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6 结论和未解决的问题

经历了长期的冷落之后,二语词汇教学研究近来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很多词汇组织结构的调查,认为一语心理词汇以语义网络或语音网络的形式储存。在心理词汇的研究模型中,扩散激活模型在描述词汇组织模式方面更有前景。

Jiang的词汇发展三阶段理论揭示了二语词汇习得的全过程,就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而言,形式和语义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起着不同作用。一语和二语词汇联想研究表明:第一,一语和二语心理词汇都会经历“组合→聚合”反应的转变,高频刺激词和熟悉的刺激词多引发语义反应,即组合、聚合反应,而低频刺激词和不熟悉的刺激词多引发语音及一些无法归类的反应;第二,每个单词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会经历由非语义到语义的发展过程;第三,心理词汇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未解决的问题是:仍然存在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这一点还难以解释;已有的研究中大多采用被试较为熟悉的高频常用词(如Kent-Rosanoff词表)作为刺激词,这些词诱发的反应不能全面描述心理词汇的真实特征和发展路径。不幸的是,极少有研究试图调查母语者对低频刺激词的反应特征(如: Stolz & Tiffany, 1972; Beck, 1981),更不用说二语学习者了(Meara, 1983:30)。另外,多数研究采用共时的横向对比研究,很少进行历时的纵向跟踪调查,而后者有益于详细描述新学生词融入心理词汇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了全面而详细地描述心理词汇的真实特征和发展路径,作者经过精心挑选,从被试将要学习的精读课本两个单元中选出 40 个生词作为新学低频词,从Kent-Rosanoff词表选出45 个常用高频词,运用两个词汇联想实验,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在山东、海南两地大学和中学进行了调查。 nzuQlHO/mmpa70EubAcw2W+NytZnZRDQQg31bhUPASiUP7lJH6fagPfQ4ATqX0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