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税负研究综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税收经济学一直将税收负担作为研究社会经济资源在国家与其他主体之间合理配置的主要对象。但是,对税收负担的理论研究在不同时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

传统的西方税负理论对税收负担问题已有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阐述税负思想,探究税负的基本原则,提出进行税制设计和税负调整的政策主张。

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在税收政策上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实行公平、中性的税收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主张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只生产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以换回生产上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凯恩斯学派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认为税收对总产出的乘数效应是负的,主张政府应当降低税负,刺激消费需求和私人投资。

供给学派认为较高的边际税率妨碍了经济活动的水平和增长率,因而主张大力削减边际税率。拉弗曲线更是成为里根政府重要的税收政策依据,它表明政府的宏观税负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上可以取得最大税收;而且取得同样的税收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低税率也可以取得同样多的税收。但不同税率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

现代西方税负理论的研究已从纯粹的理论研究转向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从现代大量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来看,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就税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区别。

Stokey和Rebelo (1995) 对美国的数据研究表明,税收改革对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结论在理论上是稳健的,实证上也是一致的。类似的国别研究,如Mendoza等(1997) 对 18 个OECD国家的研究, Myles (2000) 对英国的研究,都表明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或是非常微弱。

一些学者通过国别研究得出了税收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的结论。 Bibbee等(1997) 利用OECD国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平均税率、边际税率还是平均直接税率,税收都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此外, Karras (1999) 对 11 个OECD国家的研究均表明较高的税率对于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率有着长期的负影响。

还有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得出了税收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Uhlig和Yanagawa (1996) 利用世代交叠内生增长模型的研究, Turnovsky (1996) 和Capolupo (1996) 的研究均表明税收具有正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Capolupo (2000) 在Barro (1990)和Lucas (1988)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在他的新模型中,政府投资公共教育从而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为了平衡预算政府对产出征税。他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征税是用于生产性的目的,所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学者们在研究税收负担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同时,还进一步从税收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国外学者通常是从对资本所得征税、对劳动所得征税和对消费征税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于资本税,学者们的分析比较一致,认为其存在着扭曲效应,降低了经济增长率。对于劳动税,学者们对其是否存在扭曲效应持不同观点,实证分析结果也各有不同。对于消费税,争论的焦点在于效用函数,如果效用函数不包括闲暇,消费税被划为非扭曲性税收。

Milesi - Ferretti和Roubini (1998) 的研究表明收入税降低经济增长率,消费税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闲暇的定义。在实证研究中, Bleaney等(2001) 的研究表明消费税是非扭曲性税收,利用非扭曲性税收来为生产性消费融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扭曲性税收则降低了经济增长率。Daveri和Tabellini (1997) 的研究则表明劳动税的扭曲效应要大于资本税和消费税。格雷纳(2000) 利用数理模型得出结论,扭曲性税收(所得税)提高税率意味着对资本收益征收更高的税收,抑制了私人投资,从而减缓经济增长,非扭曲性税收(消费税)不影响私人资源的配置,对于经济增长率没有直接的影响。 Zeng和Zhang (2001) 得出了同样的研究结论。

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各国纷纷推出减税计划和方案,调低税负,形成了新一轮世界性的减税趋势和浪潮

我国将税负作为一个重要的税收理论和实践课题展开研究始于 1985年 ,之后,见诸于专业期刊的这类文章逐渐多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集中于企业税负实证、税负政策原则、国际比较三个方面,此时的研究大多就税论税,尚未将税负置于国民收入流程中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税负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90 年代初,我国经济界、理论界及财税部门的许多有识之士就认为,税收的运用和对税收的认识必然要有一个质的飞跃,积极投身于新税收理论研究之中,成立了《税收与经济》丛书编委会,动员各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税收理论研究,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税收理论,为我国税制改革和税收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1997 年,中国税务学会针对当时税收的难点、热点问题,确定了税收负担问题、增值税问题、出口退税问题三个研究课题,先后在西安和成都召开研究会,并以两次研讨会提供的论文为基础,出版了《税收负担研究》,认为税收负担问题是税制的核心问题,该课题从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外、规范与实证的对比分析中研究了我国当时的税负水平,确定了我国合适的税收负担水平,分析了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企业负担重与财政困难并存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21 世纪初,国内很多学者也就我国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刘溶沧、马栓友(2002)通过对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增加对资本课征的税收负担会降低投资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影响供给,从而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增加对劳动课征的税收负担,会降低投资率,通过收入效应刺激劳动供给,但对技术进步没影响 。郭庆旺(2002)通过对 1994 年我国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变化的分析,研究了该时期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在不考虑财政支出增长效应的情况下,税收收入的连年超常增长是不利经济增长的 。安体富、岳树民和袁有杰(2002)从宏观税负的定义入手,通过对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的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为-0.894 。马栓友和于红霞(2003 ) 、李永友(2004 ) 、李晓芳(2005) 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税收和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王维国和杨晓华(2006)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东部经济带平均宏观税负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而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宏观税负低于东部经济带,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纵观国内外税负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的历史,税收负担理论研究尚有待向更深层次开展,对合理税负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税负的量化分析方法还有待于创新,实证分析的内容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进行深入系统的税收负担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对我国税收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J/ue3vxnR73Ek6DT0NMmkIGiJffaf5PyOwHLgkf0SOgf+F5E4Y1LhfNfLLR6c0Y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