书记陈厦生主持召开越战老兵代表座谈会,了解党和政府优抚优待政策落实情况,当面回应诉求,化解稳控了越战老兵群体,该群体近年来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原广西守备1师部分退役人员,4月,县领导丘善辉、许仁贵、钟发贵分别带队,组织综治、公安、信访、民政等单位负责人,会同各责任乡镇,深入乡镇村走访慰问、宣传政策,往厦漳泉走访在外人员,面对面宣传政策。该群体在厦门会晤、党的十九大期间得到较好稳控。原民办代课教师群体,符合补助对象已经落实政策,目前该群体基本稳定。“善心汇”群体,通过提前介入宣传,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已经得到化解。

〔深化改革,打造社会综合治理特色亮点〕

民主乡“五联五建”省级和谐边界治理模 民主乡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与广东平远、江西寻乌地缘毗邻,是龙岩市唯一地处闽粤赣边三省结合部的山区乡镇。为加强闽粤赣三省边界乡(镇)村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社会管理的综合能力,由民主乡发起,闽粤赣边4乡(镇)、11个村共同参与,开展党建工作联促、综治维稳联防、人口计生联动、经济发展联推、生态环境联保等活动,争创“五联五建”。近年来,成功调处10多起边界涉林权、涉水事、涉事故、涉交通等矛盾纠纷,实现边界就地化解稳控目标。

永平中湍村民俗文化与法制宣传融合模式 以民俗文化为载体深化平安创建,促进传统文化与平安建设有机融合发展。成立一支20人绝技表演队和“群防群治”工作组,夯实“群防群治”群众基础。建立民俗绝技乡土人才档案,通过各类人才群策群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形成乡土旅游产业,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举办大型绝技表演活动,让群众在欣赏绝技表演中学习党政方针政策,在民俗文化发展中融入平安建设新内涵,提高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积极性。

桃溪新礤“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平安创建新模式 打造新礤村平安和谐示范村,探索将客家文化、宗祠文化、乡村茶产业融入平安和谐创建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推行“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平安创建模式,村“两委”牵头,组织动员60多户群众捐资捐物捐出老宅基地,自发建成村民议事中心、乡村文化大舞台、村民活动广场等公益项目,以平安共建模式和平安文化阵地,激发和凝聚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平安和谐村居创建。2009年以来连续8年获得县级“无讼无访村”称号,2012年以来连续6年获得市级“平安和谐村(居)”称号。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

平安和谐景区共建共治共享示范点 在梁野山景区周边乡村开展平安和谐村(居)+平安和谐景区的创建活动,县综治委制定下发了创建方案,明确创建标准、促进措施、激励办法等,梁野山景区运营商、景区主管部门以及景区所在村和相关部门协同“六好、六无”,实现“三同步”。以景区发展带动群众开办森林人家27户,户年均收入达18万元,以平安创建为纽带,服务和配套景区接待功能,满足游客吃、住、行、购、娱需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平安景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岩前东峰“平安三级联创”样板村 以“平安和谐村居”创建契机,围绕平安和谐村居“一少五无六好”的创建标准,通过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抓社会治安防范、抓村民自治、抓村容环境整治等,推进美丽东峰建设。东峰村村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民风健康,社会治安良好。东峰村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市委、市政府“平安和谐村居”荣誉称号;2014年被列入福建省“宜居环境村庄建设示范村”、福建省“绿色村庄建设示范村”、龙岩市“土地整理示范村”;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数字家庭示范村”“县级文明村”。

寄递物流三集中运营新模式 武平供销通达物流有限公司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推行集中分拣、集中运输、集中投递“三集中”模式。全县县、乡、村61服务点按照“统一运输、统一分拣、统一揽投、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建立快件分拨场地、安检设备、监控室等场地。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严格落实“三个100%”,将违禁物品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确保寄递渠道安全畅通。“三集中”模式助推县内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县内农产品网络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2017年,公司共对外输送百香果20多吨,价值近1000万元;芙蓉李100多吨,产品价值约200万元。

创新信访教育训诫机制 针对当前群体性问题多发频发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存在信访违法行为取证难、时效性差、操作程序复杂等问题,对群体性上访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教育训诫,能起到以案说法、训诫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由县信访联席会议制定出台《武平县信访违法行为教育训诫办法》,实施以来共发出训诫书20份,教育训诫37人次,多起群体性上访问题得到妥善处置。该机制得到市政法委高度肯定,并以市信访联席会议文件在全市转发推广。

推行“五五调解法”机制 县司法部门在拓展和完善“村民说事说法室”“法宣中心户”“无讼无访村居”、人民调解以奖代补等项目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武平县司法行政新的工作品牌——“五五调解法”:五分钟到场、五心工作法、五联机制、五分钟制作协议、五天内回访。通过运用“五五调解法”,及时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该机制推行以来,全县共受理化解矛盾纠纷5581件,调解成功率97.9%,防止群体性械斗8起68人,防止群体性上访26件263人,防止民转刑案件26件70人。这一典型做法在省政法委官方媒体“清朗天空”亮点栏目刊载。

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机制 组建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积极探索群防群治“三五”工作机制(即组建五支队伍、筑牢五道防线、开展五个联动),组建梁野(南门社区)平安义工志愿服务队。现有队员120余名,在警务室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成立以来,共协助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起;共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组建梁野平安义工被市公安局评为“十大精品工程”,被《龙岩改革情况交流》《闽西通讯》刊载及《人民公安报》、《法制今报》、龙岩电视台、闽西新闻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深化法治主题宣传阵地 推进“法律六进”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制定《武平县“法律六进”工作制度》,并完善了《“法律六进”工作标准和考评细则》,培植了县级“法律六进”各类示范单位30个,每个乡镇培植了2个以上先进典型。新建了12个农民法治文化园和行业法治文化阵地。县级“民主法治村示范(社区)”,培育校园法制阵地,先后培育打造武平职专、武平二中、县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学校、县实验小学、县第二实小等校园法治阵地样板。 WbNJKrUDlEf3r6orZAOSD/RqwvCFLygCRHwl5w5z9rnXZJvPUyY89frvZ05gng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