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作者施耐庵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水浒传》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金圣叹语)。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成就甚高。凭借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水浒传》的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是《水浒传》的语言,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类似的事件写出不同的情节,也是《水浒传》的显著特色。总之,人物刻画、情节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在国外,《水浒传》很早便被翻译成日、法、德、俄、拉丁文、英等多国语言。据香港中文大学谭汝谦博士的统计,截至1978年,《水浒传》的日文译本共达33种之多,在日本翻译的中国古代文史哲著作中,《水浒传》名列第一。 现存西方文学中最早翻译《水浒传》的是1850年的法译本。根据王丽娜的统计,现有的《水浒传》外文译本(除日文)大概有32种,其中:拉丁文译本1种;英文本(含片段译文,下同)有10种,其中包括著名塞珍珠的译本;法文本5种;意大利文1种;俄文本2种;匈牙利文2种;捷克文1种;波兰文1种;德文本7种;朝鲜文2种;越南文1种;泰文1种。随着《水浒传》节本和全本的翻译,研究者也逐渐多起来。根据王丽娜的统计,国外研究《水浒传》的论著单是西文部分就有27种。 ,同时,国外研究人士对《水浒传》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仅以《水浒传》英译本而言,从1933年到2002年的80年间,已经有四个英语全译本。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933年美国学者赛珍珠的译本 All Men Are Brothers ,该译本是七十回本;英国学者杰克逊1937年出的也是七十回本,译本名是 Water Margin ;1980年中籍美人沙博理的译本是一百回,名为 Outlaws of the Marsh ;1994年到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陆续出版了英国学者登特-杨翻译的一百二十回本,译名总称是 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 。因而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规模最大的英译活动。 (为方便起见,下文分别将这四个译本称为赛译、杰译、沙译及登译)。可是,《水浒传》英译研究却不尽人意,许燕(2008:87~91)和文军等(2011:39~45)分别撰文“二十年来《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和“国内《水浒传》英译研究三十年”,前者在对二十年来《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回顾、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水浒传》英译研究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开始有人涉足,但也不难看出英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限于某方面的细节点评,较为零散,尚缺乏系统性……总体而言,《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基本上还是处于起始阶段,待研究的领域还是非常广泛的”。后者则对国内过去三十年《水浒传》英译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认为“赛译本和沙译本已很明显地占据了《水浒传》英译研究对象的主要位置……翻译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观察不同译本的翻译特色和翻译技巧,能够更直接、客观地审视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策略,这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对《水浒传》英译应该进行多译本、全方位的研究。“翻译比较与评论只有建立在大量、具体的具比较性(即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本)的基础上(而非个别译者的个别译本的部分章节、句段之上),才能取得客观、可供检测和横向推广的结论。”(刘泽权,2010:31)。

基于这一理念,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水浒传》四译本特征研究具有如下几点意义:

(1)在方法论上,采用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范式,这与以往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过去的研究没有一例是基于平行语料库研究的。

(2)在译本的选择上,本研究将四个全译本全部纳入研究和考察的对象,这样可以做出全面的对比。

(3)更重要的是,本研究既是对各译本进行宏观特征研究,又是语言现象的微观特征研究。如此,研究视野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水浒传》四译本特征研究这个课题应会对《水浒传》的英译研究开辟新的路径,对于系统、全面研究《水浒传》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意义。 RoRYBsh42VuSS+sovq+Q+oS2OX5PlgHpKMpQhppPY/MQbh77nZYq+AoWjdN0P8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