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顾名思议,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之所以盛行“导学案”教学,主要是因为它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等一系列问题。

“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教师能否编写出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否落实和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即每个“导学案”,必须具体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如我们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一定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内容,要达到什么目标(包括内容与方法),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方式检查和评价反馈等。

2.主体性原则。即“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探索的时间,能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

3.问题化原则。即“导学案”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因为,我们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故“导学案”的编制,一定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具体而言,就是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导学案”所设计的问题不易太多和太碎,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规律;要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教学内容,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以避免学生简单照搬课本内容。问题的叙述要简洁明了,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感到:要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也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的判断依据?你的理由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等。

4.分层性原则。即“导学案”必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因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注意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能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简而言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课时性原则。即一课一案。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章节,其实际所需要的教学时间是存在差异的。教科书中有些章节的教学内容在一课时内是无法学完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分课时编写出“导学案”,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有利于学生预习,有利于课堂交流,有利于课堂展示,有利于课堂生成,有利于小结反思,有利于复习备考,有利于教师引导点拨。

注:本文于 2013 年 5 月撰写于株洲市第四中学,是为了落实学校“四导一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所做的思考与探索,并作为学校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NDJnf3eK6Kkb0hByEPxyOuGRx3jJocGatQKV4838LtMyyyf2Znhh57f7EvP4vQ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