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文学之乡

一、风土人情

苏南地貌与风物特点显著。地貌以水域纵横著称;水域以“五湖”与“三江”最为重要。“五湖”即太湖。“三江”,即古代太湖入海途径,历来多说;其一说为“松江、娄江、东江”。松江,又称吴淞江,经苏州城南折向东方流向长江出海口。娄江,又称浏河,经苏州城北再向北流入长江。东江,又称黄浦江,由太湖南端流向沪渎。其他重要的水域是大运河、盐铁塘(始修于827年,完工于835年)、望虞河(始修于807年,初名元和塘)等。

古代文人笔下的苏南,以诗代画的有张籍诗:“杨柳阊门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江天诗境好,回日莫全赊。”又,苏舜钦诗云:“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诗评家汪辟疆认为“言吴中山水风物者,此二诗足以尽之。” [1](p.309)

另外,吴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诗云:“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p.97) 祝允明的《首夏山中行吟》云:“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山僧过岭看茶花,村女当垆煮酒香”;以及祝允明的《暮春山行》云:“山艇出横塘,西山晓气苍。水车辛苦妇,山轿冶游郎。麦响家家碓,茶提处处筐。吴中好风景,最好是农桑”。 [3](p.43) 令人觉得乡情味道更浓。

二、经济文化长足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到了明朝时期,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好比上了快车道,发展速度显然快了起来。

首先表现在手工业方面。这里有当时国内领先的丝织业(以吴江盛泽为代表)、棉布业(以常熟为代表)、夏布业(又称纻布,以太仓为代表)。徐光启《农政全书》称:“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又称:“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4](p.257)

其次表现在经济作物方面。这里有茶、桑、桔、棉、苎麻等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相对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增加社会财富。

再次表现为渔业的发展。

由前三者所带动了本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商贸活跃,市场相对繁荣,有称:“吾苏蕞尔,地不过方二百里,而财赋当天下少半,郡城繁华,四方商旅辐辏,过者啧啧羡富饶。” [4](p.627) 又有称:“吴中百货所聚,其工商贾人之利又居农之什七。” [5](p.32) 吴人自夸:“自来江南郡,佳丽称吾乡”; [3](p.20) 以及唐寅的诗云:“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3](p.1)

再由以上数则,形成当地重教尚文的风气,成为科举鼎盛之乡。经科举之路走上仕途的苏南人士,作为特殊的群体,久居全国各地之首。经济文化的相对发达,提升了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的档次,使得各项社会活动活跃;并因其文化领先,被舆论称之为时尚发生之地:“(吴地)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 [5](p.33)

苏南文化,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凡诗、书、画、曲、琴、棋、家具、器皿、建筑、饮食……都有苏南文化的“精灵”在其中,令后人叹为观止。以家乡为自豪的苏南人,甚至对号称天堂之地的苏、杭两地也作过比较:“江南名郡,苏杭并称。然苏城及各县富家,多有亭馆花木之胜;今杭城无之。” [6](p.5)

苏南的地貌风物,结合明朝经济的发展,加之以水陆交通运输方便、文人交游便利的优势,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文士、商家、以及兵、工、农到苏南定居,使得古代苏南人文荟萃,在明清时期达到极致的程度。

三、人才荟萃

专家考证在“廿四史”中,有传者达2万余人,其中,江苏籍人士占1/3弱,有6000余人。在江苏籍人士中,苏南人士所占比例,在明清之前不大,但到明清时期十分显著。《当代中国的江苏》总序称:“江苏以人文荟萃著称,明清两代更是历史上群星灿烂的时期。”然后列出37位江苏籍著名人士,其中27位是苏南籍人士。 [7](p.13)

《清代状元奇谈》说:“清代状元总数为114名,江苏占49名(42.98%)。”“若以乾隆六十年为界,前期有状元63名,江浙两省占51名(80.95%)。” [8]

在江苏的49名状元中,苏南人士占36名(如上海的4名计在内,为40名)。

《明清江苏文人年表》 [9] 集录文献1500种,从1368年到1840年,录有4379名人士;其中苏南籍人士著录入书的有2151人(如加上上海人士则为2683人)。分布各县为:

(说明:吴县含元和、长洲;常熟含昭文;吴江含震泽;昆山含新阳;武进含阳湖;无锡含金匮;宜兴含荆溪。)

《辞海》部分分册,录明清时期苏南知名文人情况如下:

《文学分册》有66人,(顾瑛、高启、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皇甫冲、归有光、唐顺之、王世贞、王穉登、王世懋、高攀龙、王次回、叶绍袁、沈宜修、毛晋、张溥、钱谦益、冯班、陈贞慧、毛宗岗、金圣叹、吴伟业、归庄、顾炎武、柳如是、尤侗、万树、严绳孙、汪琬、陈维崧、叶燮、吴兆骞、储欣、徐轨、邵长蘅、顾贞观、钮秀、潘来、沈德潜、史震林、徐大椿、夏敬渠、邵齐焘、赵翼、毕沅、程伟元、屠绅、洪亮吉,等等)。

《艺术分册》有69人,(戏曲家陆采、李日华、王世贞、魏良辅、梁辰鱼、张凤翼、沈璟、许自昌、徐复祚、冯梦龙、吴炳、沈自晋、袁于令、沈宠绥、李玉、朱佐朝、朱素臣、张大复、丘园、叶稚斐、尤桐、万树、杨潮观、沈起凤、叶堂、吴梅;画家徐贲、王绂、周臣、夏昶、杜琼、刘珏、沈周、吴伟、唐寅、文徵明、仇英、陈道复、陆治、周之冕、文嘉、文伯仁、钱谷、张宏、邵弥、文俶、王时敏、王鉴、龚贤、王翬、吴历、恽寿平、王原祁、汤贻汾、吴友如;音乐家严澂、徐上瀛、华秋萍、郑觐文、华彦钧、刘天华、昆曲表演家陈明智、金德辉、朱莲芬;曲艺家马如飞;书法家宋克、祝允明、王宠;篆刻家文彭,等等)。

《中国古代史分册》有26人,(姚广孝、费信、朱纨、王忬、顾宪成、高攀龙、周顺昌、孙慎行、顾鼎臣、周廷儒、卢象升、堵胤锡、瞿式耜、吴易、吴炎、潘章、倪用宾、金之俊、徐乾学、徐元文、杨名时、邹一桂、嵇璜、刘纶、于敏中,等等)。 FSZZylQNcueC267dT39KY0MMloX23ut96t5AOrMGWsEPcn2fwjMdy/0lhlzqfh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