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7年,全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方向导向,着力求实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理论武装扎实有效〕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有力。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画好理想“同心圆”,激发发展“精气神”。打造“龙头”品牌,强化中心组学习。制定理论学习制度、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举办13期县委中心组学习,其中,举办“梁野讲坛”专题讲座7场,开展环保专题学习研讨1次。依托“三支”队伍,推进理论普及。在强化中心组学习、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同时,抓好三支队伍、一个平台(“小蜜蜂”宣讲队、业余讲师团、县委宣讲团,微信平台),以多层次多形式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宣讲,持续巩固基层思想阵地,打通“理论下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坚持打牢思想理论基础,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舆论导向,严管各类意识形态阵地,不折不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全县未发生严重意识形态错误问题,牢牢把握住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主流舆论强劲有力〕

整合媒体资源,创新手段方式,聚焦重大主题,引导社会热点,发展“公约数”不断扩大。媒体融合增添新动力。整合广播电视台、报道组、网络新闻中心等县内媒体资源,成立全市首家县级全媒体新闻中心,打造“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全媒体融合生产“中央厨房”,走出一条“互联网+宣传”的新路子。对外宣传提升美誉度。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宣传先行”,全力造势,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武平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价值持续提升。据统计,全年在中央级媒体报刊(或央媒网站)发稿120多篇,《福建日报》发稿125篇(头版8篇、其他版面头条23篇、专版5版),《闽西日报》988篇(专版10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2条、简讯1条、《焦点访谈》1条,省电视台156条,市电视台755条。《福建武平网》微信公众号稳居全省政务公众号前20名。特别是全国林改现场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央媒齐聚武平采访报道,集中刊播武平林改新闻稿60多篇(条),一时间,中央、省、市联合发声、网上网下全面开花,层次之高、密度之大、质量之优,前所未有,让武平“破天荒”成为全国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迅速成为全国“网红”。舆论引导汇聚正能量。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建“515”网络红军,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加强网上舆情收集,规范舆情处理流程,精准、精细应对中远上城“维权上实小”、中堡尾坑库建设、十方学生打人网络视频等舆情事件,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与稳定。

〔社会风尚文明和谐〕

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引,厚植城乡道德土壤,放大典型示范效应,提升社会文明风尚。典型选树可亲可学。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动员全县干群和师生学先进、评先进、推先进、当先进。2017年,共向省委、中央文明办推荐各类好人12人,其中刘星光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3人荣登“福建好人榜”、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组织开展“最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10户“五好”文明家庭并推荐到省、市进行参评,其中高添平、钟红玉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罗三凤、兰华生家庭荣获“省最美家庭”提名奖荣誉称号、“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文明创建有力有效。全力推进总评年创城工作,制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绩效奖惩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创城“五项工作机制”,探索出革命老区县、中央苏区县的文明创建之路,文明创建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11月,武平县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同时,平川镇保留“全国文明乡镇”荣誉称号,城厢镇园丁村、中堡镇远富村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文化发展惠民利民〕

坚持事业和产业共进,硬件和软件齐抓,活动和作品并重,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建成了一批文化设施。着力完善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实施一批文化发展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依托主题公园、道德文化墙等宣传阵地开辟文化长廊,构筑立体式、多方位的农村文化平台。象洞镇被评为全省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乡镇。举办了一批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四进”、“三下乡”、文化艺术扶贫活动,以及“文化梁野”群文系列活动、片区农民文化体育节、客家戏剧联盟展演周活动,为城乡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一批活动品牌。重点打造了“元初客家欢”乡村春晚、“客家汉剧”、“农家欢·村村乐”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从“傍品牌”到“创品牌”转变。“元初客家欢”乡村春晚成为全市文化品牌。成立闽粤赣边客家戏剧联盟并通过文化部文化品牌项目评审,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汉剧《百姓镇轶事》获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三等奖。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组织编撰出版《梁野文库》系列文化丛书,其中《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武平大赋》《武平风物》已出版。壮大了一批文化产业企业。新增1家规上文化产业工业法人企业、3家规上文化产业服务业法人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45.2%,增幅25.9%。客都汇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省文化产业重点园区,是全省13家、龙岩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园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雨中游丝》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竹之韵》作品获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品优秀奖,《自然·守望》《佛净心灵·皂来健康》2件作品获首届龙岩市十佳文化创意产品奖。 RMMYh/zUu0hewKZPAAb3C4sp2EX0xug89AfXqRSXF1shiHCNfB3uKha3ur9bNn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