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到,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需要整合课程的六要素,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将语言知识学习、文化内涵理解、语言技能发展和学习策略运用融合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互相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中。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笔者实践了新一轮的高一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回顾十个单元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笔者有如下的认识:文本解读是前提,主题引领是关键,活动设计是途径。

文本解读是前提

阅读思维是一种心智活动,没有教师引领的阅读是对学生心智水平的考验。在教师引领下的课堂阅读是培养学生心智、提高其思维水平的过程,所以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文本,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突破点,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这需要教师能够提炼出文本的核心主旨,设置统整全篇、观察文本的轴心问题,承接文本教与学的认知连接,让文本在主题引领下真正“立”起来。阅读教学的设计必须从解读文本开始,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英语学习活动观背景下的三类互相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都是以语篇为依托的,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活动设计。笔者曾经教授过两轮人教版教材,每篇阅读课文都阅读并讲授过,但对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阅读课进行教学设计前,笔者回忆了一下课文内容,只记得课文中讲了震前、震中、震后发生的事情,但具体内容记不住了。于是,笔者换位思考,如果学生学习完课文后记得的内容很少,那说明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设计一定有问题。一堂高效的阅读课离不开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好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文本,通俗地讲,就是教师要看懂文本。对文本的解读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是有章可循的思维活动。what、why and how是解读一般文本的三个关键角度,解读文本的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王蔷教授提出的“what、why and how”的框架。what指的是故事的主旨大意、主要内容;why指的是作者通过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其写作目的是什么;how指的是作者是怎样表现情感和主题的。基于这样一个思路,笔者对人教版模块一第四单元阅读课“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进行了如下的分析:【What】本文为记叙文,以时间顺序描述了震前、震中的景象和震后的救援工作。【Why】本文主要叙述了唐山大地震前所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和地震发生后整个城市所遭受的毁灭性破坏,以及随之而来的救援工作。本文的阅读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地震前的预兆,就能做好准备,让更多的人获得求生的机会并减少损失。【How】文字难度中等,重点词汇主要为灾难及救援等,如crack,burst,injure,destroy,ruin,trap,shelter,并使用定语从句描述地震的场景和人们的感受。文章的题目“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用了拟人的修辞,符合记叙文的特征,值得学生思考品味。经过这样的分析,笔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了,发现了以前几轮教学中所忽视的内容和观点。

主题引领是关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以学科育人为本。教师拿到文本后,首先关注的是主题意义、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以及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取向。主题意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作者希望学生读过文章之后领悟某个道理、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或者获取用来指导今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主线,突显主线。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形成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基于语篇所提供的主题情境,由信息获取与理解、梳理与加工、整合与内化、表达与交流、迁移与创新所构成的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学习活动,架起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在活动中落实课程内容,通过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主题情境是文本主题意义的依托,所以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挖掘主题意义为线索。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要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只有文本在心中,才能为教学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所以文本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基于what、why和how归纳出课文的主题意义。笔者将“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课的主题意义归纳为让学生体会到灾难事件的可怕及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同时也能看到政府对灾民的救助和对灾区的重建。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会预测地震的相关知识,对灾难有防患意识,面对灾难不丧失希望,对灾民有救助之心并体会到政府对人民的关爱,从而达成育人目标的落实。

活动设计是途径

正如英语教学课程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具体目标的实施来实现,课文主题意义的探究也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每个教学活动都有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学活动是对主题意义的演绎。以“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课的活动设计为例,读前的感知与注意类活动“看有关地震的照片”是让学生意识到地震的可怕;读中的应用实践类活动“总结地震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灾难事件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及“人”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助和脆弱。而读后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对课文标题的解读”与“比较唐山地震和近几年的地震”是为了强调了解预测地震知识的重要性,对灾民有救助之心以及体会政府对人民的关爱,从而建立面对灾难积极乐观的态度。如图 2所示:

图 2 活动设计

英语学习活动观背景下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分析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和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及方法。但学生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第一次接触“灾难”的话题,学生不熟悉此话题。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但是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整合知识、逻辑推理和分析论证观点以及批判评价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1)收集和概括有关唐山地震的事实性信息。

(2)提炼细节信息,通过思维导图介绍唐山地震。

(3)分析唐山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

(4)通过角色扮演,从不同身份的“人”的角度以“对话”节目的方式呈现唐山地震。

(5)解读课文目的,反思灾难事件中不同人的行为。

(6)思考并讨论“唐山地震如果发生在今天会有什么不同”,体会“人”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

主要学习活动:

表 3 学习活动与意图

续表

图 3 呈现“对话”

(注:这一教学环节中,不同人物角色的划分也为后面的讨论活动做了铺垫。在这一活动中,“电视观众”这一角色的设定是本文主题意义的一个探索,灾民的痛苦和无奈,救护人员的决绝和牺牲,看到这一切,旁观群众应有什么样的意识和行动?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基于主题与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表达个人观点,有迁移创新的要求。)

从这个语篇教学案例中,可以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本案例展示的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整节课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活动设计是为了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同时有教就有学,学习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思考每一个环节,比如哪一项教学活动具体落实哪一条目标,这样就有非常清晰的方向。教学目标落实的程度怎么样,如果落实得不够完整,或者出现了困难和问题,可能就需要去做一些弥补性的工作。所以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和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学生落实的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调整提供依据。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教,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一节课必须有学习的发生和学生能力的生成过程。

其次,语篇教学过程中不同认知、技能和素养发展层次清晰。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关于地震的已有知识,引出关于地震严重性的思考。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形成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和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即地震的危害和人类面对灾难的态度。在进行第三遍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刚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开展概括、描述、阐释等交流活动,鼓励对“地震严重性的原因”这一问题的个性化表达,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并通过语境中新语言知识的练习,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拓展,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语篇学习后所留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实现能力的迁移和创新,使学生在解决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想象与创造、批判与评价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促成以高阶思维介入为特点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做事,形成可迁移、可持续的能力与素养。

再者,教学活动的开展紧扣文本,充分体现了对材料本身的透彻理解和分析。教学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但是过多地加入生活中的元素往往会导致对文本本身的忽略。笔者在设计教学时充分强调了文本本身的重要性,导入环节的图片实际上与文章中地震后一片废墟的场景非常相似,有助于学生对震中和震后场面的理解,这对于文本来说,既是一种引入,也是一种强化。在阅读环节,通过阅读提取和概括唐山地震,完全紧扣文本本身。在整体阅读与发表观点环节,始终让学生立足文本,从文本中找出词句来支撑个人观点。最后的迁移创造环节依然是立足于文本本身,而不是完全通过联想和想象泛泛地去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的产出也说明他们一直是紧密结合文本来分析的。

参考文献

[1]段湘萍.基于文本解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2):21-25.

[2]高洪德.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学?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5]吴宇芸.聚焦轴心问题,让阅读教学彰显本质[J] .语文教学研究,2018(6):35.

[6]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vrtJN3OLDRhjagHHylWS5X/t1u/k4FIv6CbO04xXK66O/lJerzHBBVDSQp4biI3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