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8 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历史考点变化及其命题意义

2008 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与 2007 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相比,从宏观上说,整个考试大纲变化不大。但 2008 年大纲中的历史学科知识考点,与 2007 年大纲中的历史学科知识考点相比,有不少增删和表述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在 2008 年高考历史命题中有所反映。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内容,并注意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研究和整合,预测其命题趋向。

1.增删内容

2008 年大纲中的历史学科知识考点增加的内容有:先秦时期的“西周的强盛”“井田制”“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包括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秦汉时期的“刺史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和募兵制”“社会生活”;宋元时期的“庆历新政”“史学”;明清时期的“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包括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明末农民战争);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京变乱和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天国的防御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的“‘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一目下的“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国民大革命中的“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的发展”;国共两党十年对峙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华北事变”;抗日战争中的“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的“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条件”;“全国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中的“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中的“亚洲人民民主国家”。

综合分析上述增加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增加的内容集中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史、制度与民主政治建设史、民生与农民革命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四个方面。这些变化,既与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时政热点密切相关,也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相关,其在命题上的意义就显而易见了。关于这些新增的历史知识考点,我们应联系原有的考点,组成相关专题进行复习,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完全删除的内容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明清时期的“华侨与南洋的开发”;北洋军阀统治中的“洪宪帝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苏联的建立”。这些完全删除的内容,有些是因为在高考中考过,如“均田制”;有些则是不适宜当今时政发展的要求,如“苏联的建立”。

2.内容表述变化及其命题意义

2008 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内容表述变化有三种情况,其变化意义是不同的。

第一,删除子目下的具体内容。这些被删除的内容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一目下,删除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目下,删除了“美国”“西欧”“日本”“矛盾与问题”;在“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一目下,删除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目下,删除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内容,表面上看似乎被删除了,实际上它并没有被删除,反而使有些子目考查的外延扩大了。如“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目,原来只考查“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现在除了考查这两个内容外,还可以考查其目下“知识经济的兴起”的内容。

第二,增加子目下的具体内容。在“洋务运动”一目下,增加了“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洋务运动的效果”;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目下,增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在“新文化运动”一目下,增加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五四运动”一目下,增加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经过”;在“红军的战略转移”一目下,增加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在“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一目下,增加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状况和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在“现代科学技术”主目下,增加了“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两个子目。

这些增加内容的含义,不同于前面所陈述的增加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原本就包含在这些主目或子目之下,属于考查的内容。这次大纲修订将其列出,我认为其变化意义有二:一是强化这些考点,突出了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如洋务运动的因果、遵义会议、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等。二是表面上缩小了一些子目考查外延,实际上为修正教材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评价,给命题者提供了更大的命题空间。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两个子目下,都没有具体列出其影响或意义,因为它涉及当今史学界和人们普遍关注的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这就为命题者创新命题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

第三,修正了一些子目呈现形式或表达方式。但不同的修改,其折射出来的意义也不一样。现分别分析如下:

(1)“秦末农民战争”原为独立子目,现并于“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一目之下。我认为其修改意义,一是为了与现行教材相吻合;二是为了体现“秦末农民战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2)删除了“元朝的制度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目,但其目下内容“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灭亡”等并没有被删除,而是合并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目之下。我认为其修改意义,就是为了与现行教材相吻合,体现知识的整体性,有利于从宏观上掌握元朝的历史知识体系。

(3)删除了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表达方式,另修改表达为“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这种修改,实际上扩大了历史知识的考查范围,它不仅保留了对“北伐和西征”的考查,而且将太平天国的“东征”也纳入了考查范围之内。

(4)原来属于“洋务运动”一目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内容被抽出,置于新增加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目之下。这种修改,既增强了大纲知识结构的严谨性,又突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地位,同时在纵向上可与后面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目组合成一个历史专题知识体系,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线索更加明晰。

(5)“黄海、辽东、威海之战”被修改表达为“战争的经过”。这一修改,一方面扩大了考查范围,另一方面有利于评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和李鸿章其人。

(6)“戊戌变法”一目下的“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被修改为“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这一修改,一方面扩大了考查的范围,另一方面有利于与前面的“洋务派与顽固派”和后面新增加的“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专题知识体系。我们在复习时,对这一专题有必要引起注意。

(7)“辛亥革命”被具体化为“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这一修改,主要突出了革命与政权建设之间的关系,也为分析“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辛亥革命的结局创造了条件。

(8)“北洋军阀政权”被修改为“袁世凯专权和称帝”。这主要是为了突出反封建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曲折性。

(9)“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主目,被修改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国民大革命的所有现象置于本主目之下。这一修改,一是突出了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密切关系;二是突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其成长的过程;三是突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10)“北伐战争”被修改为“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北伐军胜利进军及其原因”被修改为“北伐军胜利进军”。这一修改,一是在知识体系上,可与前面的“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后面的“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扩大了考查范围,更有利于国民大革命(包括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成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的分析。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被修改为“瓦窑堡会议”。这一修改缩小了考查范围,突出了瓦窑堡会议的历史地位。

(1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被修改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50 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被修改为“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这些修改,主要是为了提高考纲表达的科学性。

(13)“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被修改为“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扩大了知识的考查范围,更有利于我们从决策过程和因果关系上认识中共八大决策的正确性,理解中共八大正确决策为何没有得到执行的历史原因。

(1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修改为“在徘徊中前进”,扩大了知识的考查范围,更有利于从因果关系上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历史意义。

(15)“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法国“革命进程”被修改为“拿破仑帝国”和“从君主立宪派到雅各宾派”。我认为,这一修改主要是为了突出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突出政治派别斗争对法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

(16)原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一目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单独列为一目;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修改为“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将“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和“80 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修改为“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和“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将“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修改为“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这些修改,主要是为了突出相关历史知识在整个历史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历史知识表达的科学性,也相应扩大了一些历史知识点的考查范围。

综合上述分析和 2007 年高考的命题特点,我认为 2008 年的《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历史》所展示的命题思路和趋势是:

第一,命题高度重视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

第二,命题将力图体现社会科学所具有的共性研究特征与方法,使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第三,命题体现历史学发展的趋势,高度重视人类文明演进与发展史。

第四,更加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关注时政热点。

第五,关注历史课程改革,为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衔接创造条件。 uQOxKT3e9Q9E+VK23CK7EFEi5gZ/DEMvzW56mVcTcfimIMyXtpN1ymHoESArVR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