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营造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氛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舆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和体现,舆论和谐程度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和谐的程度。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加之自身的优势特征,使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产生了具有自身特质、相对独立的舆论形式——网络舆论。学生是中国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高校学生由于思想更加独立、成熟,所处环境更加开放自由,因而成为网络舆论的生力军。高校网络舆论已成为高校渗透力、影响力最强的媒介舆论形态,对校园稳定、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同时给和谐高校舆论环境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因此,研究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有助于高校舆论工作者从理论上认识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发展规律、调控规律,有利于他们在建设和谐高校网络舆论新环境上占据主动;同时,和谐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对于弘扬社会主义义核心价值观、维持校园稳定、繁荣校园文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首先对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内容进行界定,指出建设的意义、原则要求。其中包括对舆论、网络舆论的内涵、演变、管理,以及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的异同分析,对高校网络舆论及和谐网络舆论环境的界定,对校园稳定、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从总体上分析建设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的重要意义。

面对现实、认清挑战是研究的前提。本书从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运行、师生的上网及发帖、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方面总结了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发展的现状,指出了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主要面临:专业引导匮乏、网络舆论主题社会化受到来自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媒体的深刻影响、网络舆论发展呈现多元化与主渠道化态势等挑战。

对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中规律的探索是本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本书在系统分析传统舆论引导规律、网民心理调控、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等基础上,探究了自下而上的“民间网络舆论场”的发生发展规律、引导规律、调控规律,网络环境下的说服与接受规律、政治经济环境对高校网络舆论的影响规律、社会网络舆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影响规律、高校网站积攒人气的规律、队伍建设规律、网络硬件设施建设规律等。

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的路径及对策是本书的落脚点。高校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这是当下的重要话题,也是本书要探究的重点。在实现路径上,分析了校园主题网站的建设策略,提高网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健全网络舆论的调控机制,形成集束调控、发散调控与监督调控协调配合的调控体系;构建校园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和预警体系;研究提高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技术与艺术;建设一支高效有力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等。在具体对策上,把握舆论引导的基本原则,提升高校师生的网络素养,规范网络法律与上网道德,建立网上舆情研判和回应机制,以及正确应对校园重大突发事件。

理论唯有在实践中才能显示其更大价值,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是一项具体工作。本书最后选取了高校官方网站、校园论坛、官方微博的建设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以期更具指导性。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且在网络舆论研究中尚有很多争议,本书的研究仅是一种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很多前人的成果,在此表示感谢,如有未标明之处敬请谅解。由于作者学理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是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和谐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专题研究”的成果,在面世之际,感谢教育部社科司、思政司及重庆交通大学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和支持。

编者
2014年5月 K76wm0OUv5MK8i9rGHs8bVwYwBOlryEmKifEGNmfiTj8Dh06h7XFixqq9eu6IM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