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性应对新课程改革

2007年秋,湖南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由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单位都十分重视这次新课程改革,因而不少教师对如何应对这次新课程改革心中没谱,有的教师甚至感到惶恐。实际上,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完全可以高质量完成这次新课程改革任务。

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自己学科的新课程标准。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悄然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国家课程标准。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新课程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只不过是一种名称变化而已,是一种“文字游戏”。其实不然,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其主要特点:一是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二是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是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四是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五是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六是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其次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思维上创新。实际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唯一的答案,这一点,尤以社会科学表现最为明显。

二是树立大众教学观。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科教育是全民教育,因此,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学业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另一层面看,科学来自大众,又必须回归于大众,科学只有在大众的运用中才能得到完善和发展。

三是树立生活实践教学观。科学来自生活实践,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实践,科学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赋予活性与灵性。因此,各学科的教学的目标应指向生活实践。

四是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当今知识更新极快,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毕竟有限,更多的是步入社会后继续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必备的科学思想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各科教师应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今天的教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学,学生今天的学会是为了明天的会学。

五是转变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的指向性来看,教师应充当学习者的角色;从各学科内容的把握来看,教师应充当教材编者的角色;从教学知识传授的特点看,教师应充当教练的角色;从学习方法来看,教师应充当学习策略的传授者;从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来看,教师应充当评价参与者的角色。 4F8fdL+cM0NcX/Cb0f9Q5XUHfnPYPZGvMgE8zU/SVfGblZ4mgyByei5L64JWzT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