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一语心理词汇

2.2.1 心理词汇的概念

心理词汇一词源自心理语言学,意指大脑中对词汇知识的长期永久记忆,这是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语言学和其他认知科学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的主要问题涉及各种词汇信息音、形、义在大脑中的表征和提取。人们对心理词汇的关注至少从十九世纪对失语症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是一般认为心理学家Treisman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提出了心理词汇( mental lexion)这个概念。

心理词汇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处在一个“黑箱”中,因此心理语言学家绞尽脑汁,提出了很多类比,试图让人们对心理词汇有一个更为清楚直观的了解。 Aitchison (1994)把心理词汇比喻为心理词典,或一个巨大的蜘蛛网。 McCarthy (1990)认为心理词汇就像一本词典、百科全书,或像一个大图书馆。 Brown (2006)眼中的心理词汇就像现在的电脑系统或无线网络。 Murphy (2003)则用词典和同义词典来隐喻心理词汇。不管何种比喻,心理词汇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大脑中所有关于词形、词义及其用法的一个巨大仓库(Singleton, 1999; Richards & Schmidt, 2002;Navracsics, 2007)。

应该明确的是,心理词汇(也释为心理词典和心理词库)与普通词典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首先,普通词典的词汇量有限,总是落后于语言的发展,而心理词典是非固定的,伴随着新词、新意甚至新发音的不断出现。第二,普通词典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词项的,而心理词典即使部分地显示出以起始音组织词项的特点,也并不是直接按字母顺序排列词项的,其他的语音结构,如词的末尾部分、重音模式等都有可能在心理词汇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另外,心理词汇也并不仅仅建立在语音或字母拼写的基础上去组织词项,词义也是心理词汇组织词项的一个重要基础,层次极为复杂。至于词条内容,普通词典只包括可数的固定的词项,而心理词典则可不断增加新的词项,并增改已有词项的读音或意义,从而具有易变性的特点。就词汇提取而言,心理词典和普通词典的主要区别在于频率效应,即频繁使用的单词能更快地从心理词典中提取出来。但在普通词典中查询高频词所用时间并不比低频词少,而词汇判断实验不断证实高频词的反应时更快。

2.2.2 心理词汇储存的信息

在讨论心理词汇(心理词典)所储存的信息之前,有必要先来看看普通词典中常常提供什么信息。例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Longman Diction 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中的screech这一词条信息如下:

screech / skri: tʃ/1 [intransitive and transitive] to shout loudly in an unpleasant high voice because you are angry, afraid, or excited [=shriek, scream]. screech at.2 [intransitive] if a vehicle screeches, its wheels make a high unpleasant noise as it moves along or stops .—screech noun [countable]

可以看到,除了单词的拼写、发音和最常用的意思外,词条还提供了语法范畴(及物和不及物动词、可数名词)、同义词(= shriek, scream)和常用搭配(screech at)。

和普通词典一样,我们的心理词典也包括语音、拼写、语义和句法,这些不同信息分为两大部分:词名层(lexeme)和概念层(lemma) (Lev-elt, 1989,转引自Radford et al, 1999:233)。其中,词名层包含了一个单词的形态(不同的形态变体)、拼写和发音信息,概念层包含了一个单词的语义和句法信息。我们的心理词典比普通词典所包含的信息要多得多,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 Aitchison (1987:13)注意到二者之间更多的差别,涉及隐含意义、句法信息、搭配信息、语音信息、与其他词的关系以及百科知识。我们将逐个讨论。

首先,除了词汇的普通词典意义外,心理词典也包括隐含意义。例如, bachelor和spinster在普通词典中都是指从未结婚的成年人,而其他方面的意义普通词典定义中并没能捕捉到。 Spinster隐含超过了社会公认的标准结婚年龄的老女人之意,而bachelor则意味着年轻的单身汉(Carroll,2000)。第二,心理词典的句法信息比普通词典多。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eat和resemble都是及物动词,但却没提到我们可以说“A hen was eaten by my aunt”但不能说“A hen was resembled by my aunt”。 Wide和main都是形容词,都可以用来修饰“road”,但词典没显示我们可以说“The road is wide”,但却不能说“The road is main”。第三,心理词典包含的搭配信息更多。第四,普通词典一般一个单词只标注一种发音,而母语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听懂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发音,他们自己可能会根据不同场合和说话速度使用不同的发音。第五,普通词典很少包括某些词的使用频率信息。例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没标出blossom和vegetation比flower和plant更少使用,而母语者似乎知道哪些词更常用,哪些词不常用。第六,在普通词典中,词语大部分是被分别单独处理的,例如,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将red定义为having the color of blood。但要真正理解这个词,我们就要将其与其他表示颜色的词如blue, green, orange, pink等相联系,而这类信息是心理词汇的固有部分。另外,普通词典由于词典释义原则和篇幅等的限制,所给信息往往加以简化,有的甚至不合逻辑。如它可能标出苹果、梨、香蕉、椰子等都是水果,却不对它们进行等级分类。而心理词典则可能判断出苹果和梨是北方水果,香蕉和椰子则是南方水果。最后,心理词典不仅包含各种语言信息,还包含一些百科知识。例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把“mandarin duck”解释为“一种有华丽羽毛和头饰的亚洲鸭”,但却没说它们总是成对出现,如果一只被抓或死了,另一只就会因思念难过而死亡。同样,词典中把大象描述为四条腿的有长长鼻子的现存最大动物,而我们还知道大象的记忆力特别强。这些都是我们头脑中的百科知识。

简而言之,尽管心理词典与普通词典会有重叠,但心理词典包含的信息多得多。这么多的信息是如何提取的?这正是下一节要回答的问题。

2.2.3 心理词汇的提取

由于心理词库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处在一个“黑箱”中,我们只能通过对心理词库的提取这一动态过程,来推测心理词库的组织状况,因此,心理词库提取是研究心理词库组织的前提。词汇提取研究人们从记忆中辨认和产出词汇时所涉及的机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在心理词库中提取词汇的过程。

2.2.3.1 单语心理词汇的提取模型

词汇提取(lexical access)是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英语为研究对象的早期文献中大致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1)直通理论(direct access theory)认为词义通过词形表征直接提取,语音不起任何作用;2)语音中介理论( phonological mediation theory)认为词义的提取必须经过语音中介才能完成,是一个由词形到语音码,再由语音码提取词义的过程;3)双通道理论(dual-route model)是 1980 年以后研究者倾向于接受的一种理论,它认为对词汇的加工是通过词形和语音两条通道进行的,不同提取方式适用于语言中不同类型的词汇,对于高频词的加工可以直接通过词形通道完成,而语音中介则被看作一种备用通道。现在的研究者们大多认为,虽然不能像语音中介理论那样绝对地把语音编码看作词义提取的唯一路径,但是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语音表征的确在词义提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词汇提取模型。从理论上讲,词汇提取模型试图对那些影响词汇提取的关键因素进行概括。根据提取方式,词汇提取模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串行搜索模型( serial search models),另一类属于并行提取模型(parallel access models) (Singleton, 1999)。

词汇的串行搜索模型认为,心理词库中的词汇提取要借助一部内部词典的作用,该词典的内部结构用于辅助词汇提取过程。这一过程有两个步骤,即检索和提取。此类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Forster于 1976 年提出的自动搜索模型(the autonomous search model)。该模型由两部分组成,即外围文件(peripheral files)和主文件(master file)。该模型表明,心理词库中的词汇提取首先是通过外围文件中的词形提取文件(orthographical access file)、语音提取文件( phonological access file)或句法(语义)提取文件(syntactic / semantic access file)中的任意一个,之后才能在主文件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在词汇的识别过程中,词汇使用频率的高低决定了词汇的检索速度。该模型的优势在于,它解释了心理词库中信息储存的单一性以及词汇提取途径的多元化。而且由于串行搜索模型假设词表是按照词频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的,理解过程中的词汇提取是按某个次序在词表中逐个词项地进行的,所以可以解释词频效应。其不足之处在于它对词汇提取中其他现象的解释比较弱,而且它认为外围文件中的三种提取方式是互不关联的,这恐怕不那么绝对,因为学习者在认知加工中有可能会同时使用其中的两种或三种方式。同时由于该模型忽视了词汇认知与使用时语境的作用,所以也不能很好地解释主文件信息提取过程中语义关联的词汇之间可能出现的直接语义启动(semantic Priming)。

并行提取模型主要有Morton (1969)的词汇发生模型( the logogen model)和Marslen-Wilson (1987)的交股模型(the cohort model)。并行提取模型认为,词汇的知觉输入可以同时激活多个候补词,而储存在心理词库中和输入词共享特征最多的词被最终选定。前者有四个组成部分:1)认知系统(cognitive system);2)词汇发生系统(logogen system),包括听觉词汇发生系统( auditory logogen system)和视觉词汇发生系统( visual logogen system);3 )词汇发生输出( output logogens);4 )反应缓冲器(response buffer)。该模型的一个关键概念是词汇激活的阈限。 Morton(1969)认为,每一个词都有它的词汇发生器(logogen),它起着一个记分板的作用,记下该词项和输入刺激共享的特征数目。这些特征可以是视觉的或听觉的,也可以是其他认知系统的,比如语境信息。该模型强调,心理词库中的词汇及其意义的生成来自外部的词汇听觉分析( auditory word analysis)、词汇视觉分析( visual word analysis)以及语境等信息的输入。多个渠道的输入特征一起输入词汇发生器,哪个词发生器达到词激活的阈限,哪个词就被提取,如果多个词都达到激活的阈限,那么哪个词的特征数目最高,哪个词就会最终被辨认。词汇发生模型可以解释词汇提取的频率效应。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它的辨认阈限就越低;相反,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低,它的辨认阈限就越高。但是,该模型的局限性在于,它否认这些不同的外部因素在激活心理词库中的相互作用。而Marslen-Wilson的交股模型主要用于听觉词汇的辨认。交股模型认为,听觉词汇的辨认需要经过三个阶段:1)激活与刺激词的声学-语音特征相符的一系列候选词汇,这就是起始交股(initial cohort)。这一阶段严格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处理;2)对起始交股进行筛选。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处理过程同时起作用的阶段,因为帮助筛选的信息不仅包括进一步的语音输入,而且包括词频及语境信息。与各种输入信息高度一致的词项继续处于激活状态,而不一致的词项则被排除;3)被确认的词项融入到它的语境中。可以说,交股模型吸取了串行搜索模型和词汇发生模型的优点,认为词汇及其意义的识别是一个动态的排除选择的过程。当外界刺激出现后,心理词库中的许多词汇可能会同时被激活。之后,随着相关言语信息的增加,先前被激活的词汇有些因为不符合语境要求而逐个被排除,直到确定真正需要的词汇。很显然,在这一动态的排除选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语境。从这些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词库中的词汇提取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刺激与激活,更离不开词库内在网络联系的启动,起主导作用的是认知主体的认知加工机制。

以上两类模型各有其优缺点,对其优劣的评价取决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人类心理词库的真实情况。具体来说,我们必须看这些模型能够如何解释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如词频、语音变体、句法范畴、形态复杂性、语义启动以及词汇歧义等(Carroll, 2000)。以上两类模型都可以解释词频效应。在词汇发生模型中,高频词的阈限要低一些,因此其提取也就方便快捷。由于串行搜索模型假设词表是按照词频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的,理解过程中的词汇提取是按某个次序在词表中逐个词项地进行的,因此对高频词的提取更快捷一些。在交股模型中,在初始交股阶段尽管很多候补词被激活,但是在随后的选择阶段高频词依然被优先选择。

除了词频效应之外,词汇发生模型和交股模型还能解释语义启动效应。而串行搜索模型的语义启动效应就困难一些。尽管两类模型都还不完善,但在Carroll (2000 )看来,交股模型最适合解释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

2.2.3.2 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

影响词汇提取的因素很多,其中第一个因素是词频。词频是词汇认知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提取总量多、频率高的词汇逐渐发展成为自主词汇,其特点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被自动加工,无需投入大量注意力资源;提取少、频率低的单词则构成联想词汇,其特点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得到受控加工,需要大量注意力资源。前者提取速度快,后者提取慢。 Morton的词汇发生模型认为,高频词认知的阈限低,容易被激活,检索起来就比较容易,所需时间较短;而低频词的认知阈限高,激活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时间,这种由词频引起的不同反映就是词频效应( frequency effect)。 Forster的自动搜索模型甚至认为心理词库中的词条就是按照词的频率排列的,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所以高频词认知时间短。高频词比低频词容易提取的另一个原因是语音中介的作用。低频词需要经过语音中介,即由文字转变为语音再进入理解的程序,而高频词则不需要通过语音中介,可以由视觉表征直接到达心理词库中的词条。这就是说高频词认知快是因为它认知过程的中间环节少。

影响词汇提取的第二个因素是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语言中存在很多一词多义现象,研究者对于词汇不同意义的提取有不同的看法:考虑到多义词意义提取时语境的作用,认为词汇的多个意义可能是被同时提取的,意义的选择取决于语境的作用。另外,不同词义的频率也会影响词汇意义的提取,当语境需要提取词汇的中心意义时,词义提取较快;当语境需要提取词汇出现频率较少的次要意义时,提取就较慢。当词汇的多个义项出现频率没有区别时,即使语境明显偏向该词的某一义项,该词的其他义项也被同时提取,如果语境明显偏向词汇的中心词义,词汇的次要意义就没有明显被激活的证据。

影响词汇提取的第三个因素是词素结构复杂性(morphological complexity)。在认知心理学中,对于词汇储存模式有三种不同的假设。1)词的整体储存表征(holistic representation)认为词的认知和储存是以整词为基本单位的( word primitive)。 Rubin (1979 )称之为词汇提取模式( word access model),并认为,每一个词,无论其词素有多少个,在心理词库中都是一个独立的词条(或词位),单词的每一个变体,包括其屈折变化和派生形式都有各自的表征。当理解或使用多词素词时,我们是直接提取该词的整体形式。如child, children, childish, childishness, childbearing,childhood, childbirth, childlike, childproof等词,它们虽然是一个词的不同变体,但人们在学习这些词时,都以一个个互不影响的独立整词在心理词库中加以储存,而不是将它们分解为child加上其他成分分别储存。2)词的分解储存表征( de-compositional representation)假设。一个词可能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组成的,如unlovely由三个词素组成,其中un-和-ly是词缀(affix), love是词根( root/ base)。研究发现,被试对带有词缀的词的反应慢于对没有词缀的词的反应,说明被试可能是先将带词缀的词进行分析后分别提取了词缀和词根,然后进行比较才做出决定,而不带词缀的词是直接提取的,所以时间较快。从词汇储存的角度看,这说明词缀和词根可能是独立储存的。 Taft (1981 )认为这是词素提取模式( morpheme access model)。他主张,词汇是由词素成分构成的,构成词汇的词素就是词的基本单位,词汇以词素的形式储存。接受信息时,我们会把词汇分解为词素,以便理解目标词。词的分解储存模式假设,执行任务时,我们首先“剥离”(strip)词汇的所有词缀,然后再激活词干和相关的词素。同样,产出信息时,我们先提取个别的词素,再把它们结合为合成词。3)扩大的处理词素模式(augmented addressed morphology model)认为,就学习者而言,对于熟悉的高频词如impossible来说是整词储存整词提取的;但对于不熟悉的低频词,则是以词素作为储存单位,词根词缀分别储存的(Carroll, 2000:122)。

影响词汇提取的第四个因素是词汇性( lexicality)因素。词汇性也叫真词(非词)效应。词汇判断任务要求被试判断一个字符串是真词还是非词,是真词就接受,是非词就拒绝。研究发现,被试拒绝合法非词比接受真词的时间要长,而拒绝不合法非词比接受真词的时间要短。也就是说,和英语真词相比,拒绝一个看起来像词的非词更难一些,而拒绝一个根本不像词的非词就比较容易,这就是词汇性效应或真词(非词)效应。英语实验中的这种对比说明,语音是英语词汇提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2.2.4 心理词汇组织

词汇提取是研究心理词汇组织的基础。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心理词典的认识逐渐深入,但是对心理词典的类型及其组织方式等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看法。关于心理词汇到底是怎么储存和相互联结的,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母语者认识的词汇有成千上万,词汇提取的速度也相当快,表明心理词汇的组织绝非简单地堆积或按字母表顺序排列,而是有关联有组织的。经过数十年研究和探索,心理学家们采用各种方法对心理词汇中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很多理论,也有不少有价值的发现和争议。对一语词汇来说,意见相对统一,因为一语者大脑里的语言系统不存在外来语言的干扰;而对二语者甚至多语者来说,心理词汇的结构就比较复杂,研究者非常关注的是学习者的二语词汇与已有的母语词汇间的关系,不同的词类是否对它产生影响,储存模式是否与一语相似,是否如一语一样遵循相同的发展路径,等等。

心理词汇研究的最大困难在于,我们不能进入人脑中去看个究竟,所能做的只是观察在正常语速下人们的言语行为,从观察中捕捉人脑尽可能多的特征。来自口误( slip of the tongue)和词在唇边( TOT = tip of the tongue)现象的分析表明,心理词汇的组织可能是语义和语音的:词义在语义系统中表征,词音在语音系统中表征。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心理词汇语义和语音储存的几种网络模型。

2.2.4.1 语义网络:分层网络模型和扩散激活模型

多数研究者同意心理词汇以某种语义网络的形式储存在我们大脑中,但就这种网络是以何种方式组织的还没有一致的看法。目前,分层网络模型和扩散激活模型是最重要的词汇组织模式。

分层网络模型是Collins & Quillian (1969)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型提出的一语心理词汇研究领域最具影响的语义网络表征模型,这个模型中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表示为“节点( nodes)”,每个概念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覆盖性最强的概念处于模型的顶部,同等级别的概念处于该网络的同一层面上,在模型的底部则为具体的下层概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有节点连接起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分层网络。例如,在图2. 1 中,动物、鸟、老鹰等都是一个分层网络模型中的节点,各节点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的概括性最强,因此位于模型的顶部;居中的是基本层面范畴,如鸟和鱼;模型的底部则为老鹰、燕子和百灵等一些更为具体的概念。

分层网络模型具有如下特点:1)分层和连接是分层网络模型中的重要因素。在图 2. 1 中,上层与下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包括”来表示。如动物包括鸟、鱼,鸟又包括老鹰、燕子和百灵等。同样,下层的概念可以用“是”表示与上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如老鹰是鸟,鲨鱼是鱼。2)底层概念之间的区分清晰。对于底层具体的、语义容易混淆的节点用各自鲜明的、易于区分的特征表明。如老鹰的特征为“目光敏锐”,而鲨鱼的特征则表述为“有危险”。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3)模型从整体上强调认知经济性。上层的节点包含了下面同一层次上不同节点的共同概念特征,下面层次中的节点则各具有自身的特征。如鲨鱼和鲑鱼除了自身的特征以外,还同时具有所有鱼的特征,即会游泳,而鸟和鱼也同时分享了动物要呼吸的共同特征。

图 2.1 与动物相关的分层网络模型语义信息

扩散激活模型是Collins & Quillian (1975)基于分层网络模型提出的另一个语义表征网络模型。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 156 名学生进行词汇联想实验,让学生在看到red这个词后 5 分钟内写出与其有语义联系的单词,把出现频率在前 21 位的单词列出来(频率= 5),模仿扩散激活模型的原型作出图 2.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分层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放弃了概念的层次性和特征,而以语义联系和语义的相似性将词汇连接起来。在该模型中,每个概念都是一个节点。如在图 2.2 中, red 、 fire truck和apple等概念都是网络中的节点。具有语义联系和语义相似性的节点连接起来,组成复杂的网络。节点之间连线的长短表明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连线越短,表明两个概念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例如, apple和pear之间的连线明显比其与red之间的连线距离短,说明apple和pear比apple和red之间具有更多的语义特征相似性,因此联系更紧密。

扩散激活模型具有如下特点:1)节点之间的扩散激活。一旦一个节点被激活,刺激就会传递给相连概念的节点。如red被激活,就会将刺激传递给fire truck,而fire truck将有可能激活其他表示交通工具的词如:truck, car, ambulance等等,而car又可能继续激活bus, street, vehicle等和交通相关的词。2)扩散激活网络模型的复杂性和可扩展性。节点之间通过相互连接组成了复杂的网络,在此模型中,概念还可以作进一步扩展和引申。例如: apple可以和pear, banana, orange等概念连接; street可以和car, bus, vehicle, ambulance等概念连接; red还可以和rose, flower,violet以及green, blue, yellow等概念连接,等等。因此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和与之具有语义相似性的概念相连。3)节点之间连接的合理性。节点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建立的,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短,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越高,节点之间的阈限也就越低。反之,节点之间的连线距离越长,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越低,节点之间的阈限也就越高。由于激活节点能量是有限的,在节点之间的扩散激活过程中,能量不断被消耗,到达某一节点时,能量已不足以超过此节点的阈限,此节点就不能被激活。扩散激活模型的灵活性也是相对分层网络模型来说的,“它能够解释各种词汇和概念研究中的实验效果;能够解释提取概念和它们特征的多重路径”(桂诗春 2001:337)。

图 2.2 扩散激活模型示意图(据Collins & Loftus, 1975:412)

扩散激活模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概念而不是词汇模型,它很少关注词汇的语音、句法和形态方面。例如,绵羊这一概念诱发许多其他的概念联想,正如绵羊这一单词诱发许多其他的词汇联想一样。其区分在于,绵羊这一单词是个自由语素,包括三个音素,任何不包括语音、句法和形态这三个方面的描述都是不完整的。

Bock & Levelt提出了包括词汇和概念两个方面的扩散激活语义模型(见图 2. 3),该模型假设我们的心理词汇知识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概念层(Conceptual Level)包括代表概念的节点,这些节点通过不同的关系与其他节点相联系,这一点与Collins & Quillian的模型类似。词目层(Lemma Level)指词汇知识的句法层面(Bock & Levelt, 1994:950),如图 2.3 所示,英语单词sheep是名词,法语单词mouton也是名词,但性别是雄性,这些句法特征具体表现在词目层。最后词位或语音层( Lexeme or sound level)捕捉词汇的语音特点。这些不同层面的区分具有理论意义。例如,词在唇边现象的研究表明虽然被试没能回忆起正确的单词却仍然提取语音相似的单词(Brown & McNeil, 1966)。根据Bock & Levelt的模型,被试能够存取词汇的意义(概念)和句法范畴(词目)。然而,词位或语音特征却不能完全提取。由此看来,该模型在理解词汇组织和存取方面格外有益。

图 2.3 Bock & Levelt词汇网络的一部分

2.2.4.2 语音网络

证据表明,不像普通词典那样,人脑采用不同方式处理不同音素。人们往往特别容易记住一个单词的开头和结尾部分,就像一个正在浴缸中的人,头部和下肢总是伸出水面,而且头部伸出水面的高度总是略高于下肢,这就是“浴缸效应”,即词首和词尾在词语语音结构中比中间部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Aitchison, 1987:119)。 Brown & McNeil在对学生进行的词在唇边现象研究中首先发现了浴缸效应的存在。在词在唇边现象测试中,被试对单词首音和尾音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中间语音的记忆。在以语音相似词替代目标词的口语替代性错误中,浴缸效应更为明显。 Cutler &Fay (1978)等人的研究表明,超过 80%的错选单词首音与目标词相同或相近,70%多的尾音与目标词相同或相似,而中间部分则没有这么高的比率。浴缸效应显示,单词的首音和尾音,尤其是首音在心理词汇中占有突出地位。

Aitchison进一步指出:心理词汇中有一种总体韵律模式,越是弱音节越难被回忆,而重音节则容易记忆。词在唇边现象或替代性错误中,遗漏和增加的经常是单词的弱音节。总体韵律模式是同语音流紧密结合的。首音节常常最易回忆,但如果是弱音节则易出现问题。单词的中间段与开头和结尾相比不易回忆,但如果是重音节则易回忆。总之,单词的开头、结尾以及总体韵律模式在心理词汇中的储存比其他部分更为突出,因而具有相同和相似开头、结尾和韵律的单词在心理词汇中的联系较密切。

从以上回顾可知心理词汇组织的两个方面:大脑中的词汇是基于意义和语音储存在一起的。这一结论对本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学者们有的认为一语心理词汇是基于意义的,而二语心理词汇是语音驱动的。下面就先来回顾一下二语心理词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 CzchV5r8y/i7VeTi3zpkIQ7F8ssTfS26xfVlYqGm9gHrF19cQMW86EdUrDxiDI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