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加强校园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的意义

大学生由于思想更加独立、成熟,所处环境更加开放自由而成为网络舆论的生力军。由于网络自身的优势,网络舆论已成为高校渗透力、影响力最强的媒介舆论形态,对校园稳定、高校和谐文化发展与人才培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随着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传统调控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的要求。因此,研究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是高校舆论研究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意义。

一、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校园安全稳定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从职业结构上看,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26.8%;从学历方面看,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 高校师生由于思想更加独立、成熟,所处环境更加开放自由,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水平而成为网络舆论的生力军。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资讯、沟通交流、购物娱乐的重要平台和途径。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等特点,他们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件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踊跃发表看法、观点、情绪和意见,形成校园网络舆情。然而,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思潮,大学生虽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逐渐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极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和鼓动。互联网日益成为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妄图对我国和平演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高校校园网络无疑是其渗透思想、传播价值的重要场所。因此,构建和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遏制西方反动信息、西方社会思潮在高校校园网络的传播,摒除其生存空间,防止大学生受其影响而出现过激行为。

学校管理服务中一些敏感问题易成为他们谈论的焦点,如食堂饭菜、学分制等合理诉求受挫。校园中的生活事件、校园中的突发事件以及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的话题。而在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现实的期望值较高,遇到一些问题,就易抱怨。甚至部分情感过激的大学生通过校园论坛、贴吧、微博进行情绪宣泄,就上述某些焦点问题发表一些过激言论。这些言论容易在大学生中引发共鸣,形成网络舆论危机,诱发现实中的突发事件。此外,互联网是大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学生自身及学生之间现实中的矛盾、问题有时也会在网络上表现出来。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环境,高校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在第一时间干预、介入,可以更好地将一些网络中的潜在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维护校园的安定团结。

二、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文化传承创新

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成为当下文明交锋的展现。互联网虽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但传统文化能否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得到传承和创新成为其面临的新课题。建设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一个平等、自由、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传统优秀文化得以在网络中传播,并利用网络得到广泛的传承。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此外,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资源又较好地弥补了网络中道德缺失的现状,实现了网络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好互补。

建设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可带动形成和谐的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当下,整治互联网和手机非法不良信息是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网络环境影响到社会环境。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可促进形成热爱国家、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环境。良好社会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人们身心愉悦,也促进人们自觉追求向上,弘扬主旋律,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现文化的传承创新。

除“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之外,高校还有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是胡锦涛同志对大学和高等教育规律的新的重要认识。大学既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成果,又是文化建设的必需载体。建设高校和谐网络舆论,必定会推动大学的和谐发展,而大学的和谐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

三、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大学办学育人

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学校的建设发展需要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网络舆论影响着校园文化,而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全校师生可自由发表意见、建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集一切可以汇集的智慧”来建设学校。

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激发教育双方的创造性。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关爱,完善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网络舆论环境给教育双方提供了愉悦、平等、健康、自由的话语空间,包含着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学生及时表达合理诉求,学校也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大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这种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下,师生将感受深切的人文关怀,进而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不仅是“自然界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人的自然化”过程。人具有社会的烙印。《吕氏春秋》中曾谈到环境对人才的影响,“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易变,无入而以为无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可见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和谐网络舆论环境中,广大师生在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中增进思维模式、知识体系、情感情绪等方面的交流,促使不同主体之间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实现师生、学生之间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学识的相互提升。同时,和谐网络舆论环境促使和谐网络文化的形成,和谐网络文化整合了网络和教育资源、教务信息等。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促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灌输转变为更为积极自主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渠道,提高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

帮助大学生摒除网络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大学生作为校园网络中信息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在互联网多元价值导向碰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消极情感情绪、负面新闻报道及一些消极价值观的影响。高校建设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可从校园网络舆论动态分析中,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将网络舆论监控和教育引导有机融合起来,指导大学生认清负面信息存在的原因及本质,以更多积极健康、正面鲜活的素材,推动正能量的传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hVxLBKybe71w8O6U1YQFuoDGKKp83hXLOlbS5ZboxbhBP8bJl5tcwZCoCdanWt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