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逆水行舟的张天慈

1994年,当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面前步履艰难、甚至走向破产边缘的时候,桑植县机械厂这个只有384人的小型企业却勇往直前,199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316万元,创利税16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0%、112%和357%,一跃成为桑植县10户预算内企业创利税最多的企业。这个企业的带头人就是被桑植县政府授予“1994年度工交战线十大杰出人物”称号、被张家界市政府记二等功的张天慈。

1995年张家界市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身手不凡的厂长。38岁的张天慈,自1978年入伍当兵起,就与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5年部队生涯中,他在机修连度过,还得到“四级铆工”的称号。转业后他被分配到平顶山矿务局八矿机修厂工作,1985年调回家乡桑植县机械厂。在厂里,他从油漆工干起,而后是安装工、冷作工,以后又当过厂办秘书、厂办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一步一个脚印,1992年,组织上安排他到县汽车修配厂担任厂长,他任职不到10个月,消化30多万元债务,还盈利8万多元。1993年,已欠贷款530多万、累计亏损72万元的桑植县机械厂搞民意测验和民主选举,职工一致要求将张天慈调回机械厂担任厂长。这位行伍出身、一直与机械打交道的汉子又回到了他热爱和熟悉的地方。

谈起张厂长的治厂方针,他扳起指头数了16个字:“改革要新、管理要严、人心要齐、品格要正”。简单的16个字,成了他创造辉煌的要诀。

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改革内部分配和用工体制。他认为,企业改革的主体是发挥人的有效能量,推动企业物质文明的进步。他在内部分配上,全面推行岗位结构工资制,取消沿袭已久的级别工资,按劳计酬、以功论偿,把工资向生产一线和苦、脏、累、险工种倾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分配标准,对老、弱、病、残员工核减定额任务和换岗照顾,行管人员效益工资只拿全厂工人的平均数。

这样,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85%,员工个人收入增长40%。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用工体制势在必行。”据此,他在全厂推行全员合同,打破干部工人界限,统称企业员工,使企业内部不存在身份差别和福利差别,每一个职工都享有民主管理和当家理财的地位,使企业形成一种和谐稳定的劳动气氛。

张厂长把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工作的主体。他常说,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唯一办法就是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他对新产品的开发实行主任工程师负责制,定项目、定人员、定时间、定费用。与此同时,他还不失时机地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中南地区科技成果交易会和西南地区科技成果展览会,搜集科技信息,拓宽技术人员思路。近3年来,该厂研制的新产品,有3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其多功能组合机获1991年湖南省博览会金奖。1994年,又开发了3个新产品,即G7125弓锯床、9NFC万能风选式粉碎机、DM一WZ50/150型多功能碾米磨粉磨浆抽水组合机。这些产品销到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新疆、河南和广东、广西等10个省区的200多个地县的公司,尤其是专利产品多功能组合机供不应求,拉货的车一等几天。云南省文山州罗平县一个仅有57户人家的小镇就有52户购买了多功能组合机。在鄂西、四川和贵州的一些农村,男婚女嫁不买电视机,而要买一台组合机。也正是这些适销对路的产品的开发,为该厂拓宽了市场,赢得了效益。

他坚持科学管理,推行全员目标管理办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消耗报账制为消耗定额计划制,从物资采购入手到产品销售货款回笼,都制定了定量标准和考核办法。针对销售管理过去容易钻空子,造成“生产工人苦得要命,销售人员富得流油”的不合理现象,他实行销售大包干,即包任务、包费用、包区域、包资金占用,其包干的年营销费用为总营销额的9.2%,按任务完成情况逐月兑现,奖不封顶,罚不留情,给销售员有苦头、有奔头,也有甜头,一年下来,销售额比上年增加1129%,营销费用下降了0.5%。其他各种费用,张厂长也管理得相当严,大笔资金他自己亲自签字支配,小额费用如办公费、业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分月考核,谁突破谁掏腰包。对于物资入库,不论数量大小,都要进行严格的价格审查和数、质的验收,如果违背规定的采购原则,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1994年的采购成本比1993年又降低了5%。

为了节省经费,他带领行管人员常年坚持义务装车,一年下来装卸货物2000余吨,节支3万多元。

张厂长深知“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厂里规定,重大决策先由工会牵头,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形成民主议政、科学决策的气氛,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自上而下,团结一心,厂长的意图就是集体的意志,最易化作全员的自觉行动,该厂1991年通过职代会审议通过的重大决策方案12项,实施率为100%,在领导班子内部,也不因年龄、资历、学识,能力等差异,彼此尊重、理解,7位厂领导,就数张厂长和一位厂长助理年纪最轻、资历较浅,但他尊重老同志,遇事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达到统一,由于他和大家的精诚团结,携手并进,有时一个月就完成产值200多万元,相当于往年平均月产值的4倍。

为了带好头,张厂长在工作中既以身作则,又坚持原则。他曾在大会上对职工说:“要求员工做到的事领导先做到,员工不能做的领导也不能做。”他把这话付诸行动,见事就上,见利就让。他一天很少坐在办公室,不是在外联系业务就是深入车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轮到他义务装车卸货,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就搬,外地采购员见了没有不称赞佩服的,说:“跑遍大江南北,像这样实干的厂长还是第一个。”他当了几年副厂长、3年厂长,到现在月工资只有380元,要负担一个老母亲,两个孩子,爱人到1989年才进城做临时工。家里除了几件老式家具,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他一家五口人现在还挤在四十几个平方米的黑屋里,从不提出搬家,工会几次想换,他都不肯,把好房子让给工程技术人员。张厂长性格耿直,坚持原则,坚决拒收任何礼品礼金。他明确规定并对外宣布:工作上的事不许在家里谈,有事到办公室找。一次一外地推销员想推销一批材料,送给他一个200元红包,他发现后,把钱交到财务科,材料还是按照实际价格执行,一分不少。

张天慈厂长,就是这样一个人。

(1995.3.3) aSF0yOzsoiVfO1mHsuy1Uu0+Oea+lo+WYRa2C0hpK9CAoWTjFf/oK+E70Mt+eC5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