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本研究的必要性

作为语言的中心成分,词汇在语言习得和交流中占据着中心位置。著名词汇学家McCarthy (1990)曾经说过,一个学生第二语言的语法无论学得多么好,语音掌握得多么漂亮,如果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但是长期以来,在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词汇教学和研究一直被二语习得研究者所忽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应用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研究者对二语教学与研究领域备受冷落的“灰姑娘”——词汇的兴趣与日俱增。第二语言教师逐渐意识到词汇知识对于语法习得、话语理解等的重要性,研究者对词汇习得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关于双语心理词库、词汇习得、词汇储存、提取及使用的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广泛接受的系统的词汇习得模式(Schmitt & Meara, 1997:18)。对心理词汇本质的调查初步回答了这一问题:与母语者相比,二语者的心理词汇是怎样组织的?但是,很少有人研究二语心理词汇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正如De Bot等(1997:311)指出的那样,“理解词汇知识的本质需要考虑心理词汇的组织和语言加工机制。”

借鉴一语心理词汇研究的理论和发现,二语研究者进行了相关调查,但结果还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有的认为二语心理词汇无论在系统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不同于一语心理词汇(例如Meara, 1982,1983; Read, 1993,1998 等),其他的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和运作与一语很相似(例如Maréchal, 1995; Singleton, 1999)。有些研究者认为高级二语学习者能够对非常熟悉的刺激词产出更多聚合反应,而组合反应更少并提供了证据(例如Namei, 2004; Söderman, 1993 ), Nissen & Henriksen (2006 )和Wolter (2001 )等却发现,即使母语者也产出了更多的组合反应。为了解决这些互相矛盾的观点,需要有更多的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为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做出了极大努力并取得重大进步,然而关于心理词汇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国内研究大部分是对心理词汇的介绍,有数据支持的不多,运用词汇联想测试进行调查的更不多(张萍,2009;张淑静,2004),因此不能清楚明白地揭示心理词汇的发展模式。为弥补这一空白,作者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了实证调查。 4DWo55oYDUYoRuG0wCrJ9tS3/qdSztRalrgvzpfD16LVhbCTiDVLlRBnwS5r49d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