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对中外课程中“人”要素的关注与解读

研究背景

我国著名的比较教育研究专家顾明远教授说过:“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因素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地区的教育改革作借鉴。”2013 年 9 月至2013 年 12 月,我有幸作为助教,参与了“高中生英文公共演讲与高效交流”这一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我领略了外教执教的风采,目睹了学生在这一课程指导下的成长,也反思了自己日常教学的缺点与不足。在这一课程中,我和学生在共同地学习,也在共同地进步。这几个月的学习,对于学生和我的思想、学习与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随堂观摩式的学习模式,使我置身于真实的教育现场中认识、体会、反思、提升自身的国际化能力,领悟国外教育中的先进理念及其具体实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比较教育研究,我找到了教研的新思维。中外课程在教学内容、学生发展、教师参与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引发我不断地思考。

几个月的观摩和辅助外教教学,使我有了一个很突出的印象:外教的课程更重视学习者的主观因素,这与西方教育中的人本思想非常吻合。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创造力的人,使每个学习者都能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 以人为本 ”——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能力

“高中生英文公共演讲与高效交流”这一课程开课之前,外教要求对学生进行选拔。我们在全年级挑选了 20 名学生参加学习,但外教还要对这 20 名学生进行能力测试。如果这些学生都能通过测试也罢,如果通过不了,那对学生的心理打击将会是巨大的。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对学生充满了怜惜,不愿伤害学生的感情。很多中国教师也像我一样,会尽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说西方“以人为本”吗?我心存疑惑。同时,我也很好奇,不知道对语言能力的测试要怎样进行。语言能力是一种心理特质,具有无法观察性,因此,语言能力指标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述出来,语言能力的表述形式是外语能力标准的形式层面。外语能力标准通常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这样的测试在高中层面似乎太难设计了。那次测试的内容包括写作、阅读和话题口语讨论,最终只有14 名学生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有机会参加这一课程的学习。

开始我们认为外教有些苛刻,既然这 20 名学生有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什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呢?难道他们不知道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吗?但随着课程的推进,我逐渐理解了外教的理念:这一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能力不够,他在课上就不能跟上课程的进度,就完成不了他的任务,那么他从这个课程中就不会有所收获,那么他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都会备受打击。不让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参与课程,避免他们受到打击,这才是真正的保护学生。同时,对通过测试的学生来说,这个课程的难度是他们能够应对得了的,也是要他们付出努力的,这样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这说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要求,对符合这一要求的学生有提升的作用。这符合教学设计要符合学情需要这一原则,在课程开始之后,每节课上学生都有大量的听力、阅读英文输入,如果学生的能力达不到,根本无法通过口头和书面进行输出。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新的语言材料,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参与语言活动,可逐步培养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不主张每次课安排学生预习,因为现实生活中语言交际内容具有不可预见性,学生不可能提前准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测试的 40%是读写,而 60%是考察输出的口头表达和综合能力。从这个层面来分析,这份测试是客观的,能够检测出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对课程的展开有实际的意义。这个测试让我对外国教师“以人为本”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 人人皆知 ”—— 三次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这个课程共有三次测试:前测,预测与后测。前测在开课前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选拔,只有达到课程要求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这一课程的学习。测试内容为阅读、写作、演讲表达,这些技能也是课程中学生要用到的,同时也能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预测是在课程进行到第三次时进行。主要了解学生对公共演讲认知水平,同时也对学生的性格和素质进行综合测评,以便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授课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更强的辅导。测试形式为笔试,包括选择题和话题写作。后测是在课程最后三次进行,主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公共演讲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情况。测试形式为口试和笔试。口试是让每个学生做一个演讲;笔试仍为选择题和话题写作。这三次测试共同的特点是能够检测到学生真实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果。题目的设置很灵活,没有中国考生所熟悉的名词解释,但绝对能检测出学生对某些名词的理解程度。如一道选择题为:Which one can be evidence?A. Personal story. B. Testimony. C. Assertion.这道题没有让学生解释什么是“evidence”,只是让学生选择出哪个能够作为“evidence(证据)”,看似简单,但学生必须理解什么是“evidence”,才能把题做对。相对于中国测试的几大特征:安静的教室,严肃的监考老师和奋笔疾书的学生,这门课程的测试气氛要轻松许多:学生可以问老师单词的含义,学生可以要求教师解释题目,写作为开放式题目。如刚才那道考察对“evidence”理解的问题,选项B和C的单词是高中英语大纲之外的词汇,很多学生不认识。他们向老师提问后,外教很详细地解释了这两个词的含义,让他们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之后再判读它们是不是可以作为“evidence”使用。气氛看似轻松,但学生丝毫不会马虎。教师可以解释单词,可以解释题目,这为学生充分地理解题目,从而增强测试的客观性,让学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效果创造了条件。反观中国的测试,封闭式试题的数量太多,而且有的学生根本不理解题目的内容,因为题目本身就是一道题,理解不了题目的学生当然无法反映自己学习的真实效果。只有这样“人人皆知”,让每个学生都理解题目的意义,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测试学到新的单词,才可真实地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 深入人心 ”—— 教师主导引领学生主体

作为课程的实施对象,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高中生英文公共演讲与高效交流”这门课程的主要课堂模式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师生游戏。在对学生进行访谈时,关于本课程的收获,除了词汇量的增加,英语文化知识的获得,英语能力的提高,学生还谈到了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

图 1 学生访谈总结

有过国外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都会对国外的课程有深深的印象:教师讲解的时间很短,以一节 40 分钟的课为例,教师讲的时间超不过 10分钟,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或讨论,或看书,或进行课题研究。快下课时,学生展示课堂自主学习成果。而中国的课程,一般来讲,教师讲解的时间要远远大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两种课堂模式对中国学生来讲都各有弊端。教师讲解的时间太少,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师的意图,自主研究的方向性差;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与以往人们对国外课程的看法不同,“高中生英文公共演讲与高效交流”这门课程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得很充分。首先,在学生座位的编排上,外教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座位应根据所要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安排。该课程是进行英语演讲技巧辅导,应该创造一个非正式的、有凝聚力的语言交流氛围,所以学生的座位排成了“马蹄形”,教师站在中间,能够从各个角度关注学生。教师在学生间游走,与学生自在地交流。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能够很容易地捕捉到学生的眼神与手势。其次,从时间上来说,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研究的时间。每节课有一半的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兼与教师、同伴交流。再者,教师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我观察,外教在讲解时经常问“Do I make sense?(我是否说明白了?)”以保证学生能够跟得上教师讲解的进度,理解学习的内容。教师还经常使用简单的问题测试学生理解程度。这样,虽然显得教师讲解的时间较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把新知识进行内化。在充分理解了新知识基础上的自主研究,学习效果会更显著。有了教师有效的引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才充分。真正地理解课堂内容,发挥自主意识,这也是本课程学生提高的一个能力。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外教讲解了交流中的几个技巧。针对这一内容,外教设计了一个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以完成过河的任务。外教讲解了几条可以使用的方法,同时也强调了几种做法是犯规的。我观察到有的学生有迷惑的表情,似乎对有些要求不太理解,但又不好意思提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频频犯规。外教指出,这正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地理解任务规则,又不提问才造成的问题。于是,外教又把规则讲解了一遍,然后让学生提问,保证所有学生都理解了规则,再开始完成任务。这次学生的任务完成得很好。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自主学习要建立在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这就是事半功倍的道理。本课程期中总结的形式是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口头演讲。他们在确定了题目后,课下查找材料,形成文字,然后选出代表做口头演示。学生在自己的评价表上做出评价,最后,根据专题报告和每个学生的表现给出单独的反馈意见。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了反思反省,懂得了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管理。

中外课程的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重新审视和认识了我们的英语教学。我们应有选择地吸收国外好的经验、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创造性地解决我们的问题。实际上,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把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能否使学生受益。例如,面对一个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大班,教师该如何组织高质量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借鉴他人之长,弥补自己所短,将民族性与开放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实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使中学外语教学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既富文化内涵又有时代生活气息而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高月丽.中外语文教材对比分析[J] .陕西教育,2003(6):20-21.

[2]韩宝成,常海潮.中外外语能力研究[J] .中国外语,2011(7):39-46.

[3]邢理平.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中外英语教学比较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7(18):60-61.

[4]徐红,董泽芳.中外专家型教师研究差异的比较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5):3-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周莹.中外合作办学 3 +1 模式下的英语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115-116. qsd82ry0+MQuS7mP7j08woslYU/3oBQq8/91ceH8ksHH1UAI9iB1MM10cLzlfi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