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青少年媒介使用势不可挡

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全球性、多元性、快捷性、交互性等特征,深深吸引了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乐于挑战的青少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特征也造成了青少年信息选择的迷茫、自我认同的焦虑等问题,并催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步性。

一、青少年媒介使用存在问题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青少年对网络、手机等媒介的频繁使用,较之以往可以更快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但也造成了种种隐忧。

(一)媒介载体依存度超标

当手机与互联网碰撞后,擦出的火花着实难以估量。调查结果显示:上网的时间达 1 ~ 2 个小时及 2 ~ 4 个小时的青少年分别占了 26.91%和 42.86%,上网时间达 4 个小时以上的占 13.29%;青少年使用最多的信息来源工具,99.7%是手机、电脑(含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终端。 但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对于社交媒体的使用缺乏自制力,把消遣娱乐作为其接触互联网的主要目的,耗费大量时间沉溺其中,以寻求社交媒体带来的感官刺激。

(二)媒介信息甄别能力较弱

当代青少年习惯网上阅读,但对于所获信息的评判力还十分有限,对于负面信息的甄别能力堪忧。在媒体内容建构的过程中,体现了内容生产者的意图和内容接收者的阅读偏好,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媒体叙述中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对于媒体的特征和实质,青少年们还缺乏充分的了解,对于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警惕,容易将媒体的虚构世界与现实的真实世界混淆。

(三)媒介资源有效利用不足

尽管青少年各方面的能力都渐趋成熟,但仍缺乏利用社交媒体为完善个体良好发展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尚且不能很好地将自身所需求的信息与媒介所能提供的强大的内容相结合。除此之外,对于媒介信息制作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在网络发布信息时缺乏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责任意识,仅将其作为情绪发泄渠道,在网络平台肆意发布非主流信息。

(四)媒介道德水平表现堪忧

不必讳言,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就当前来看,青少年的网络失范行为集中体现在网络语言随意、网络价值观念模糊等,且大部分青少年对网络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缺乏了解,网络信息肆意滥用,使得网络信息侵权现象成为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常态。 浏览不良信息、充当电脑黑客、发送骚扰短信与垃圾邮件、手机偷拍等现象在校园里也时有发生,而相关媒介素养教育与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却尚未步入正轨。

二、青少年媒介使用痼疾根源

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之所以容易落入精神、经济、信息和交往等陷阱之中,和国内社交媒体飞速发展但各级各类网络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密切相关。一方面,信息时代社交媒体的新兴和崛起,给传统的管理部门带来了全新的应对课题和有别于以往的新型挑战。同时,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也在不断侵蚀着网络思想阵地,西方各种敌对势力也在想方设法利用社交媒体手段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各种思潮鱼龙混杂。青少年一旦放松了理想信念,思想上就很容易受到侵蚀。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对媒介素养的养成方面,家庭和学校大多疏于引导,普遍缺失系统课程和深入学习。同时,青少年天性热衷尝试各类新鲜事物,追求新奇独特的情感体验,往往感性认知多于理性判断,加上安全防范意识有所欠缺,因此往往容易迷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各种陷阱之中。

(一)青少年容易沦陷于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社会,存在形式的虚拟性、内容的多样性、认同的非标准性、传播的时效性、管理的自治性以及交流的开放性等特性,不再有绝对权威的存在,任何人都可以借其进行交流沟通。但这种交流沟通也隐藏着潜在的利害之处,并对现实世界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大量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封建迷信、谣言蜚语、虚假新闻、反动言论等毒害信息及低级趣味的网络文化,不经意间便在网络上泛滥。正因如此,网络舆论也极易成为信息舆论系统的不稳定因素,对青少年带来各种消极影响。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和极易被复制的特点,毒害信息在网上滋生蔓延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传统媒介。加之我国网络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实现全面监管的难度较大,这在不同程度上都提升了各类不良信息传播与接收的可能性与影响力,很难将网络中的不良因素彻底消除。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更强化了社交媒体的网络属性,对网络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信息发布量与发布速度空前,监管机构很难实现完全切除与及时消除不良不实信息的传播并规避安全漏洞,缺乏有效的约束与整顿机制,甚至有时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大量不良影响之后才被发现。

(二)青少年容易受害于现实社会的不良之风

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也使之习惯于利用日渐成熟的电子商务,在网上购买教材、衣服、生活用品等,也可以在网络上交易二手商品,甚至完成手机充话费、更改电话服务套餐等。社交媒体时代催生了各类新行业、新契机,也潜藏着无数的隐患,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也从现实社会向网络阵地扩散,源自社会的各类政治经济污浊信息、非法恶意行为也常常在社交媒体平台寻找出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互联网+”对于经济的推动更是不容忽视。许多青少年也纷纷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创业,这确实激发了青少年自立自强、敢于拼搏的精神。但值得警惕的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青少年群体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建立的时期,缺乏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极易受到网络文化负面侵蚀的干扰。利用社交媒体隐蔽特性所进行的诈骗、诽谤等,对于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正常精神状态甚至个人物质财产安全,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不断侵蚀网络,加上西方敌对势力针对青少年在意识形态上的渗透,让青少年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思潮涌动。可惜的是,青少年的辨析能力还不够强大,一旦放松了理想信念,就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青少年容易偏离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轨道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几乎是伴随社交媒体的兴起、发展与繁荣的各个阶段。由于社交媒体时代实在太过来势汹汹,故学校和家庭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均存在一定的缺失。学校教育更多聚焦于学业成绩上,对青少年的社交媒体素养教育几乎空白。家庭教育则更是长期“缺位”和“失语”,尤其是因为家长本身不太了解社交媒体,或由于事务繁忙,因此对青少年均疏于教育引导。

当代青少年群体大多是“95 后”,其成长轨迹几乎与社交媒体同步发展。1995 年,水木清华BBS揭开中国高校论坛序幕,论坛用户使用习惯与功能模式影响至今。1999 年,腾讯开发即时通信工具腾讯QQ,以其即时沟通性方便青少年网络生活。2002 年,国内各门户网站相继开通博客服务,促使博客成为精英知识群体散播理念的平台。 2004 年,手机报出现,以其图文并茂、易阅读、受众广等特点,使之成为高校教育的辅助利器。2006 年前后,实名社交网站校内网(即人人网)凭借限制IP及大学电子邮箱注册机制开创了真实的网络体验。在此之后,社交媒体持续发力:2009 年,新浪公司推出微博;2011 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2012年,安卓智能App广泛研发,不断有新兴社交媒体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新抓手。这八类社交媒体的代际递变,也在青少年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打下了烙印。

青少年的成长既有幸见证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兴起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碰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新问题、新情况。国内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对社交媒体这一全新的课题,确实在课程设置、日常教学等环节上相对滞后,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总体而言,当前的教育改革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虽然历经多次,但指挥棒依然离不开高考、中考这一主旋律,学业成绩始终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关心的话题。因此,“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已被广泛呼吁,但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实际的学校课堂教学实践中,依然是被压缩和规避的。面对纷繁复杂、众声喧哗、瞬息多变的社交媒体时代,学校教育也显得形式单一、办法不多,只是简单停留在社交媒体技术的使用和培训层面。在如何积极应对社交媒体时代出现的各类形色不一的成长陷阱时,教育青少年如何切实提高自身的社交媒体素养,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世界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方面,学校教育对此显得拖泥带水,收效甚微,家庭教育则更显苍白无力。

(四)青少年容易迷失于新鲜事物的价值迷宫

青少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追求新奇体验,在社交媒体时代似乎如鱼得水,热衷于虚拟世界的无限可能,但往往感性认知多于理性判断,很容易迷失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各种陷阱之中。换言之,因为年轻勇于探索,但也因为年轻疏于防范。

正值青春岁月的青少年正处豆蔻华年,是天生的探险家,是无畏的旅行者,自由自在体会着激情四射、活力无限的青春时光。但是,网络世界恰好是万物共生、善恶并存的丛林地带。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身上拥有勇闯天下、无惧无畏的个性,与社交媒体虚实结合、真伪难辨的特性刚好“一拍即合”,形成共振,使之乐于畅享网络世界。除此之外,青少年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喜欢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挑战,而社交媒体的无线畅通也为之打开了一扇疆域广阔的虚拟世界大门。

然而,青少年毕竟心智不成熟,自我把控能力有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尚处于逐步成型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袭和影响。在面对一些诱惑和陷阱时,可能就会显得盲目无知,而误入歧途、走上弯路。除此之外,青少年更容易沉迷网络,误入成长陷阱,还受到周围同伴不良共性的同化:当从紧张有序的高中学习一下进入相对平缓安逸的大学学习时,心理的懈怠感导致的学习目标涣散、学业成绩下降、社交恐惧等接踵而来。种种的不适应,很可能导致其选择到社交媒体上逃避,将时间、精力无谓地消耗在虚拟世界中。 随着手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青少年课堂里的“手机党”已经是屡见不鲜了,部分青少年痴迷网络的程度甚至到了“癫狂”的状态。越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越有可能躲到虚拟世界里寻求慰藉,进一步拉大和现实生活的脱轨距离。

由于生活经验有限,青少年较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蛊惑,加上安全警惕意识相对薄弱,在鱼龙混杂的虚拟世界生态环境里,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恶意利用,可能会迷失在光怪陆离的网络陷阱之中。社交媒体,可谓“三教九流,一应俱全”,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如何能够自如翱翔其中不受污浊,实现健康茁壮地成长成才,确实是一个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去解决的问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其成长成才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程。正因如此,教育者必须顺应社交媒体时代迅猛发展的潮流趋势,想方设法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社交媒体应用素养,不断提高其辨识网络陷阱、规避网络风险的能力,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其勇做网络世界的佼佼者,争当网络时代的弄潮儿。 Pq7Mx7puZZh3XR3eogi7rg5/h8hXJi1B9X9FALnyckv2erBCVArNVjyCbBTkPs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