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常规

一、历史教学基本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2.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突出历史的人文关怀与现实关怀。

3.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4.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二、学期教学计划

1.每一学期的第一周,教师要在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和历史教学规律,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其基本格式应包括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措施、教学设备、教研教改课题、教学进度等方面。

2.指导思想:主要包括指导教学的理论、原则和需要实现的教育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主要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态度,现有历史知识水平,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学法特点,以及学生的思想纪律状况,以便对症下药。

4.教材分析:简要分析所教教材,明确教材体系、编排特点、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和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

5.教学措施: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学情和教材分析,明确提出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如怎样突破重点、难点,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如何开发学生智能等。

6.教学设备:是指一个学期所需要的主要教学用具,如历史教学挂图、幻灯片、投影材料、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光盘、模型、开发和制作的历史(CAI)课件等,以便学校和自己提前准备、解决。

7.教研教改课题:依据教材、学生和自己的特点及问题,选定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课题,实行重点突破,力求实效。

8.教学进度:明确制定每章、每节的教学课时,并具体安排到教学周。凡为实现历史教育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各项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也要安排到教学周。

9.提倡制定学年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三、备课

1.要求提前一周、分课时备课和撰写教案(亦称课时计划)。

2.备课:教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三个方面。

备教材,就是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教材,领会本章节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理解教材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将教材的知识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化为自己的东西,能运用自如。

备学生,就是研究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兴趣、方法和“双基”情况,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备教法,就是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恰当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

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备课要广泛阅读教学参考资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推陈出新,自成一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教法。

3.撰写教案:就是将备课的成果,以教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备课的基本程式包括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进程、教学后记等。

课题:就是历史教材的一章、一节或一课的标题。

目的要求:它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要求教师从本章、本节、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考虑,分层制定。

重点难点:就是教师从本章、本节、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材中起主导作用的重大史实或理论内容为重点;学生认识模糊,难以理解、难以讲清的内容为难点。

教学设备:就是本章、本节、本课教材教学所需要的教具。如历史教学挂图、幻灯片、投影材料、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光盘、模型、开发和制作的历史(CAI)课件等等。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选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讲述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等。它可以是某一种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融合,还可以是教师自己研究和探索的新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包括课时板书和章(或单元)总结性板书。板书设计方法一般有:要点法、知识结构法、图示法、分述归纳法、列表法、对比陈述法、问答法等。板书设计要力求简明扼要,鲜明准确,系统完整、脉络分明、符合逻辑,并能反映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进程:也称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必须精心设计。其中,教学步骤在程式上一般包括导入新课、传授新知、巩固小结、课堂训练和布置作业几个环节。

教学后记:也称教学小结或教学回顾。是上完课后教师对教案的实施情况的检查、回顾,或教学心得、体会的简单总结,作为以后教学的查考、借鉴和研究之用。

4.备好“活动课”:“活动课”是当今《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中的新课题,教师必须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活动课基本类型包括组织讨论、演讲比赛、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绘制图表、办历史报刊、仿制文物、历史故事会、历史影视评论等等。教师备课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①活动知识准备。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就应提供一些与文物相关的知识——什么是文物?仿制文物与真文物有何区别?仿制文物有何意义?了解“活动课”相关的知识,是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和取得实际效益的重要基础。②活动资材准备。主要是指与活动相关的图书资料、文物资料、活动工具、活动场地等等,为活动课成功奠定基础。

5.提倡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备课常规下,进行创造性的备课。

四、上课

1.基本要求:目的明确、语言清晰、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严密、效果显著。

2.坚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教师授课要突出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发展性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性。教学方式设计要灵活多样,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使历史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导入新课:基本要求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联结新旧知识和沟通师生情感,要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和迁移性。具体方法如激趣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激疑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衔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练习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现实导入法等等。

4.传授新知:这是一节课的主体,其基本要求是:科学准确,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启迪;史论结合,寓教于乐;手段先进,方法灵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德智并重,融为一体;学法指导,有机渗透;讲练结合,反馈有方;课堂活跃,成效显著。

5.巩固小结:要求语言简洁,提纲领挈,线索分明,承上启下,富有悬念。

6.课堂训练:要求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7.课堂语言:基本要求是语音清晰、说话明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逻辑严密。力求具体形象,直观性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愤不启,引而不发;诙谐幽默,生动风趣;抒发情感,以情表意;提要勾玄,揭示规律。

8.课堂板书:要求内容凝练、条理分明、布局合理、形象直观、书写流畅、讲书同步和书写规范,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美感和帮助学生听记的目的。

9.课堂教态:要求仪表端庄大方,面部表情亲切自然,且能视教材情节和学生的状况有适量和适当的变化,以烘托课堂气氛,反馈教学信息和控制学生行为。

10.教学手段:要求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加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11.复习课:要求教师在遵循上列教学常规外,要特别重视对知识的发掘和整理,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12.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等等。

13.活动课上课:教师上活动课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活动组织,必须有条不紊。这是确保活动成功的关键。二是活动评估,必须按质完成。没有评估的活动,其活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4.教师听课:要求每位教师全期听课 10节以上,且要做好纪录和积极参加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作业

1.作业方式与数量:作业布置,宜精不宜多,以课堂作业为主;家庭作业适当布置,每周不超过2次,每次不超过2题。但毕业班的作业量可适当增加。

2.作业题设计:总体原则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题型多样,德育与智育并重,深度与广度有机结合,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巩固、提高与发展相得益彰。注意:高中毕业班的作业设计,在深度、广度和题型等方面,应与高考要求相一致,允许和鼓励设计紧扣高考发展方向的探索性作业。

3.作业方法指导: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指导,要从审题、构思、作答,书写格式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

4.作业批改:要求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全部批改与分组、分档抽查批改相结合。每次批改后,教师应分析和纪录出现的问题,注意共性和个性,及时反馈,集中讲评和个别当面批改有机结合。

六、课外辅导

1.课前预习辅导:教师要提出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及时检查预习效果。

2.课后复习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辅导要有的放矢,对上、中、下三类学生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差生辅导:对少数差生的辅导,教师必须做到有对象、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测、有记录、有实效。

七、课外活动

1.历史课外活动,是指《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之外教师自己组织的历史教育教学活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2.历史课外活动的形式有:组织历史报告会、历史故事会、历史专题讲座、历史图书阅览,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历史智力竞赛,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和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

3.历史课外活动要纳入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要依据每一活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及校内外具体条件,精心组织和具体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活动次数,每学期不得少于 2次。每次活动,均需做好活动记录。

八、成绩考核

1.考核评价学生的总体原则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要突出发展性与激励性,要求在重视卷面考试的同时,注意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过程性评价等。

2.考试次数:肄业班的学生,每学期以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为宜。毕业班的学生,则要求进行单元(或章节)测试,并落实月考制度。

3.命题原则:肄业班的期中、期末考试(毕业会考)是水平性考试,命题难度与题型应与会考要求保持一致;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能全面考查全体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状况,使绝大多数学生合格;又能考查学生的能力,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高三单元(或章节)测试题和月考试题,在题型和难度上与高考保持一致,或略高于高考;允许和鼓励紧扣“考试说明”和高考发展趋势的创新性命题。

4.考试阅卷:首先,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制定评分标准。不能分得过细,过死和模棱两可,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创见。其次,评分要注意客观公正,切忌给“印象分”和“感情分”。再次,合分、统分要认真仔细,防漏给和多给现象。

5.试卷讲评:①认真统计各教学班的历史人平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以及每题的得分率;②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共同问题和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写好一份试卷分析(包括问题、原因和对策);③做好课堂讲评。要求有的放矢,力求实效。④如果是上级组织的统一检测或调研考试,应将试卷分析结果和命题建议速报区教研室,以便上级统一分析和及时反馈。

九、教学总结

1.教学总结每期进行一次。

2.总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全面总结、专题总结、教学一得、教学札记等形式都可以采用。但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应付检查而敷衍了事,应文从心出,通过总结使自己有所提高。 oCSCH7aiHOk10lF21Cf8xu+MUbdGVUC1256iLHWo8tDzTIRZxIaisa02GqHaZu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