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文化的这一特点十分突出,学者们普遍认为它有三层意思:其一,从文化出现的顺序上看,先有民族文化,后有世界文化。其二,从文化的关系上看,民族文化是基础,跨民族交流的先进的世界文化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根据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的先进与落后的状况可以预示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其三,从文化的内容上看,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又都分为两部分:民族性文化与世界性文化。当今的学者何星亮提出这一点。何文指出:一些西方学者早已提出,科学技术及其物质文明是世界性的。伦理、制度、礼俗是民族性的。〔见《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云南社会科学》(昆明),2002. 5.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3. 1. 〕

我认为大体上这样分是可以的,但若从伦理、制度看也不绝对是民族性的。这是因为人性(善恶、需求,欲望与理想)一样,所以各国遵从的美德,家庭、社会伦理秩序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真、善、美、正义、勇敢、节制,与中国孔孟、墨子所倡导的仁爱、智勇、礼仪、诚信、节俭、兼爱、大丈夫养浩然之气,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皆有相似之处。

社会制度也都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社会的相似的阶段性发展。都有母系社会—父系社会,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的发展(但也有特殊性,如中国云南的摩梭族至今仍处于母系社会阶段。阿拉伯人至今还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女人。见陈建民的《当代中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因此文化又有它的选择性特点。人类总是选择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利的文化。所以人类才能不断进化,不断发展。《圣经》中的祭司撒母耳统治时期,犹太人见周围的民族都建立了国王统治的国家(奴隶制社会),他们的民众也向撒母耳提出了这样的政治要求。

再从精神文化上看,人类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开始都是民族宗教,发展壮大之后,他们不断向外传播,现今都已成为世界性宗教,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劝人为善,讲博爱,救济困苦中的人们,成为民众寻求精神寄托的所在。

如果说民族性最强的文化,应该是礼俗部分:礼仪、民俗、传统节日、地方语言、丧葬祭祀的形式、禁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等。而服饰文化也常受外来影响,中国近代以来流行西服、牛仔裤(源于美国西部),因为长袍不方便,所以才改革,才引进。而阿拉伯人仍穿长袍,因为沙漠风多、燥热,长袍走路往体内灌风,防风防晒,有许多好处,因此民族特色十分突出。

禁忌的民族性更强,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就有语言、行为、宗教、习俗方面的诸多禁忌,如前几年郑州还流行过本命年穿红裤头、红腰带可以避邪的说法。这常常是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其变化也十分缓慢,地区传统文化越强,禁忌也越多。而禁忌又是人们寻求生存安全的一种需求与象征性信息,也是一种戒备心态。它是精神文化中较难改变的习俗文化。只有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之后才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但科技与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却仍然存在宗教复兴的现象,这种禁忌归根结底与人的复杂的精神现象有密切关系。 676IKfnp976CfXjEZ78BHid5Ji4Zx2SdWyA7S/37sPt+xAxo5DI0WuSCr2vRsX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