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本书的结构安排

总体上讲,本书首先由导言部分提出研究税收负担问题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对国内外税收负担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掌握税收负担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其次对税收负担进行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宏观税收负担进行实证分析。适度、公平、效率始终是贯穿于理论研究、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和实证分析的三条主线。

具体而言,在税负研究综述部分,以研究时间为纵线、地域为横线进行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从税收负担的经济含义入手,逐步深入地研究税负主体、税负客体、税负的相关范畴,乃至我国宏观税负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合理税负进行理论研究。在量化分析方法部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税负量化分析方法,选择我国宏观税负量化分析方法,以指标体系法作为研究我国宏观税负的基本方法,以模型分析法和弹性分析法研究税负的适度问题,以差异系数法研究税负的公平问题。在实证分析部分,以合理税负的基本要求——适度、公平、效率为主线,分别进行了税负的适度分析、税负的公平分析和税负的效率分析,并提出实现税负适度、税负公平、税收效率的有益建议。更进一步,在适度分析中,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宏观税负变动趋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出我国最优税负;在税负的公平分析中,分别从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三个角度研究我国税负差异,计算出税负差异系数,全面反映我国地区税负差异程度;在税负的效率分析中,根据税收效率的本质要求,分别对税收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为量化方法研究,包括第三章;第三部分为实证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第一章,税收负担及其形成原理。借鉴不同学者对税收负担经济含义的界定,提出本文对税收负担的界定。本文结合国民经济运动过程,对税收负担的主体及其特征、税收负担的客体及其特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从而形成一定的税收负担概念体系。并深入探究了税收负担最终形成的作用因素,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一定时期政府的职责、公共商品的提供、经济发展状况、非标准化税制实施的范围、政府收入结构和税务管理能力六个方面。

第二章,合理税负的理论研究。实现合理税负是一国政府在设计税制和制定政策、发挥税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的最终目标,也是本文研究税收负担问题的主要目标。在对各个经济学派税收理论中的税收原则归纳和借鉴的基础上,从我国实践出发,确定我国税收负担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从我国税收基本原则的要求出发,探究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认为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征管能力和政府职能范围等。依据合理税负的内在要求和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对合理税负进行理论上的界定。

第三章,税收负担的量化方法研究。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以指标体系法为基础,主要采用模型分析法、弹性分析法和差异系数法进行税收负担适度分析、公平分析和效率分析。在模型分析法中,利用宏观税负形成模型分析在宏观税负的形成过程中, GDP及各构成要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程度;利用宏观税负的经济影响模型分析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宏观税负对国民经济总规模及各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在弹性分析法中,用税基弹性反映税基变动对税负变动的敏感程度,揭示税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在差异系数法中,设置税负差异系数法,以一个数值来全面反映税负差异的总体情况,便于税负差异的国际比较和动态分析。在指标体系法中,设置了包括 3 个子体系、13 个指标在内的宏观税负指标体系。

第四章,税收负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宏观税负适度是实现合理税负的基础和前提。本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税负适度的实证分析的有益尝试后,采用本文确定的税负水平、税负增长率和税收弹性等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小口径宏观税负都呈现出先降后升之势,但与世界众多国家相比,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仍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经济增长、物价变动、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税收收入增长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增长始终具有正影响,物价变动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有时为正有时为负,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近年来对税收收入增长具有正影响。最后,借鉴前人关于税负适度规模的研究成果,建模计算出我国的最优宏观税负。

第五章,税收负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税收负担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税负的不公平,税收负担的公平分析就是要研究我国宏观税负的差异状况及其原因,本文认为,我国宏观税负的差异主要包括税负的地区差异、产业差异和所有制差异。在不同地区税负差异分析中,从税负差异变动趋势、税收收入弹性系数、税负差异系数三个方面对我国各省(市、区)、三大经济区税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税负差异系数。在不同产业税负差异分析中,从产业税收、产业税负、产业税收弹性三个层次逐步深入地进行了税负差异分析。在不同所有制经济税负差异分析中,重点进行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税负差异、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税负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形成我国税负差异的主要因素,即经济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进行分析。

第六章,税收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从税收效率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出发,分别对税收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进行分析。在税收的经济效率分析中,重点研究我国税收经济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找出提高税收经济效率的有效途径。在税收的行政效率分析中,采用征收成本率、人均征税额和税收成本收入弹性三个指标,分别对税收征管机构效率与纳税遵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征税额的持续增长对我国税收行政效率提高具有主导作用。最后探究我国税收行政效率提高的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

第七章,实现合理税负的政策建议。总结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我国税收负担在适度、公平和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合理税负的尝试性建议: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税负适度;促进税收结构平衡发展,实现税负公平;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BCQplDh+Z4RpEPZfHmE+KUQHdG+9egMI+JpxylkmzPIWugh2hy3UV9AopVYOyW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