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二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那么,我们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应如何渗透这些德育要求呢?

一、正确面对历史与现实

在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余威还未消散之际,正是我同那群意气风发的孩子们一起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之时。有关福岛核泄漏各类直观图片与文字资料,为我们复习这一课题提供了最直接的原始材料。它有利于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认识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深层次地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

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一一展示“日本福岛核泄漏”部分图片、文字材料时,没有见到学生对科技的敬畏,也没有感知到学生对死难者的怜惜,得到的是学生异口同声地:“活该!”并且,这种情绪陆续蔓延,学生关注的中心开始转移。奋力拉扯,终于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原有的教学轨道,但思考却沉淀堆积:学生对待“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何如此?我们历史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日本地震及其引发的福岛核泄漏问题上的态度,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日本的憎恨。学生的这种憎恨是源自他们对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屈辱历史的了解?或源自他们对那场非人战争中死难中国同胞的同情?抑或是源于当今日本政府或部分国民非理性地对待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的言行?还是源自我们中学的历史教育?要知道,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仅是学校教育,社会的各种杂志、消息、影视与网络都在发挥着作用……

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那段“屈辱”的历史向学生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韩国人为了抗议日本否认那段侵略史全民抵制日货,德国总理勃兰特历史性的一跪,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犹太民族对屠杀自己同胞的纳粹分子的“人肉搜索”,都可以成为我们讲述“抗日战争”史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将中韩对日的态度进行类比,中国人与犹太人、日本人与德国人对历史的态度进行类比,借此激发广大中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振兴中华为国奉献的热情,最终内化为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深入他们的灵魂。但历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应到此结束,否则就容易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衍生出对日本的敌视,这股敌视犹如刺猬,一旦遇上与日本有关的现实,立马张牙舞爪、剑拔弩张;也似一层厚厚的外壳,终身背负在他们的心灵上,在中日关系道路负重前行。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认识:“勿忘国耻”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应有的历史责任,但铭记历史的目的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为了“振兴中华,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而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式的复仇。

当然,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对那场惨无人道、充满残暴与血腥的日本侵华战争不再充满仇恨,仅有中国教育的正确引导是不够的。日本政府、文化精英和普通民众需要深刻反省侵华历史与暴行,切实痛改前非,坚决杜绝有损中国人民感情的言论与行为。如是,既是日本人民之幸,也是中国人民之幸!然而,今天的日本政府、不少文化精英,甚至一些日本民众,仍然缺乏勇气和胸襟尊重历史、敢于担当,甚至频频出现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行为,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制造了不和谐因素。这无疑给我们的科学的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不利因素。因为,理想的教育,需要现实的支撑!

“日常教学实践是教学科研的基础。”只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许多现象、许多矛盾。”有关于中日历史的教育教学,留给我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很多思索。今天的中国同日本,借用龙应台先生的一句话: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或许这才是我们应当传递的信念!

二、教师要在反思中前行

新课程背景下,谈论教学反思从理论层面来说,绝对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从教育实践的层面来说,教学反思似乎又是新鲜话题。试问:我们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吗?我们时时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吗?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科学?我们应怎样科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我们是否将科学的教育教学反思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之中?叩心自问,自己离此相距甚远……

或许有人会问,反思很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只有反思,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优劣之处,才会看到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只有反思,我们才能真正发现教育教学的真谛,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真理,永不言弃。反思确实是不断提升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不断提升我们教育教学效益重要途径,他应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

或许还有人会问,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难道有那么多教育教学言行需要反思吗?回答仍然是肯定的。日常教育教学不是没有问题可供我们反思,而是可供我们反思的问题实在太多,不胜枚举。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的每天言行能否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一位传道、授业和解惑者,我们是否反思自己的备课与授课,我坚持深入研读过每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吗?我认真深入研读过每一课教材吗?我深入研究过学生学习每一课的基础与实际需要吗?我所确定的教学三维目标合适吗?我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实现所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吗?我的教育教学言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吗?我的教育教学结果达到了既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吗?

以上课为例,我们应给学生一个什么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我们就应该体现我们学科教学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育教学应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因此,我们上课就应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激趣”变苦为乐,充分展现各学科的人文之美。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我们就应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我们就应大胆地让孩子去“感悟”,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如此种种,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反思了吗?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的幸福奠基。我们的学生幸福吗?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幸福吗?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符合教育的本质吗?教育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个勤于反思且善于反思的教师,也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从而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学习、感悟生活、感悟真理、感悟幸福……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我们需要在教育教学反思中前行! uVDtlmaL9C5uZ7K9NkEC7uBoV5gaQMobh3WTmliloYG++LT3e5nlgl30rXiUQJ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